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下這個標題,源于我對“現代家庭式班級建設”的思考。“像關愛孩子一樣關注學生”是“我的學生叫宜家”的具體體現,更是新時期人民教師“師愛”品質的思考和追求。
依稀記得,曾經讀過高爾基這樣一句話——“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也不會忘記關于我的一位啟蒙老師的故事。因為同桌一個惡意的舉報,我遭到這位老師無理的羞辱,加上這位老師并沒有在事后做善后工作,導致“恨數學學科、恨數學老師”的不健康心態伴隨了我很久。而這,也成為我心里永遠的痛。來到移民小學,決策者倡導低年級的德育工作,要讓孩子從愛學校、愛老師、愛學習著手。這一招,很得我的認可。試想,一個老師,如果沒有讓自己的學生喜歡學校,愛上自己,那就是一種失敗,如果因為你不妥的教育行為讓孩子變得不愛學習,那更是一種犯罪!所以,自己從教12年來,雖然沒有什么值得津津樂道之舉,但我敢說我這12年來是一步一個腳印,以我的滿腔熱情無微不至地關愛著我的學生。正是這份真誠的、無私的愛,使他們得以快樂成長,我的教師生涯也因此充滿陽光。雖然,年少輕狂的我,也曾為孩子傷心流淚,甚至為他們苦不堪言,可每每看到他們一點細微的進步,聽到他們一句稚嫩的問候,再多的辛勞也煙消云散,無影無蹤!因為,“拋棄教鞭與冷眼,用愛與關懷培養當代瓦特和牛頓”早已成我對教育事業永恒的追求。
然而,發表點感慨容易,面對一些實際案例,我也曾茫然。記得剛剛進入移民小學,執教3年級7班。那是個剛剛組建的住校班級,班集體這個小家對孩子們來說并沒有什么凝聚力。其中的李某和向某不僅是教師辦公室的常客,還多次得到校長的接見。那天課間操,眼看巡視的領導就快到我班區域了,可是,盡管我用眼神一再暗示,李某卻熟視無睹,依舊手舞足蹈,亂搞一氣。那一刻,我心里的氣啊,無從形容。收拾他吧,又怕落下體罰之嫌;不管吧,作為老師,誰又愿意因為一個孩子的不良行為影響領導對班級的評價?那一刻,我更在想,你這李某,怎么就這么不懂事呢?看我回教室怎么收拾你!
十多分鐘后,回到教室,我內心的狂躁早已煙消云散。因為,回憶起前不久他媽媽到學校了解情況時對他的毒打,我隱隱覺得,對這個家伙,一切嚴厲的打罵都是物極必反。幾番思量,我編了個謊話,假裝輕描淡寫的與他有了這樣一番對話——
“李某,今天你做操不太認真哈。”
“嗯!”他不以為然,一副早就做好了挨批的樣子。
“沒關系,老師已經習慣了,昨天我聽以前的老師說你爸爸媽媽不太管你,他們也不太會教育你,我還聽說你們家周圍的鄰居都不太樂意與你家交往,因為他們認為你……”
“別說了!”孩子漲紅了臉,很委屈,也很氣惱。
見他上了鉤,我心中一陣竊喜。頓了頓,又說:“沒關系,今天我不會批評你,但我會在下發的家庭作業本上寫一句話,我只要求你在后面也寫一句話,我就不計較這件事了。”
孩子滿臉狐疑的看著我,不解之余,似乎還流露出三分敵意。
后來,我在家庭作業本上這樣寫到——“孩子,面對老師今天說的話你有何感受?其實我對這些話也有些懷疑,我才做你們老師不久,過些天,我看他們說的話是不是真的。”
第二天,我看到了李某的回復——“他們說我爸爸媽媽的壞話,我恨死他們了。走著瞧!”對此,我又及時作了回復——“孩子,看來,別人說你家里人的壞話,說你家的壞話,你不高興了。這說明你很有自尊心。這是值得表揚的!想一想,如果別人說我們這個班級不像樣,或者說我們這個班里某個人表現不好,你有何感想呢?現在有領導說我們老師像你爸爸媽媽不會教育你一樣不會管理班級呢,我不知你有何想法?你說得好,‘走著瞧’!但我更希望你不是去找人家無理取鬧,甚至是干壞事去報復,而是用行動去證明你很能干,很聽話,去證明我們班這個家庭個個都是好樣的,你說呢?”
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我暗自關注著他。對他的一些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他的一些壞習慣的故態萌發及時給予糾正強化。可別說,這孩子的進步還真不小。后來, 李某轉學了,有一個假期,在大街上與他偶遇,他還很熱情的和我打招呼,他媽媽也一個勁兒的說:“感謝你們喲,要不是你教那兩年讓他有了好轉,我都不曉得怎么管這孩子了。”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到,像關愛自己孩子一樣關注學生,像喜歡家庭一樣喜愛班級,我們的職業生涯,必將增添不少美好的回憶。因為,誰都知道,當我們自己的孩子牙牙學語的時候,當我們自己的孩子蹣跚學步的時候,當我們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我們所給予的,可滿是耐心、期待與關懷啊!如果每一個老師,都能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對待每一個學生,咱們的教育能不成功嗎?
( 作者單位:重慶市萬州區百安移民小學)
編輯∕高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