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DF637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0-0074-02
近年來,從檢察機關查處的瀆職侵權犯罪實際情況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瀆職侵權類犯罪案件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此類犯罪給國家和人民造成財產、生命損失也越來越大,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強烈。由于瀆職侵權檢察部門管轄的犯罪主體由國家工作人員限制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使得立案數量大幅下滑,偵查工作呈現出“發現難、突破難、認定難”的特點。因此,用科學發展的觀點認真分析瀆職侵權犯罪的特點、發案的原因及遏制司法人員瀆職犯罪的對策具有十分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一、當前司法人員瀆職侵權犯罪的主要特點
(一)濫用職權、徇私枉法,故意放縱犯罪問題突出
一是警匪勾結,充當違法犯罪分子的“保護傘”。一些公安人員經不住誘惑和考驗,與社會不法分子沆瀣一氣,為“黑惡勢力”、“黃、賭、毒”等違法犯罪充當“保護傘”的瀆職犯罪案件不斷增多,躲在幕后指使、縱容、包庇犯罪分子開設賭場、走私販毒、欺行霸市、制假售假等。
二是膽大妄為,濫權謀利。有少數公安人員對手中的權力肆意妄為,濫用權力,從中獲取利益,嚴重損害國家機關的聲譽和公安機關的形象,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三是徇私徇情,故意放縱犯罪。被查處的多數是履行刑事偵查職責的公安干警,有的受利益驅動,徇私舞弊,以罰代刑,放縱犯罪。有的為謀私情私利,包庇放縱犯罪。從掌握的情況看,反映在法院的刑事審判環節徇私枉法,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枉法重罪輕判的線索不少,但目前查處力度有待加大。
(二)故意顛倒事實枉法裁判、違法執行瀆職犯罪突出
一是集體參與或縱容制造假訴訟,內外勾結,辦金錢案、關系案。法官受賄和濫用職權,犯罪有許多是與當事人、律師及公證、拍賣、鑒定等中介組織人員內外勾結,特別是有的律師、拍賣行通過行賄或利益分成等手段與有關部門或法官形成“利益共同體”。
二是以權謀私,故意違背事實法律,枉法裁判。在查處的民事行政枉法裁判案中,有的故意偏袒一方作出違背事實和法律的裁判,有的違法裁定先予執行案件,違法采取訴訟保全措施,造成當事人勝訴后無法執行財產等。
三是違規越權執行,執行環節瀆職犯罪突出。有的執行法官擅權妄為,貪財枉法,置當事人利益不顧,強制執行。
(三)規范意識不強,執法司法隨意性大,玩忽職守侵犯當事人權益現象突出
少數司法人員不認真履行法定職責,玩忽職守,弄權失職,導致受害人被殺害、有關人員自殺、脫逃等事故發生或當事人財產重大損失,嚴重損害司法機關的形象,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
(四)司法不文明,刑訊逼供、虐待被監管人員等嚴重侵犯人權問題突出
侵權類犯罪主體多為公安干警和監管人員,個別是法官。有些公安干警在執法過程中,行為粗暴,執法手段惡劣、殘忍,特別在辦理刑事案件過程中,實施刑訊逼供或暴力取證行為的情況時有發生,嚴重侵犯當事人的人身權利,甚至造成冤假錯案和犯罪嫌疑人死亡。
二、司法人員瀆職侵權犯罪發案的原因分析
(一)瀆職侵權犯罪社會認知度低,社會監督缺位
長期以來,部分黨政領導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對瀆職侵權犯罪認識不充分,“不把犯罪當犯罪,不把違法當違法”,對本單位發生的瀆職侵權犯罪很少主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由于很多案件不受追究,沒有起到懲戒的作用,對糾正司法不公,減少瀆職侵權犯罪并沒有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此類犯罪發生。執法、司法部門公務透明程度不高,人民群眾對于通過刑事手段懲處司法人員瀆職侵權案件的認識還不夠深刻,舉報意識還不強。雖然很多案件造成的嚴重后果,但由于損害的多是國家的利益,如果沒有被新聞媒體曝光,這類案件是很少被舉報查處的;有些案件如徇私枉法等犯罪是行為犯,沒有直接具體的被害人,行為人和當事人往往存在一種互惠關系,一般不會直接舉報,整個社會對瀆職侵權犯罪沒有形成整體打擊的合力。
(二)司法人員自由裁量權過大,權力運行制度有缺陷,司法機關內控監督機制先天不足
一是司法人員特別是法官自由裁量權過大。在當前社會風氣不正,一些當事人和律師認為“打官司就是打關系”,法官政治、業務素質不高,在監督制約機制滯后的情況下,給少數法官徇私枉法,枉法裁判提供了可乘之機。
二是制度建設抓落實不夠,“一票否決制”易助長案發單位“護短”思想。實踐中,“一票否決制”不但沒有促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反而導致很多瀆職侵權犯罪問題被內部消化掉,造成很不好的“示范”效應。因此,司法機關要加大內部監督力度,建立“不敢為”的懲戒機制。司法機關紀檢監察監督要切實發揮監督作用,有效促進執法司法公正,對發現的違法犯罪問題決不手軟,敢于依法查處。
(三)司法機關保障機制不完善,司法人員易受經濟利益驅動辦案,以罰代刑現象突出
司法機關實行的是“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體制,由于縣域經濟發展不快,財力不足,“分灶吃飯”的保障體制與“以收定支”的保障機制,導致不少地方的司法機關所需經費嚴重不足,為保運轉,不得不下達罰款、創收指標任務,或將干警的物質待遇與創收任務的完善情況掛鉤。執法指導思想偏離,嚴重影響了司法人員公正執法的意識,助長了利益驅動,經濟利益至上,唯錢執法、唯利執法已成為司法不公的重要誘因,以致插手經濟糾紛,亂收濫罰,以罰代刑的現象屢禁不絕。這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基層單位尤其突出。
三、遏制司法人員瀆職犯罪的對策
(一)大力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反瀆職侵權隊伍的專業素質
檢察機關要在繼續加強對反瀆職侵權干警的思想教育,在構筑牢固的思想防線的同時,不斷推進反瀆職侵權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一是完善檢察官選用制度,加大從基層選拔業務骨干的力度,落實上級檢察機關從基層單位遴選檢察官的制度。同時對瀆職侵權犯罪偵查人才的管理、使用要規范化、制度化,避免偵查人才頻繁流動。
二是要加大業務培訓力度。根據當前黑龍江省瀆職侵權檢察隊伍的實際,結合當前辦案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配合教育培訓部門開展多層次的、針對性較強的業務培訓,提高干警的偵查水平,以適應形勢的發展和辦案工作的需要。
三是加強偵查工作的規范化建設。反瀆職侵權部門要加強自身的內部監督,如辦案中真正落實人民監督員制度等,這是履行好法律監督職責的前提和基礎。
(二)減少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為公正司法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
在當前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已消除的情況下,為有效減少查辦瀆職侵權犯罪案件的阻力干擾問題,改善外部執法環境,上級檢察機關在加強業務指導同時,更要通過交辦個案,加強與下級黨政機關領導的溝通協調,幫助下級院“開案”,逐步形成共識,打通“瓶頸”,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和社會公眾對瀆職侵權犯罪的危害性、嚴重性和反瀆職侵權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使社會各界對共同懲治和預防瀆職侵權犯罪形成共識,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