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外合作辦學已經成為高等教育的有效補充形式。學生管理工作是提高辦學質量的基礎,要求辦學機構必須重視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管理工作。分析了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主要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管理對策。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管理;探究
中圖分類號:G47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0-0141-02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外合作辦學這種全新的辦學模式已經逐步為國人所認可。特別是在我國加入WTO后,中外合作辦學發展十分迅速,辦學規模逐步擴大,辦學層次不斷提高,辦學模式也日益多樣化。中外合作辦學正成為國內高等教育的有效補充,對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完善和規范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中外合作辦學作為教育開放的一種重要形式,因其發展階段的限制,還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而學生管理工作是中外合作辦學的生命線,是提高辦學質量的基礎。中外合作辦學有著不同于國內一般高校的鮮明特征,學生管理工作不能完全套用一般高校現有工作模式。所以,做好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管理工作這一問題成為我們管理者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首要問題。
現將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的主要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分析如下:
1.生源經濟環境優越,但學習基礎普遍較差
目前,我國的中外合作辦學還在發展階段,辦學層次雖然有所提高,但大多數停留在本科教育層面。所以,生源絕大多數是經濟條件比較優越,有出國要求的高中學生。而且,大多數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招生計劃都是納入三表招生,這就為學習成績較低,但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這些學生由于家庭經濟條件相對優越,能夠負擔高額的出國學習費用,為合作辦學模式的完成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但是有個別中外合作辦學的學校,迫于市場的壓力,對生源的標準不斷放低,使許多綜合素質較低的學生也被錄取到學校中來,出現了“花錢抵分”的現象。使得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生源的學習基礎普遍較差。學習基礎進一步影響學習興趣,這些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認知缺乏動力,專業技能的學習缺乏興趣。因此,學習積極性不高已經成為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基本特點,嚴重影響了學風建設,為學生事務管理帶來很大的難題。
2.思想政治素質偏低,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一方面,隨著世界多元化經濟和文化的到來,對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念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中外合作辦學高校里,發達國家借助其在語言和信息技術方面的優勢,在輸出高新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的同時,也會輸出其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等。這些會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形成直接沖擊,導致一些人淡忘國家意識、消解民族身份,失去對傳統的認同感。學生在國外學習期間,更是容易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空白。中外政治、經濟和文化觀念上的差異對學生管理工作的沖擊很大,傳統的思想教育方法、學生管理干部的素質都面臨新挑戰。另一方面,由于入學時成績相對較低,與其他學生相比,該類院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普遍偏低,對意識形態教育興趣薄弱,對共產黨和共產主義的認識也存在多元化甚至有誤解。甚至有些學校為了經濟效益,將一些道德素質較低的學生吸收入校園,令學校的校風、學風遭受很大打擊。同時,由于家庭條件優越,學生中更容易出現盲目攀比的情況,抽煙、喝酒、打架、早戀、泡吧等違紀行為經常出現,學生們不僅公德意識欠缺,缺乏誠信觀念、集體觀念,嚴重影響學校的學生管理秩序,這些都給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環境相對復雜多變,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由于其特殊的雙校園跨境辦學模式,致使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比普通大學生面臨更復雜的學習生活環境,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嚴峻的挑戰。中外合作辦學一般為雙校園培養模式,學生既要在國內大學完成教育,也不可避免的要面臨出國的考驗。由于特殊的跨境辦學模式,中西方文化的強烈沖突,加劇了學生的各方面壓力,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出國學習,語言障礙造成了學業壓力過重,環境轉換造成了人際交往的障礙,又由于合作辦學學生都處于青春期,各種情感問題也造成了心理困惑。許多學生不能適應各種變化帶來的巨大沖擊,缺乏心理調試能力,致使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影響了正常的學習生活。所以,要求學生工作管理者必須重視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的心理問題。從學習環境和學生自身的發展角度看,對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更應該加強心理疏導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群體本身的特殊性帶來了特殊的管理問題,這些都是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管理中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困難,面對這些全新的挑戰,我們要從以下幾方面來改善和加強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管理工作:
1.促進學風建設,豐富教學內容
針對中外合作辦學學生人生目標不明確、學習興趣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最重要的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從根源抓起。通過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從思想上徹底解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中外合作辦學有著明確的培養目標,即通過引進與利用國內外先進辦學理念和教育資源,培養能符合國際化標準的,并服務于現代化建設的中國青年。要實現這一教育目標,首先就是要加強和改進兩課教育,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中外合作辦學的模式雖然引進了先進的國外教育資源,但絕不能因國際化而削弱了中國教育的民族化,要保持和發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而兩課教育是達到這一目的的基本途徑,加強和改進兩課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吸引學生興趣,引導學生為祖國建設而立志成才,才能更好地發揮兩課教學的德育功能,進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我們還要利用選修課程這一有力途徑,大力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在選修課程的設置上,引入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歷史、中國文字等內容,寓教于樂,彌補國際化教育所導致的傳統文化的缺失。總之,一切要從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明確學習態度出發,做到深入人心,扎實有效。
2.強化道德教育,提高政治素養
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是學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要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教育和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在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中的積極作用。針對很多學生有出國不需要入黨的誤區,學校黨組織要強化意識形態教育,注重宣傳輿論、抓實黨課教育,努力把學生中的優秀分子吸引到黨組織的周圍,以學生黨員帶動學生群體。同時,要加強入黨積極分的培養教育和對黨員教育管理,堅持理論學習,引導和幫助他們克服多元價值取向的不利影響,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將成長起來的一批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作為中外合作辦學中學生管理工作的核心輔助力量,從而減少合作辦學過程中出現的西方消極意識形態對青年學生的思想侵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使學生不但學習到國際化的先進文化思想,更具有崇高的修養和道德情操,成為社會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加強隊伍建設,完善管理手段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和全球教育變革的逐步深入,中外合作辦學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辦學過程中所凸顯出來的各種管理問題為合作辦學高校提出了新挑戰,要求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必須加強學生管理隊伍的建設、提高管理隊伍的業務水平以適應全新的管理模式。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管理需要設立專職的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以專職輔導員為主,其他管理人員為輔,全方位的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從學校領導到一般教師,都要重視學習中外合作辦學相關文件精神和專業知識,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能力,使自己能夠在工作中得心應手,處理好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還要提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勤于思考,積極探索,敢于實踐,摸索出行之有效的中外合作辦學學生管理之路。
參考文獻:
[1]李建芳,張艷蓮.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學生特點及學生工作研究分析[J].職業技術,2010,(12).83.
[2]陳娟.有關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學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教育,2010,(24).181.
[3]丁青.芻議中外合作辦學的學生管理工作[J].管理,2010,(8).262.
[4]蔡君.論中外合作辦學模式下的高校學生管理[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