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人教版5年級上冊5單元96頁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交流,將“多邊形的面積”這個單元所學知識進行系統復習,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結合練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整理完善知識結構、靈活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掌握多邊形面積公式之間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促疑凝思
1.出示問題:
老師要種植一塊草坪,如果按每平方米6元計算,需要多少元?
2.如果想預算出這筆錢,還需要了解這塊草坪的哪些情況?
(形狀、面積……)
3.生活中,經常要運用到一些基本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將對所學的多邊形的面積進行復習和整理。
【評析:計算不同形狀圖形的面積問題,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數學源自生活,以生活中的具體情境導入復習課,可以使“舊”知存在“新”鮮感,同時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二、梳理認知,形成結構
1.出示提綱,獨立完成。
(1)本單元學習了哪些內容?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2)能完成下面各題嗎?。
判斷 (對的打“√”,錯的打“×”。)、
A.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三角形面積的2倍。 ( )
B.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是7厘米,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49平方厘米。 ( )
C.面積相等的兩個梯形能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計算出下面圖形的面積。

【評析:教師綜合本單元內容的知識點,為學生制定復習提綱,引導學生回顧整個單元學習的內容,通過題單反饋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為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復習做準備。充分體現了教師引導者的作用。】
2.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1) 小組交流:提綱完成情況,有無疑惑,有哪些收獲?
(2) 小組交流:梳理本單元知識脈絡,用網圖表示。
(3) 匯報,展示。
【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課程改革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歸納整理能力和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引導學生觀察:從左往右看,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可以推導出其他圖形的面積公式。從右往左看,我們在探討一種新的圖形面積時,都能把它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
【評析:通過復習,進一步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形成網絡,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及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把握,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
三、 巧用巧板,推導公式
1.組織學生利用七巧板擺一擺,說一說公式的推導過程。
2.你能畫出拼擺后的圖形嗎?試著寫出拼擺過程。
完成96頁第一題。
3.教師巡視幫助。
【評析:用七巧板可以拼擺出變化多端的圖形,孩子們在玩中學,拼擺的時候可以打破定式,轉換思維,展開想像。通過簡單的移、拼、湊、擺等方法能夠直觀地演示出公式的推導過程,在玩中探究圖形的內在聯系,培養了學生聯想猜測的能力,發展了空間觀念。】
四、綜合運用,拓展延伸
1.陰影部分是需要綠化的區域,你知道它的面積嗎?

2.求以下圖形的面積,你能想出幾種方法呢?

3.下圖中共有幾個梯形?求它們的面積。下底=8 cm 高=10cm你能想出幾種解題方法呢?

4.開放題
如果老師想種植12平方米的多邊形草坪,我可以栽成哪些形狀?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案最多?
【評析:練習題的設計基礎開放,引導學生全面的多角度的觀察問題解決問題,體現了優化的思想,學生在其中體會到數學的魅力。總之,練習題的設計,將各部分知識納入數學知識的整體結構之中,綜合運用各部分知識靈活地解決各種數學問題,提高學生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水平。】
總結:本堂課你有哪些收獲?整理與復習的步驟有哪些?
總評:以上設計中,馮教師明確復習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給出復習題綱,引導學生自主復習合作交流。把重點放到合理設置復習課教學結構上,恰當地組織復習內容,合理地設置復習教學結構,真正把握復習課教學的主動權。教師能把一些提問題和解決問題權交給學生,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加強了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及碰撞,同時也逐步培養了他們學會進一步整理與復習的能力和習慣。把更多的復習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根據復習內容和學生復習的需要,讓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學習時間,能夠使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能夠采取或自主或合作的學習的方式,班集體中每一位學生都較高程度上進入復習狀態,學生發現問題解決疑惑形成整體的知識概念體系。真可謂是詮釋了課程改革理念的一節好課。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