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天,我慕名前去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觀看老一輩藝術家《杜顯清捐獻國畫作品展》。
杜顯清,1922年生,四川三臺縣人。1939年在西南美專學習,1946年畢業于正則藝專,曾經受教于呂鳳子、黃齊生等前輩。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美術學院教授。
上世紀80年代,杜先生曾經到敦煌、永樂宮臨摹研究隋唐五代、元代壁畫作品,使自己的畫藝日臻成熟。其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各種展出,曾被中國美術館等單位廣泛收藏;被《人民中國》《中國書畫》《四川美術學院作品選集》等眾多畫冊、畫報和出版社選發。出版有《杜顯清國畫選》《杜顯清國畫選人物集》,以及《杜顯清捐獻國畫作品集》等。
杜顯清先生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擅長于中國人物畫與花鳥畫。他以嫻熟的技法,畫出了神態各異的《織地毯》《雪域》《彝家風情》《牧歸圖》等作品。畫家用墨色簡潔而熟練的線條、色塊來表現人物、牦牛的形態與神態,環境物象,或酣暢寫意,或虛化處理。畫面構成虛實結合,疏密有致,各種物象形態有的簡略瀟灑的勾畫幾筆,有的則畫出一些大氣變化的清淡墨色團塊。他運用各種新穎技法使得畫面物象產生出特殊的藝術美感,給人一種氣韻生動的清新感覺。畫作充分體現出他在深入觀察生活基礎上生發出來的筆情墨趣,這是經過多年刻苦實踐的功力所在。畫家用自己獨特硬朗的筆觸來描繪藏、羌、彝等少數民族同胞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風土人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賽牛圖》描繪出正在進行比賽的激烈場面。畫家或用中鋒與側鋒變化的線條,或用枯澀勁健的筆力,繪制出奔跑中的牦牛、獵狗和騎在牛背上的年輕藏族男女同胞的生動活潑風采。畫面上簡潔準確的形體線條,濃淡相宜的結構色塊,形成一種高度凝練變形與夸張的中國畫筆墨藝術造型語言,很好地描繪出新時代少數民族幸福歡快的生活情趣。
《展翅長風九萬里》《遠觀山河壯》等畫作,是他花鳥畫佳作之一。畫家筆下的雄鷹、松枝、太陽的造型都大膽地變形夸張,用筆粗獷洗練,折射出一種硬派的風骨。畫面上的鷹或立或飛,筆力遒健;下方的松樹枝干、松葉使用濃淡不同的墨色隨意皴寫暈染;天空中噴薄而出的太陽、云層,用筆清雅簡略,帶有一種鮮明的杜氏線性與墨色繪畫風格。
《香遠益清》《白蓮圖》等作品是畫家的優秀花鳥畫作。荷花的巧妙組合與暈染技巧,使花卉出現不規則滲透的味道。荷葉的色澤將花青、石綠和墨色等調配得雅致含蓄,特殊技法運用得十分嫻熟,使筆下粗獷點狀紋路顯得自然美觀,與線描勾畫出來的青草形成鮮明的對比。除了荷葉運用不同深淺的顏色進行大氣瀟灑的揮寫外,前面的青草進行勾描過的花青色涂染稍重一些,后面再加一些沒骨的綠草,以豐富畫面的層次感。小鳥機警地站在彎曲的蓮蓬上,荷花、荷葉、荷桿與青草錯落有致地散布在畫面中。 杜先生愛荷、賞荷、寫荷,既在繪畫,也在寫心,很好地彰顯出畫家高逸風致的人格品德,給人以清新素雅的享受。
畫家杜顯清先生的作品多次發表在《當代美術家》《美術》等報刊雜志上。《人民畫報》還以《中國最具影響力人民藝術家—杜顯清專版》,采用高檔銅版紙彩色精印,發表四個整開大報規格彩色畫頁,隆重介紹杜先生積墨描寫人生的藝術特色風貌。
我逐一瀏覽觀賞老畫家飽含深情創作出來的69幅精品捐獻力作,每幅畫作都呈現出不同的藝術內涵,就像在聆聽一位老藝術家對現實生活贊美的頌歌,從中觸摸到他對生活傾注的深厚藝術情感,領略到畫家質樸高尚的藝術情操魅力。(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