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工作是國有企業的政治優勢,曾經為企業的改革發展穩定作出過重要的貢獻。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價值多元化,需求表達多樣化,各種訴求多樣化,特別是互聯網時代,信息社會撲面而來,對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與時俱進適應變化,才能承擔好“傳播價值、構建認同、引導輿論、溝通社會”的重任。
適應價值觀多樣化的需要,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員工的價值觀越來越多樣。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的性質由原來的純國有向股權多元、合資合作、控股參股等轉變;員工的身份由原來的正式工向長期合同、短期合同、臨時用工等多種用工方式轉變。隨著企業辦社會職能的移交,社會統籌的集中管理,員工對企業的依附性明顯減弱。相應的,員工的主人翁意識逐漸淡化,契約意識、合同意識明顯增強。員工由原來一個單位定終身,逐漸向合理流動轉變,有的甚至出現“頻繁跳槽\"現象。在這種變化中,員工的價值觀念由原來的保守變為進取,由封閉變為開放,由等、靠、要變為闖、干、創,由恥予言利變為公開求利。
形成統一價值觀越來越困難。由于企業的開放性、價值取向的多樣性,工作的競爭性、信息的流變性,使員工的思想意識日益活躍,員工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接受著多種思想觀念,個人思想的獨立性、獨特性、選擇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員工的社會性越來越凸顯,原來意義的“單位”與“組織”的概念明顯弱化。同時,在現實生活中,企業“利益”的多元,必然導致員工群體的“多層”,帶來員工價值取向的多樣。因此,企業中傳統思想政治工作“高度一致”和“整齊劃一”的要求成為難上加難的事情,過去那種“你說我聽、你打我通”,“你說讓別人做別人就跟上做”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如果我們對這種形勢不能有清醒的認識,不能與時俱進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仍然抱殘守缺,用老觀念看待新情況,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思想政治工作就只能適得其反,甚至將工作搞砸了。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探索“用一元化指導思想引領整合多樣化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實現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在多變中求和諧。
適應需求多樣性的需要,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社會越發展,員工的需求就越多樣。改革開放的30多年,使中國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大員工在這場改革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才干。同時,隨著員工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素養的整體提升,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各種需求日益豐富。員工不僅關注經濟條件的改善,而且關注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不僅追求成長成才的通道,而且追求和諧寬松的工作環境;不僅要求有尊重、民主的氛圍,還有強烈的政治參與要求。特別是 “80后”、“90后”新生代員工,需求更加多樣、更加務實。不僅關注工資待遇,更關注自身發展;不僅選擇工作環境,更選擇體面工作和價值實現;不僅在意職業生涯設計,更在意企業良好的人文環境。
隨著時代的進步,員工需求更加豐富多彩。以前工作對絕大多數員工來說,只是謀生的手段;現在,工作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成長成才的場所、實現人生價值的平臺。隨著員工整體素質的提升,政治參與能力明顯提高,員工的民主意識、自主意識、平等意識、競爭意識、權利意識不斷增強,對各級領導干部的依法治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同時,隨著全體人民生活的改善,向更加富裕的小康社會邁進,需求也更加豐富多彩。包括對美的追求,對尊嚴的追求,對和諧的追求,也包括對成就的追求、對承擔社會責任的追求。員工中五花八門形式多樣的追求,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日新月異,多元化深入化。
在這樣的多樣性需求下,過去那種傳統單調的行政管理方式已經完全不適用,更不能再用以往簡單的行政發文、開會、管人等手段來開展工作,工作的理念、工作的方式方法都必須隨之改變。人與人之間見面時的一個點頭或微笑,他人成功時的一聲祝賀,受挫時的一聲安慰,在一些人看來不是什么正式的思想政治工作,但卻可以使人產生受到尊重的感覺,對于他人的失誤能夠多加諒解,對于他人的進步能夠由衷的喜悅,這不僅是一種方法和境界,而且就是實實在在的思想政治工作。
適應訴求多樣性的需要,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社會轉型,使人們的生存碰到許多新問題。當前,我國社會轉型進入了一個重要階段。社會變遷的速度快、程度深、力度強,世界對于人們呈現出很大的陌生性;同時,經濟體制、社會結構、文化模式、價值觀等各個領域的深刻變化,對于人們已經形成的社會心理體系構成了巨大的沖擊。如,社會競爭加劇導致壓力感加重,生活節奏加快帶來緊迫感增加,改革中出現的社會問題引起心理失衡,文化價值觀變遷造成心理上困惑,社會陌生性增加導致歸宿感程度的降低等等。這些變化,反映在現實中表現為:競爭對弱勢者來說就是不公平,生活節奏加快對習慣了慢半拍的人就是一種沖擊,改革對技能低、能力差的人就意味著生活水平的降低,文化價值觀變遷對經濟文化就是一種考驗,社會陌生性增強導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淡化。
企業改革,使員工訴求更趨多樣性,說到底,改革就是利益的再調整、再分配。在改革過程中,在維護絕大多數人利益的同時,必然觸及少數人的利益。改革中利益關系的調整,難免會使少數員工的利益暫時受到影響,由此引發他們思想情緒的變化;一些涉及員工利益的改革措施被員工充分理解和接受,也需要一個過程;工作中的缺點和改革中某些具體措施的失誤,也會使部分員工產生某些不滿和失望情緒;員工之間收入差距的拉大,個別管理者工作作風簡單粗暴,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引發員工思想的不穩定。所有這些都表明,伴隨著員工訴求的多樣性,做好新形勢下的思想工作,不僅解決的問題更為復雜,而且要求更高、難度更大了。
這種訴求多樣性的特點,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須不斷提升人文品位,加強人文關懷,做好心理疏導。加強人文關懷就是要尊重員工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關心員工豐富多彩的個體要求,激發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促進員工的自由全面發展。做好心理疏導就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幫助員工進行一定的心理調適,使其不良情緒得到宣泄,心理壓力得到緩解,或者為進一步實施思想影響創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條件,在心理調適的過程中解決思想問題。
適應網絡改變生活的需要,加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
互聯網具有快速、高效、便捷的傳播特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僅引起生產力的變革,而且引起整個社會以及人們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變化,這種變化必然引起人們心理上的反映。影響甚至改變人們的意識、行為和人格傾向。人們的心理狀況會受到多種價值觀的沖突碰撞,甚至會導致心理失衡、失落和失控。互聯網普及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大眾傳媒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影響,信息判斷辨別更為復雜,很容易引發認知偏差,使社會輿情的管控成為難題,使思想政冶工作的引導難度明顯加大,意識形態的整合功能受到嚴重挑戰,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社會思想意識越來越活躍,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接受多種思想觀念,使“單位”和“組織“的概念弱化;互聯網時代,人們越來越多地通過大眾傳媒認識現實、把握現實,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認同力、感召力嚴重弱化;互聯網時代,為各種價值觀念的傳播提供了無孔不入的滲透渠道,網上一條微博、一次點擊,都可能進入億萬人的眼睛,一則謠言,可能引發現實的恐慌,一次不經意的拷貝與轉化,就可掀起軒然大波,使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實現了激蕩碰撞。
這種互聯網改變生活的現象說明,同任何其他文化形態一樣,互聯網這個文化平臺,積極健康的內容不去主動占領,形成主流,消極、低俗的內容就可能喧囂一時;文明、秩序、道德不大力倡導,形成聲勢,雜音、噪音就可能乘虛而入,混淆視聽。把握網絡發展的規律和特點,以時代的眼光、創新的思維、改革的精神看待互聯網對員工思想的影響,不斷提高運用和駕馭網絡的能力,互聯網的文明之花才能更好地綻放,網絡對社會的進步作用和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動作用才能更好地體現。
(作者:內蒙古北方重工集團公司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