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王培碩,自幼熱愛生活,喜好書畫,早年師從中國野風畫派創始人張朝翔先生,慧心初成;青年時期求知欲望強烈,藝術功力漸長,為其近40年的繪畫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他虛心學習,求賢若渴,后又得到國內書畫名家王成喜先生親自指點,獲益菲淺。畫家大半生履職家鄉教育事業,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桃李滿園。數十年來,他一直潛心繪畫,以花鳥見長,尤善畫梅,筆耕不止。近年來,更是以筆為伴,以畫為友。其畫作神融筆暢,意境幽遠,并多次在全國及陜西省書畫大賽中獲獎,彰顯出西北漢子孜孜不倦的畫藝人生。
畫作《醉春圖》,前景一叢嬌艷的曙紅色牡丹,枝葉墨色靈動,側鋒筆趣瀟灑大方;后面隱襯的幾支樹丫淡墨枯澀蒼勁,構成鮮明的對比,彰顯出畫家嫻熟的中國寫意花鳥畫功力。《國色天香》作品,近處一塊淡墨描繪的異形大石,傾斜向上,石頭的線條自然由濃至淡,側鋒濃淡的皴擦筆法,皴寫出斑駁的巖石肌理,展現出一種獨具特色的曲折個性;背景灑落地隱襯出一叢紅花綠葉牡丹,花繁葉茂,色澤流芳,一只小鳥正展翅高飛,既在寫景又在寫心。
《報春圖》畫面上紅梅怒放,格外醒目。《傲霜圖》行筆剛勁,渾厚的墨色,濃淡交融一體,運用中鋒、側鋒的變化,繪制出交錯的樹干枝頭;花蕾、花蕊錯落有致,深墨濃郁有層次,淡墨清雅有品位;老干新枝,穿插靈活,疏密得當,更好地展現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香遠益清品質。《白梅小品》筆力遒健,深淺布局,芳香四溢。作品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一曲曲新穎的迎春心曲。
畫家的花鳥畫技巧運用嫻熟。同樣是描繪荷花高潔的畫作,在《出淤泥而不染》作品中,下重上輕的構圖,表現出一種疏密對比的美感。而在《玉立婷婷》作品中,看似蕭疏的幾株荷花枝葉,卻表現出幽靜深遠的空間美感,兩只水鳥平添出生活的情趣。畫作《鶴梅共春》,鶴壽的瀟散淡遠,白梅的迎春怒放,都較好地表現出“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詩心畫意。而在《鶴祥仙艷圖》,又在清淡而平凡的生活氛圍之中,呈現出一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雅趣。《祝壽圖》作品,亦靜亦動,墨色凝練,寓意深長,表現出一種虔誠的“真善美”摯愛情感。
畫作《農家小院》,洗練的筆情墨趣,簡潔的生活情趣,呈現出一種西北漢子質樸的性格。《北國風光圖》作品,普通的樹叢,熟悉的故土,在畫家濃淡相宜的筆下,演繹出無比眷戀養育自己的這一片家鄉沃土生活的情懷。而在《新春》畫面上,墨色的靈動運用,揮寫出一種富于變化的趣味;老樹新枝組合成一支新春圓舞曲,既皴畫出樹叢新芽遠近的空間感,又展現出畫家熱愛生活,鐘情書畫的一顆活潑而富于激情的心靈。作品中洋溢出一種春意盎然的詩意化情感,令人回味無窮。
《渭南的土地 頑強的精神》是畫家的代表作。近景是一株歷經歲月滄桑的老樹高聳云天,正綻放出一樹梨花帶雨的繁花;其余濃淡交錯、高低各異的小樹叢,漸次拉開視野寬闊的空間感距離。背景勾畫出西部黃土高原地區典型的七溝八梁一面坡山巒。在這里畫家寫景抒懷,畫的是自己數十年生活的這一片豐饒的沃土,彰顯出來的是一種孜孜不倦地自我追求的畫藝人生軌跡。
王培碩,號明月山人。自由畫家,年逾古稀,陜西富平人氏。現為陜西省書畫研究院理事、神州書畫院顧問、關中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陜西省聯創書畫院研究員、渭南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黃山市美術家協會會員、富平書畫院副院長、柳范書畫協會副會長、涇三書畫院副院長。
在上海世博會期間,王培碩應邀參與有關方面舉辦的書畫筆會,揮毫描繪出《報春圖》,廣受與會者好評追捧。畫家作品先后被日本、臺灣、韓國、加拿大、美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機構、文化團體,以及書畫愛好者爭相收藏。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