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喬布斯走了,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壞蛋”留下了全球市值最大的蘋果公司,更留下了他改變世界的力量。
喬布斯走了,這位硬錚錚的“不死男兒”終究沒能戰勝癌魔而撒手人寰!喬布斯走了,這位魔幻般托起繽紛產品并裝點與布彩數十億人生活的“神奇小子”留給了無數“果粉”的無盡緬懷與追思!喬布斯走了,這位不按常理出牌的“壞蛋”留下了全球市值最大的蘋果公司,更留下了他改變的力量。逝者如斯!面對著偉大的喬布斯,人們不能不高山仰止和尊崇倍致。
自2000年以來的十年間,人們已經習慣了將每年的第二周留給喬布斯——在MacWorld大會上,這位“造物之神”總是能魔術一般地呈現出超乎想像的科技產品。這些產品在商業層面的成功已經無需夸耀,重要的是,喬布斯不僅再造了這間公司,更革新了若干行業和人們的生活方式。
懂得人的欲望
作家丹·里昂斯寫道:“喬布斯不是一個工程師,他實際上什么都不會設計,他對電路一無所知。但喬布斯是一名終端用戶,以消費者的角度來做出產品決策。”
在打造第一款Mac的時候,設計人員希望在其中包括“擴張槽”,以便用戶可以定制他們的機器。但這個想法遭到了喬布斯的拒絕。他希望這個機器是一臺封閉而又完美的喬布斯產品。現在他依然堅持這一理念:在最新的蘋果筆記本上,用戶甚至不能更換電池。
不過,喬布斯卻在iPhone上改變了態度。他允許外部公司開發應用軟件,可以下載到iPhone上使用。這些應用取得的成功令蘋果感到驚訝。軟件商店推出在當年年底就有了10萬款軟件。現在軟件商店的下載量已經達到了15億次。
喬布斯對產品內部也有一種苛刻的美學迷戀。他堅持要求,哪怕消費者看不到,蘋果產品的內部也必須美觀。
喬布斯構思出了果凍一樣的電腦(iMac)和冰塊一樣的音樂播放器(iPod)。但比起這些幾近完美的產品,更具革命性的舉動是iTunes的誕生。這個終端管理平臺的出現,使蘋果公司的誘惑不僅僅停留在超越想象力的設計,更催生了其后“平臺級產品”iPhone和iPad的問世。喬布斯也自此將公司的名字從 “蘋果電腦公司”改為“蘋果公司”。
期間,蘋果的任何一次“泄密”最終都成為了免費公關,所有的發布會既精心安排,又故作隨意——這也是喬布斯最重要的一個商業工具,他總是仔細斟酌要向公眾發表的任何一句話,并避免過度曝光。據哈佛大學教授戴維·約菲估計,2007年,在宣布推出和出售第一部iPhone之間的幾個月,蘋果因不做任何公開聲明引發的瘋狂猜想,使其獲得價值4億美元的免費營銷。
接近喬布斯的人聲稱,每當任何一款產品即將宣告完成,他都會退回本源思考,甚至將其推倒重來。多維度的思考方式,也使得喬布斯兼具建筑師、人類學家、工程師、藝術家,甚至推銷員等多重身份。
喬布斯過去花許多時間尋找能夠產生新產品的技術,但是后來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可能作深入的研究。他說有時在臨睡前,他會冒出一些平時想不到的點子。他在因特網的六個新聞站點上登記注冊,每天能收到大約300份電子郵件,一些素不相識的人在里面大談他們的新構想。
關于喬布斯的經營和創新方針,他引用了“冰球大帝”韋恩·格雷茨基的名言,“我滑向球將要到達的地方,而不是它已經在的地方。” 喬布斯的生涯極大地影響了硅谷風險創業的傳奇,他將美學至上的設計理念在全世界推廣開來。他對簡約及便利設計的推崇為他贏得了許多忠實追隨者。
對此,喬布斯表示,技術不是最困難的,困難的是如何確定產品和目標消費者。而曾與喬布斯一起工作過的個人電腦前輩阿倫·凱一語道破,“喬布斯懂得人的欲望”。
“顛覆者“與“革命者”
喬布斯在蘋果的創新開拓之路遠非一路坦途,有成功和失敗。但在這種失敗和成功的轉化中,他的推翻舊模式,創造新事物的勇氣卻一以貫之。下面就是一個例子。1983年蘋果推出的個人電腦Lisa讓消費者眼前一亮,因為人們看到,以前顯示器上千篇一律的字符界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極富個性的圖形用戶界面。然而,由于售價攀至高達1萬美元,加之運行速度慢,Lisa在市場上并沒有獲得成功。1984年1月,蘋果公司如期推出了Macintosh,在這款外觀漂亮的產品面前,人們除了對生動的圖形化界面如癡如醉之外,還看到了令人心動和手掌大的小鼠標。而為了彰顯Macintosh的超凡脫俗,喬布斯特地請來好萊塢的名導制作和發布了被如今被廣告界視為“史上最著名的電視廣告”:巨大的電腦銀幕上,一排排工人正襟危坐,面無表情聽著一個極權主義領袖的訓話,此時,一名女子突然闖進會場,武裝警察緊追在后,女子將手中鐵錘砸向銀幕,粉碎了“領袖”的影像,解放了遭禁錮的大眾。女子代表蘋果電腦,軍警則是蘋果當時的主要對手IBM。
當時的市場及時回應了喬布斯的愿望:短短100天里Macintosh就售出7萬臺。不過,就在喬布斯以為大功告成的時候,Macintosh經過了短短一陣火爆后卻賣不動了,而且最終銷售收入遠不能彌補成本;更讓喬布斯大跌眼鏡的是,次年第二季度蘋果竟然首次出現了高達1700萬美元的赤字。銷售主管很快將Macintosh遭遇“封凍”的調查報告送到了喬布斯的辦公桌上。Macintosh除了硬盤太小等自身設計問題外,支持Macintosh系統的軟件實在太少,除了它自帶的少數幾個軟件就沒有其它軟件可用;而與之相比,IBM PC搭載的微軟DOS系統雖然難看,卻有成千上萬的軟件支持。于是,人們在買電腦時會先跑到Macintosh的面前,為它的圖形化界面和鼠標贊嘆不已,之后卻跑去購買一臺IBM PC或者兼容機。
這一次,從市場而言,喬布斯其實失敗了(他還為此付出了代價,被蘋果解除了行政職務),但是,他對喬治·奧威爾《1984》的有趣比附卻又一次證明了自己的“革命”的精神。而且,這種略顯狂野的“革命”氣質在他后面的亮相中一再顯現。
1997年夏天,喬布斯回歸蘋果。重新執掌蘋果公司后的喬布斯除了在辦公大樓前的廣場上升起了一面海盜大旗外,也在大樓的入口處貼著一句簡單的標語——“新的思想”,以表明蘋果一個新的開始。作為實際策應,喬布斯在公司內部對股票期權進行重新評估,并頒布了一連串新產品降價促銷的措施。對外,喬布斯走出一步讓所有人都不得不咋舌的險棋——引誘比爾·蓋茨使用1.5億美元購買了蘋果公司的非投票股票,蘋果獲得當時最稀缺的要素——資金;而作為回報,蘋果在每一部Macintosh上內置Internet Explorer和Office,曾經的兩個宿敵結成了戰略聯盟。
被安裝上了強勁“發動機”的蘋果重新轉動了起來。1998年8月,喬布斯直接參與開發和設計的iMac上市,這款外觀半透明、鼠標發光而且界面色彩十分豐富的時髦產品演繹了史上個人電腦銷售最快的傳奇,而輔之以新操作系統Mac OS X的橫空出世,蘋果當年一舉扭虧為盈,實現了3億美元的盈利。歷史沒有辜負這個生命不息,創新不止的革命者。
把“創新”做成產業
喬布斯最喜歡美國著名的民謠歌手鮑勃·迪倫創作的《答案在風中飄》那首歌,歌中唱到:“一個男人要經歷多少旅程,才能真正成為一個男人。一些人要生存多少年,才能獲得自由之身……。”的確,如果沒有人生中途遭遇的10年“流放之路”,喬布斯除了對計算機和佛教之外,對于其余的世界恐怕還是一無所知,也恰好是流放生涯為喬布斯打開了一扇又一扇的門窗,直至將蘋果帶入到一個廣闊而燦爛的I型帝國世界。
如果說iMac個人電腦的上市以及接踵而來的財務報表的扭虧為盈只是喬布斯重回蘋果的一份見面禮,他的最終目的則是“重新復興蘋果”。因此,在iMac上市之前,喬布斯已經開始在為蘋果搜尋新的方向,而他的眼光最終落在了音樂領域。任何一個愛好音樂的人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2001年前后全球音樂領域所發生的那場變革:傳統的音樂產業日漸萎縮,音樂愛好者們不再從商店里發瘋似地尋找著自己想要的CD唱片,而是更愿意從互聯網上下載音樂作品。這種新銳時尚潮流的涌動當然沒有逃脫喬布斯的靈敏法眼。幾個月后,iPod橫空出世。當喬布斯開車行駛在紐約麥迪遜大街上時,他看到的是每個街區許多人的耳朵上戴著白色耳機——“上帝啊,iPod真得開始流行了”,喬布斯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無論是對于喬布斯個人還是蘋果而言,iPod都不僅僅是一次擴身運動,它所代表的是一場華麗的變身與突破。自此之后,蘋果已不再局限于PC領域,而是開始進入了廣闊的消費電子市場。趁熱打鐵,喬布斯在2007年向外界高調宣布,蘋果電腦公司更名為蘋果公司。而作為策應蘋果更名的一份大禮,喬布斯在當年隆重推出了iPhone,前瞻性地將蘋果帶入了手機行業。時至今日,久盛不衰的iPhone已經讓蘋果賺得盆滿缽盈。資料顯示,iPhone的全球銷量已從2008年的1380萬部快速增長到2010年的4630萬部,而根據行業分析師的保守預測,2011年和2012年iPhone的全球銷量將分別達到6300萬部和7830萬部。
2010年面世的iPad無疑是喬布斯精心打造的又一個跨界產品。雖然iPad推出之初并不被業界人士所看好,甚至有人嘲諷它最多不過是一個大號的iPod touch,然而 iPad的銷售盛況卻給了看淡iPad的人士當頭一棒。上市首日,iPad勁銷30萬臺,開售第一周售出50萬臺,截止滿月,iPad銷量突破100萬臺。
沒有任何理由懷疑蘋果在iPod、iPhone和iPad鼎立支撐下日益長大的事實了:2010年5月26日,蘋果公司超過微軟,成為全球科技界市值第一和美國第二大上市公司;2011年8月11日,蘋果市值超過埃克森美孚,躍升為全球第一大上市公司。截止目前,蘋果股價已連續暴漲8年,其市值規模膨脹到3010億美元。不僅如此,最新財務報表顯示蘋果手中還握有761億美元的現金及有價證券,其零負債的現金儲備讓全球所有商界巨頭自愧弗如。
當然,在對龐大的蘋果“I型帝國”施予注目禮的同時,人們還強烈感受到了一種改變世界的作用力。正如Apple II實現了對PC的重新定義一樣, iPod之于音樂, iPhone之于手機,iPad之于平板電腦,蘋果所及之處都刮起了旋風式的革命浪潮,而在喬布斯的遒勁揮手之間,無數競爭巨頭只能扼腕長嘆:iPod讓曾經研發出隨身聽并控制音樂產業多年的索尼應聲衰落,iPhone讓壟斷整個PC界多年的微軟在目睹PC時代終結的同時痛失手機市場先機,而iPad則讓亞馬遜等傳統世界的霸主以及一度被市場熱捧的上網本等出版產業的新貴惴惴不安。而在巨頭們萎縮與低沉身影的映襯下,喬布斯橫跨IT、手機和多媒體三大產業的領袖形象越發高大,其在電腦、電影、音樂與手機等四大領域影響與改變著人類生活方式的力量更加卓著。
“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喬布斯的聲音還會在天堂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