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師程繼先
俞振飛從一位昆曲清曲家、京劇票友到正式“下海”唱戲,其中起關鍵作用的人物就是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硯秋。早在1923年,程硯秋到上海演出時曾邀俞振飛合演昆劇《游園驚夢*,大獲觀眾好評。程硯秋誠意遨俞加盟程劇團,俞因父親反對而婉言謝絕。1930年春,俞父去世,程硯秋又來相邀,俞振飛沒有理由拒絕,只是希望先拜師學藝,因為他想拜京劇名小生程繼先為師。
程繼先乃“四大徽班”領袖程長庚的孫子,時已五十多歲,他在程劇團只唱老戲,不唱新戲,也不肯收徒。不過經程硯秋、袁寒云的極力推薦,又經面試,他覺得俞振飛不僅昆曲功底扎實,而且態度謙虛誠懇,愿意從頭學起,于是便收下了這個徒弟。
俞振飛加盟程硯秋的鳴和社后,一邊演出,一邊學戲。由于他年紀輕,扮相、嗓子都好,劇團的管事想把程繼先辭掉。俞振飛知道這個消息后,立即去找管事表態“老師雖然年紀大些,但他有真本事,我們年輕人離不開他的指導。再說,若因為我能唱了就把老師辭掉,這種事我堅決不干!如果你們要辭掉老師,那我也不干了!”以前的舊戲班里,往往師父把徒弟教出來了,成名了,自己的年紀也老了,都會被老板一腳踢出去。故有句老話叫“教會徒弟,餓煞師父”。所以程繼先在收俞振飛為徒時,原先也帶有這種顧慮,目前雖然感到這位徒弟很有情義,堅決予以抵制使自己繼續留了下來,但考慮到這位徒弟畢竟羽毛未豐,若是自己的絕活都教了他,以后即使他還是那么有情有義,自己的價值也就不大了,班子還會留自己嗎?這樣,他在以后教俞振飛的時候,也就有所保罄了。
程繼先的絕活是“三會一探”(《群英會》、《奇雙會》、《臨江會》、《石秀探莊》)以及四出窮生戲(《金玉奴》、《打侄上墳》、《秦淮河》、《連升店》),故輕易不肯教人。俞振飛早在十多年前就向蔣硯香學過《群英會》,后來又與袁寒云演過此戲,但總覺自己的路子不正,功力不到家,所以聽說師父的周瑜是冠絕一時的,就想請師父教一教。
有一次過年前唱“窩窩頭戲”(即為貧窮的戲班底層演員作義演),其中有個劇目《回荊州》,由程硯秋飾孫夫人,并邀來了大名鼎鼎的前輩名伶楊小樓飾趙云,譚富英飾劉備,馬連良飾魯肅。劇中周瑜一角,本當由程繼先擔任,誰知海報一貼出,卻寫著俞振飛的大名。俞振飛惶恐了,立即去找師父,表明自己不知道是誰作的主,并說這戲自己沒學過,不會唱。程繼先對這樣的安排當然很生氣,但他并無責怪徒弟的意思,問他打算怎么辦?俞振飛說,若要我唱,你得教我。程繼先想了一下道:“好吧,我教你。與楊老板配戲是你難得的學習機會。”其實,這出戲俞振飛以前也學過,只是身段動作沒師父那樣復雜,比如抖翎子的動作就是程繼先所特有的。俞振飛第一次給楊小樓配戲,心情很激動,也有點緊張。楊小樓一手拿馬鞭,一手拿槍,領著劉備、孫尚香走“編辮子”,身段漂亮極了,贏來底下一堂彩:接著唱“要學關公過五關”,“學”字使一個“嘎調”,又一個滿堂彩;這句唱完,他還耍了一個大刀花轉身“蹦子”,面朝里橫槍執鞭單腿亮相,又一個滿堂彩。當趙云與周瑜見面時,他原來瞇著的眼睛突然一睜,使周瑜渾身發抖,有一種巨大的震懾力量,這一切都給俞振飛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同時,他也體會到程繼先老師是真心愛護他的,因而又增添了幾分對老師的敬重。
然而,程繼先的顧慮并未徹底打消。一次,程硯秋要唱《奇雙會》,讓俞振飛飾趙寵。俞振飛在票友時代就常演此戲,演出效果也是有把握的,就一口答應了下來,忘了去征求師父的意見。唱了一場下來,程繼先把他叫去責問道:“誰讓你唱的?你也配唱這出戲?”原來,這《奇雙會》是程繼先的看家戲之一,過去無論在梅蘭芳或程硯秋的班子里,都一直由他唱。可如今徒弟竟不打招呼就唱起來了!眼看自己的飯碗真要被徒弟端走,他怎不怒氣沖天呢?俞振飛被師父責罵一頓后滿腹委屈,可無處申訴,只是躲在家里生悶氣,一連三月沒到師父家里去請安或學戲。后來程繼先冷靜下來想想,自己責罵得有點過分,平時這個徒弟待自己如同父親一般,夠有情義的了,不能為一出戲傷他的心,也傷了師徒感情;再說自已已六十開外,有些戲也演不動了,遲早要讓徒弟接班,于是便釋然了,同時產生一種負疚的心情。他派跟包張二特地到俞振飛的住所,對俞說:“程老師一時生氣,話講重了,現在他已想開了,你也不要生氣了!。說實在的,俞振飛也是在氣頭上才弄尷尬了,現在聽張二這么一說,趕緊趁機下臺階,立即到師父那里賠不是。師徒兩人終于和好如初。
此后,俞振飛吸取了教訓,在學什么戲、演什么戲的問題上就十分謹慎,不敢造次。一天晚上,俞振飛在趙世輝家中吃飯。趙世輝又稱趙十二爺,是張學良的妹夫,酷愛京劇,能唱小生,曾向程繼先學過《臨江會》,學得很像。程硯秋演出時,他總是包長位,與鳴和社的角兒們都很熟,常邀請他們去家聊戲、吃飯。這天,酒未過三巡,突然有位朋友急匆匆跑來對大家說:“告訴大家一個不幸的消息,程繼先得急病死了!”消息來得太突然,大家都愣住了。俞振飛更是吃驚不已,他想前兩天還去過師父家,見他好好的,怎么會突然去世了呢?但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既有傳言,不能不信。因此他飯也不吃了,立即向主人借了汽車,直向他師父家駛去。
這天已是晚上九點多鐘,天很黑,車到門口,只見師父家大門緊閉,靜悄悄的,沒有任何動靜。他下車后先從門縫里望進去,里邊漆黑一團,什么也看不清,只得硬著頭皮輕輕敲門,一下,二下,三下,敲了幾遍還是沒人應聲。平時他只要敲一下,師父就會應聲前來開門,今天真有點異常,看來兇多吉少了!他的心一下被收緊了,不顧一切地嘶喊著“師父——”。突然“吱格”一聲,雙扉打開,里面站著一人,定睛一看,原來是師父!一剎那,他真是悲喜交集,哽咽地喊了一聲“師父!”便隨師進屋,淚水簌簌地向下直淌。這下子反把師父懵住了,忙道:“振飛,你怎么啦?誰又欺負你啦?”這一問,讓俞振飛感到無比溫暖,師父可是多么愛護他呀!于是心頭一熱,競“哇”地一聲哭了出來。師父更糊涂了,再三追問,俞振飛才把剛才發生的事復述了一遍。程繼先聽了很感動,用力拍了一下桌子道“你是我頭一個徒弟,總算我的眼光沒有看錯。要是我真死了,你就是哭得再傷心,我也聽不見了!今天,我聽見了,看到了!沒說的,往后你要學什么戲,我就教你什么戲!”
后經查明,此事原是經勵科的人造的謠。過去戲班子中的經勵科猶如今日之演出經紀人,專門代表資方邀角,從中剝削藝人。程繼先一向看不起這種行徑,經常拒絕演出,攪掉了他們的生意,因此他們對程懷恨在心,造謠泄恨。誰知這一謠言,反而促使俞程師徒二人之間的誤會和疙瘩徹底化解了。從此,程繼先把他的看家戲“三會一探”和四出窮生戲一一傳授給了俞振飛。這件事,在梨園界一時傳為美談。 1942年,俞振飛與吳素秋在天津演出,北平傳來噩耗,程繼先老師因病逝世,俞振飛欲赴平奔喪。吳素秋說“你這一走,演出全得停下,不如你先發封唁電,告慰師娘,待天津演完,全劇團都陪你到北平去,為你老師唱一場義務戲,所得全部給師娘。”俞振飛從大局出發,只得答應吳素秋的要求。吳素秋也踐前約,在天津演完后專程赴北平義演《呂布與貂蟬》,俞飾呂布,吳飾貂蟬。當時在北平的李萬春得知后表示也要參加,于是俞就將《鳳儀亭》一場讓給他唱。這場戲共得三千余元,大家分文不取,全部作為贍養費給了師娘。另外當俞振飛趕到北平老師家吊孝時,程家已搬至西直門里馬相胡同,俞振飛點燃了香燭,向師父遺像叩頭行禮。師娘含著眼淚打開箱柜,捧出一個小箱子對俞振飛說:“這是你師父囑咐我交給你的。”俞打開一看,全是師父多年抄錄的戲本子總講。俞振飛的眼睛濕潤了。這是程繼先老師的“篋中之秘”,過去從不示人,如今將他的“衣缽”傾囊相授,俞振飛怎會不感動呢!
相助同行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消息傳來,舉國歡慶。俞振飛來到馬斯南路梅家。梅蘭芳紅光滿面,精神振奮,留了八年的胡子已經剃得精光。見了老朋友,又是握手,又是擁抱,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俞振飛問他今后作何打算?梅說想重返舞臺,就不知嗓子怎么樣,明天請琴師來吊吊嗓。當晚梅先生留俞共進晚餐。梅從不飲酒,也從不在家以酒待客,今日破例,召家人去買了一瓶高級白蘭地,讓俞五爺飲個痛快。而他自己則以茶代酒,頻頻舉杯,盡興而散。過了幾天,俞振飛再去梅家,只見梅蘭芳愁容滿面,情緒低落。忙問其故,梅回答了兩個字“完了!”俞大吃一驚,追問下去,才知這幾天梅請琴師來吊嗓,連“叭叭調”也吊不上去,滿腔希望豈不霎時化作云煙!俞振飛安慰道“你八年不唱戲,一時唱不上去,決不能說‘完了’。明天我帶支笛來,你唱昆曲試試。”梅猶豫地說:“昆曲觀眾少,不賣座,豈不白費事?”俞說:“你蓄須明志,八年不唱戲,大家都很欽佩,不要說演戲,就是你往臺上站一站,觀眾也會來看你的!”俞振飛這番話道出了廣大觀眾的心聲,也打動了梅蘭芳的心,使他重新燃起了希望。
第二天下午,俞振飛帶了笛子來到梅家。梅蘭芳唱了一曲《游園驚夢》,唱得甜潤婉轉,一點也聽不出破綻。他高興起來了,決定唱幾出昆曲試試。但也有問題,梅蘭芳沒有唱昆曲的班底和場面,怎么辦?俞振飛說:“這你用不著擔心,這些事都由我負責解決,就是劇場最好定美琪大戲院,那兒的地理位置、場子大小和設施都理想,只是劇場經理是外國人,而且平時只放電影不演戲,只有你梅先生親自出面去聯系,才有這個可能。”后來,梅先生親自出馬,果然很順利地解決了。剩下的問題就是劇目選擇和排戲,也由梅蘭芳與俞振飛商量決定。這段時期,俞振飛忙得不亦樂乎,他四處聯系班底和場面。據周傳瑛回憶,當時他與王傳淞正在浙江農村巡回演出,接到俞振飛的邀請信,“真是興奮得說不出話來。連農村的戲老板也弄得大惑不解,用懷疑的口吻說:‘梅先生和俞先生怎么會約你們去同臺演出?…(《解放日報》1980年4月15日《曲海滄桑話今昔》)
經過兩個月的準備,終于在11月28日開始公演。原定演十場,結果欲罷不能,又加演三場,場場爆滿。原來自報上披露梅蘭芳準備重登舞臺的消息后,街頭巷尾傳得沸沸揚揚,大家都想重睹梅蘭芳的風采。因此盡管票價很高(五塊大洋一張),購票者還是人山人海,連售票處的門窗都被擠破了。戲碼有《游園驚夢》、《琴挑》、《斷橋》、《喬醋》、《風箏誤》、《奇雙會》。然而管事在分配角色時卻為難了,有姜妙香與俞振飛兩個小生,怎么安排?俞是這次演出的組織者,而且所演大多是昆劇;但姜妙香是梅蘭芳的老搭檔,梅重組劇團時他又重回,兩人都要有合適的安排。所以管事與梅先生商量后,決定前三出昆劇由俞振飛演,后兩出由姜妙香演。至于《奇雙會》這出戲,對于姜和俞來說都是拿手戲,趙寵一角該由誰來演呢?梅蘭芳也為難了。姜妙香聞知后,立即表示自愿讓出趙寵一角,退而飾演保童。這樣,總算順利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美琪”演出結束,收入相當可觀。梅蘭芳要分錢給俞振飛,俞堅辭不受,說這純是幫朋友忙,分文不取。梅蘭芳無法,只得說:“你不肯收錢也罷,只是我有個最后的請求,你無論如何要答應!”俞振飛表示只要能做到,一定答應。梅突然提高嗓子,對大家宣布道“從今天起,我們歡迎俞五爺加入我們的梅劇團!”一時掌聲四起,梅蘭芳與俞振飛緊緊擁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