
現在這個時代是創業的時代、創新的時代,創新時代的特點就是合作,創新不可能單槍匹馬,單槍匹馬都不可能成功,只有互利雙贏才能夠有更大的發展前景;當代創新還有一個特點,不僅要與同行聯合,還要和競爭對手合作,這也是高科技創新的特點。
我們國家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很多的奇跡,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開發區。中國的開發區有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保稅區等。在改革開放初期,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區的區別很大,因為當時設計的時候,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是引進外資為主,高新區主要以創新創業為主。但現在都差不多了,我們都是高舉創新的旗幟。各種開發區都是創新驅動的,即使引進也要引進后再創新。特區、高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在整個改革開放中都非常了不起。高新技術開發區最早提出來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中央有一場席卷全國關于“新技術革命”的大討論。中央成立了對策研究小組,聚集了很多人研究我國新技術革命的對策。最后有一個報告,報告里面提出了新技術革命需要有打造一批智力密集型的創新區域,中關村就是一個。
80年代末,溫家寶總理親自帶隊到中關村調研,提出了建設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構想。1992年開始,中央批準54個高新技術開發區,小平同志提出發展高新技術,實現產業化。到現在20年過去了,高新區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時全國高新區的產值加在一塊六七十億元,去年一年超過十萬億元,從2000年開始的這幾年每年增加1萬億。高新區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在全世界來看也是很成功的。
大家知道,我們國家經過了30年代改革開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們也付出了資源、人口等代價。雖然我們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們若干產業的技術還是要依賴外國。只有創新,我們才能由一個大國成為強國,才能把中國制造變成中國創造,這是今天我們偉大的歷史使命。
中央要求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做出示范,已取得很好的成效。天津和北京有著天然的關系,來往緊密,“中關村走向天津,天津走進中關村”是很好的概念,不管天津的開發區還是北京的開發區,濱海新區還是天津南區的雙港工業園,都是我們利用園區推進中國自主創新,推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的途徑。大家都在做著有益的工作。
創新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寂寞的長跑,所以要有寂寞長跑的準備。另外,我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就不能用以前30年的那種辦法來做,要根據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律和方法來做,我提幾點看法:1、我們要更加注重新的產業集群,在產業集群和產業鏈上形成我們的優勢。因為單個企業參加世界競爭有難度,只有我們打成一個艦隊或者是一個產業鏈,才有世界競爭力; 2、搭建公共的服務平臺,創新需要的服務還是比較多的;3、注重金融的作用,我們現在還沒有適應中小企業創新的金融系統,因此這方面必須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4、注重人才的作用,中國不缺人才,怎么樣使他發揮創新的作用還要再探討再深入;5、尊重知識產權,如果知識產權得不到保障,巨額的研發成本得不到回報,也就無法創新,限制了創新;6、到了新的階段,中國企業要打造品牌,打造世界知名品牌;7、推進開放和合作。開放合作是兩個層次,國際合作和國內合作,兩個層次同時展開。今天就是國內合作的案例,強強聯合,天津、北京優勢互補,互動創新,互利雙贏,共創輝煌。
(作者系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協會理事長、科技部原黨組成員、秘書長。本文選自其在中關村召開的天津市津南區雙港總部經濟區招商洽談會暨聯東U谷·總部大觀啟動儀式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