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916.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0-0076-01
我國自改革開放后,經濟環境發生較大變化,從過去的單純計劃向市場經濟過渡,市場經濟的開放性決定國內經濟必然逐漸融入世界經濟主流,因此,也必將影響上層建筑領域的各個方面,社會政治生活的各領域將發生不同程度的新變化,尤其對我國原有的法制環境將有較大的沖擊。檢察機關作為國家法律監督機關,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嚴峻挑戰,如何認清當前的經濟狀況和法制環境,如何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指導檢察實踐,給檢察機關帶來了新的挑戰,抓住機遇謀求發展,是當前檢察機關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新形勢下的良性法制環境
(一)法律、法規將逐步健全
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有相當一部分不適應當前的經濟發展,必須盡快建立健全適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法律體系,法律、法規將會有較大的修改和補充。當前的經濟同以往發生了明顯變化,過去長期的經濟管理方式及運作模式受到重大沖擊,諸如行政干預、審批、地域保護等將失去效力,政府部門的角色將從管理轉換為服務,逐漸退出對社會經濟領域的直接干預,代之的是宏觀的引導和具體服務,具體的社會問題更多要靠法律手段來解決,司法涉足領域將越來越廣?,F代經濟不是簡單的自由競爭,而是在法治軌道上健康有序發展的法治經濟。新的法律、法規將逐步出臺,整個法制將朝適應現代經濟要求的方向發展。
(二)執法透明度將逐漸增強
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司法公正,要求公正、公平、公開。在過去的執法環境中,透明度不夠,刑事訴訟中重實體輕程序,還存在著暗箱操作,開庭審判前法官對案件已有一定了解,對定罪量刑,也有了初步設想,訴訟雙方權利不是對等的,行政干預訴訟和審判。在經濟、民事、行政審判中公開性、透明度不高。現代經濟要求行政司法領域的工作要公開、公平、公正、高效、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從形式上看,包括法律、法規、規定、條例,行政規定、司法判決,雙邊和多邊協定及其規范性文件,從主體上看,包括各級政府組織、司法機構等,當今我國處于高度的開放和流動中,國外的法律服務機構和高素質法律人才大量涌入,承攬涉外訴訟業務和中國公民、法人的法律服務業務,要求按照國際標準公開法律活動,這就勢必要求我國司法、行政行為的公開化,未來的法制環境將更加公開,將是一個公開、透明的良性法制環境。
(三)各類犯罪出現新的特點
我國的經濟格局比以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引發新的矛盾糾紛和社會問題,犯罪的誘因也在增多,犯罪空間增大,從而導致犯罪數增大,新型犯罪增多,犯罪趨于組織化、國際化,犯罪手段趨向智能化、高科技化,給司法工作帶來新的情況。
1.經濟犯罪發案多、種類雜
由于規范經濟活動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世界經濟秩序的沖擊,使職務侵占、侵吞國有資產,侵犯知識產權、不正當競爭,合同詐騙,信用證詐騙,金融領域的貸款、期貨、洗錢等犯罪突出。由于經濟交往頻繁,行業競爭更加激烈,為謀取經濟利益和在競爭中取得有利地位,賄賂犯罪將出現上升趨勢,貪污、賄賂犯罪跨境化現象增多。
2.刑事犯罪將呈現易發、多發現象
當前各種社會關系、利益關系發生了變化,犯罪誘因增多,社會矛盾更加復雜,影響社會治安穩定的因素增多,刑事犯罪的數量會繼續增多,危害公共安全的爆炸、劫機、劫船、劫車等暴力犯罪有增加的趨勢。
3.國際犯罪增多
隨著對外貿易的增多,資金、物資、人員的國際間頻繁流動,犯罪分子實施跨國洗線犯罪,黑社會性質有組織犯罪,恐怖犯罪、毒品犯罪、走私文物、非法武器交易,網絡犯罪等跨國犯罪頻率和危害都將增加。
4.高科技犯罪增多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國際互聯網因其應用的廣泛性、快捷性和隱蔽性,已成為科技犯罪的重要手段,新的犯罪思維、犯罪方式、犯罪技術的傳播和蔓延,使犯罪分子能更多地利用知識和信息資源,快速和隱蔽地作案,反偵查技術越來越高明,網絡盜竊、網絡詐騙等新型犯罪將不斷出現。
除以上四個主要方面外,司法體制的變革,執法環境的變化,法學理論的發展等都將影響現有法制環境,檢察機關在這一時期,要抓住機遇,切實轉變觀念,采取切實可行的對策,以適應新形勢下檢察工作的需要。
二、履行檢察職能、維護司法公正、服務經濟發展大局
面對法制環境的變化,要更好地履行好檢察職能,就應更新觀念,深化改革,提高隊伍素質,加強基礎建設,把握工作重點,主力維護司法公正。
(一)轉變執法觀念
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要求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經濟體系,這一體系的良性運轉離不開公平的法制環境,適應新形勢的要求,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司法公正,保障經濟發展是司法機關的職責,這就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執法觀念,才能保證司法實踐的正確方向。
1.樹立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的正確理念
檢察機關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的原則同現代經濟要求司法獨立性是一致的,但是在現實中,檢察機關行使檢察權時,還受到其他國家機關,組織或個人的不當干涉,來自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的干擾仍然十分嚴重,影響了司法公正,影響了法制的正常運轉,帶來不良效果,因此必須正確樹立依法獨立行使檢察權的理念,排除任何干擾。正確處理好正確行使檢察權同加強黨對檢察機關的領導的關系,正確處理好獨立行使檢察權同接受監督的關系,正確處理好獨立行使職權同與其他司法機關密切配合的關系等等。
2.樹立執法為民和平等保護市場主體的理念
執法為民使社會主義法制的本質要求,也使檢察機關履行監督的目的所在,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我們開展檢察工作的核心。檢察機關工作堅持非歧視原則,樹立平等保護市場主體的執法觀念,是執法為民的客觀需要,在司法過程中,不但要打破地方保護主義、部門保護主義,還要打破國家保護主義,充分保障國內外當事人平等、充分行使訴訟權利。
3.樹立公開、透明的執法理念
現代社會的基本原則要求必須遵守透明性原則,檢察機關首先做到法律適用上的透明,即司法文書中應寫明適用的法律法規,并且做到保證該法律是已經公布并可獲得適用的,其次檢察機關在辦理具體案件中,應當向當事人公開有關案件進展情況并告知當事人享有的權利及其時限和限制,使當事人能夠依照公布的法律、法規和可獲得的信息對案件的進展和結果有較為明確的可預測性,檢察機關開展的檢務公開活動,就是增強司法透明度的具體做法,但是公開的深度和廣度上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4.樹立服務大局的理念
政法工作的重大政治職責就是保障和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局,保障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檢察機關的干警必須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胸懷大局,立足本職,全面履行監督職責,維護我們的基本經濟制度,依法打擊各類經濟犯罪活動,服務經濟建設。隨時掌握新形勢新任務對政法工作的新要求,善于把各項工作融入大局中謀劃和部署,結合實際創造性的開展檢察工作。處理好服務大局和嚴格依法履行職責的關系,處理好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關系,處理好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關系,追求二者的有機統一。
(二)大力推進檢察改革
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要探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檢察體制,建立符合新的法制環境與檢察機關職能相適應有利于經濟和法制良性發展各項檢察制度、工作方式及管理機制。
1.加強檢察監督權的具體運行機制
加強執法監督,執行監督,細化立案監督工作,尤其加強對偵查和審判活動的監督,建立介入偵查、引導偵查機制,及早發現偵查中的漏洞,確保案件質量,及時發現和糾正偵查活動中違法行為,實現司法公正。
2.加大檢察機關內部人事制度、管理運行機制的改革力度
進一步推行競聘上崗,雙向選擇。推進主訴、主辦檢察官制度,正確分清法職和行政職務的關系,科學劃分檢委會和黨組的職權范圍。
3.健全檢察機關外部監督機制
檢察機關接受外界監督,是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干警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樹立良好的執法形象,保證司法公正的有效途徑,要建立人大代表監督員監督制,政協民主監督制,落實黨委領導監督和黨內監督,完善公安法院業務監督,相關聯系部門事務監督體系,拓寬群眾監督的范圍,使外部監督機制和內部制約共同發揮作用,增強透明度,確保司法公正。
總之,作為法律監督機關的檢察機關,在營造一個公開、公平、公正、良性有序的法制環境中負有重要職責,要進一步加強監督,促進司法公正。緊緊依靠黨的領導,貫徹執法為民理念,以公平正義為價值追求,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建設,維護社會的政治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