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圖示對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效果起著重要的作用,圖示理論為英語閱讀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從圖示的概念,圖示在閱讀中的作用,圖示的建構和激活以及以圖示理論為基礎培養閱讀策略方面討論了圖示理論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指出大學英語教師應重視學習者的圖示建構和應用,更好地提高英語閱讀教學水平。
關鍵詞:圖示理論;閱讀教學;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30-0199-03
一、圖式理論
圖式是大腦為了便于信息儲存和處理,而將新事物與已有的知識有機組織起來的一種知識表征形式,是新信息在人腦中的編碼、解碼、重組、儲存的一系列過程,圖式理論是認知心理學家用以解釋心理過程的一種理論,最早由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提出。他認為“新的概念只有同人們有的知識建立關系,才會變得有意義?!?轉引自Carrell,1984:332) 一個人在接受新思想、新信息、新概念的時候,只有把它們同這個人腦海里的固有知識聯系起來才能產生意義概念?,F代圖式理論產生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美國人工智能專家魯梅哈特(D.E.Rumelhart, 1977)分析了認知框架或既存知識在理解過程中的作用。該理論指出,無論口頭或書面語篇本身都不具有意義,意義存在于人的腦海之中,它取決于人在理解過程中對大腦中已經存在的認知框架,也就是圖式的啟動。
圖式一般分為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形式圖式三種類型。語言圖式指語言知識,即關于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圖式指語篇的主題、背景知識等;形式圖式指文章的體裁和篇章結構方面的知識,比如寓言、詩歌、戲劇等體裁具有各自獨特的結構及特點。
二、圖示在閱讀中的作用
英語閱讀能力是聽、說、讀、寫、譯五種技能之一,培養閱讀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之一。語言學家Carrel (1983) 等認為, 閱讀理解是一個復雜的作者的語言與讀者的先驗( prior background knowledge) 或記憶圖式( memory schemata) 相互作用的過程,并非作者對學生的單向作用過程。閱讀過程就是輸入信息與學生原有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是大腦對信息進行搜索、選擇、分析和推理的加工過程。(彭增安,2007)
自上而下的閱讀和自下而上的閱讀是閱讀的兩種方式。圖示理論融合了傳統的觀點和心理學觀點,將閱讀過程解釋為讀者在語篇的各個層次和各個層次的信息相互作用的過程,是讀者知識和語篇的各個層次的信息相互作用的過程,提出閱讀應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模式相互作用和同時加工文字信息相互交流的過程,是一個極為復雜的生理心理過程。
1.圖示是理解文章信息的關鍵。在閱讀過程中,讀者選擇合適的圖示對文章內容加以解釋理解。讀者在已有的圖示中提取信息,結合文章的相關詞句等語言信息對文章內容進行解碼,從而理解文章內容。讀者具有的圖示越豐富,他們的閱讀能力就越高。
2.圖示可以幫助讀者對文章內容進行有效預測。閱讀是一個不斷預測或證實這些預測的復雜過程。當大腦接受文字信息時,會做出一系列的判斷、推理;隨即,它會在進一步的閱讀中尋找有關信息來證實這些判斷是否成立。這種預測是以讀者所掌握的已有圖示為基礎的,讀者具備越多的與文章相關的語言和內容圖示,對文章的預測越準確。這樣可以幫助讀者探索性地推斷出一篇文章可能涉及的內容,并促使讀者積極思維,有效地激發閱讀興趣,從而大大提高閱讀速度和效果。
3.圖示的在閱讀中的作用還體現在剪輯和提取計劃上(李愛華, 2006)。通過圖示的選擇、刪減和抽象把與圖示有關的內容吸收進來,將無關的內容過濾掉,以此抽取文章的基本意義,通過圖示的整理、組織和加工,可以對要理解的內容進行組織加工,構建組織自己特定的模式。利用圖示進行有計劃的提取,構建自己特定的模式,激活適當的圖示,從而有計劃地在記憶中搜索信息,重構記憶表征。
4.圖示使人們在認知和理解外界事物時,思維被限制在一定的方向和范圍內,圖示的這種約束作用,使讀者在進行閱讀理解時能更迅速準確的理解語言材料。同時圖示可以幫助讀者加大集中注意力度,Anderson ( 1994) 認為圖式可以為找到并確定文章要點提供一定基礎。圖示具有選擇性功能,在閱讀中能幫助讀者區分重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因而認為一些閱讀能力較高的讀者會運用自身圖式知識快速找到文章要點,并確定它們為閱讀過程中需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知識點。
三、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圖示的建構和激活
Rumelhalt(1977)對讀者為什么不能理解一篇文章提出了三種可能性:一是讀者未具備適當的圖式,根本無法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意思。二是讀者或許具備適當的圖式,只是文章的作者未能提供充分的線索,讀者的圖式未能發生作用,因此讀者依然看不懂文章。如果提供適當的線索,便能使讀者抓住文章的意思。三是讀者對文章的解釋始終如一,但未能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圖,所以讀者好像“讀懂”了文章,卻誤解了作者的意思。因此,在閱讀時要正確理解材料必須有兩個條件:讀者要有與之相一致的認知圖式;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成功激活此圖式(Cook , 1992)。
(一)圖示的建構
1.語言圖示的建構
語言圖示即語言知識,是關于語音、詞匯、語法的知識。語言知識是理解文章必備的基礎,是理解篇章背景知識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詞匯的積累:詞匯的積累往往是大學英語學習者的難點之一。他們往往覺得記憶詞匯費時多,效果差。主要是因為他們沒能很好地掌握詞匯記憶的方法。在詞匯教學中,可以把新單詞和學生已知單詞結合起來,促進新舊知識的結合,激活學生已掌握的圖示。除此以外,還有多種詞匯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詞匯的聯想來擴大詞匯量,利用單詞之間的下義關系、同義關系、反義關系、同音詞關等來幫助學生掌握和記憶單詞的意義。在詞匯教學中還應注意詞匯在語境中的正確使用。一個詞只有放在相關的語境中才有它具體的意義,因此要培養學生通過上下文理解單詞的意義和用法,并學會在特定語境中的正確使用單詞。
語法的積累:雖然語言圖示中的語法部分圖示構建在高中階段已經完成,然而很多同學對語法知識的掌握并不牢固?,F行的大學英語教材中少有專門系統的語法講解和練習,而語法知識又是閱讀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時根據課文內容中出現的語法現象適當的補充語法知識的講解,并靈活設計練習,激活學生腦中圖示。通過課文中出現的語法現象和適當的練習,學生有機會運用腦中已有圖示知識,和新信息產生呼應。
2.內容圖示的建構
內容圖示是指有關文章內容方面的背景知識。如果讀者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即使他掌握了足夠的語言圖示也無法很好地理解文章。這就是為什么有時候讀者能看懂文章的字詞句,卻無法理解文章的含義原因所在。缺乏足夠的文化背景知識,讀者的語言圖示無法與文章的相關內容相互作用。因此,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讀有關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的書籍和報刊。文化對比也是了解不同文化差異,豐富文化知識的好的途徑。同時,對世界的認識和認知的常識也是內容圖示不可缺少的部分。對地理、生物、政治、醫學等學科的知識和一定的生活常識,也可以使閱讀變得簡單。因此教師可建議學生培養廣泛的興趣,涉獵各類閱讀資料,從而增加他們的內容圖示。
3.形式圖示的建構
修辭圖示是關于不同種類的篇章的修辭組織結構的背景知識。學生的修辭圖示的建構主要來源于教師的講解。在閱讀教學中, 教師可以利用各類體裁文章作為范文, 讓學生們對敘事、說明、議論等體裁的文章結構構成有一定的了解。當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遇到有關修辭結構的問題時, 應為學生詳盡闡釋這些結構, 并為他們提供相關閱讀資料, 讓學生們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時, 能熟能生巧, 靈活處理(夏靜,2008)。
(二)圖示的激活
閱讀前,介紹文章關鍵詞匯,通過口頭介紹、圖片、短文等多種途徑提供相關的背景知識,可以促進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激活相關圖示促進理解。用已經獲得的知識及常識,對文章內容進行預測,有利于學生激活并利用圖示去理解課文,可以使他們更快、更準確的理解文章。另外還可以在讀前提出導向性的問題,學生對這些問題的理解可以使他們沿著正確的方向去理解課文,并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注重語言圖示的擴展,并在此基礎上加大背景知識的輸入,豐富學生原有的圖示網絡。同時,教師還應幫助學生運用適當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如利用skimming(跳讀或略讀)讓學生了解文章的框架結構、歸納段落大意、分析文章類型和體裁、利用上下文猜測詞義、總結文章大意等。
閱讀后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分角色表演,復述和摘要寫作等形式進一步鞏固相關圖示。通過這樣的聯系,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提高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的記憶,從而提高閱讀的質量和效果。
四、從圖示角度培養閱讀策略
圖示理論為閱讀策略的培養提供了很好的理論依據。比較常用而且有效的閱讀策略如略讀、查閱、預測、猜詞、總結大意等閱讀方法都和圖示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習者已有的圖示內容能幫助他們更好的使用這些閱讀策略。
略讀(skimming) 略讀是指快速閱讀文章以了解其內容大意的閱讀方法,略讀要求讀者有選擇地進行閱讀,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具體來說,在閱讀時,先把文章粗略地瀏覽一下,看看文章中是否有自己解題所需要的信息,然后了解這篇文章的題材和體裁,以便運用相應的閱讀方法。進行有效略讀要求讀者快速瀏覽文章的標題、文章的第一個和最后一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個句子并在閱讀中尋找文章的關鍵詞。
查閱(scanning) 查閱是在文章中尋找具體信息的一種快速閱讀的方法。查閱時首先要明確要尋找的信息是什么,在文章中的什么位置可能會出現。在找到信息所處的位置后再進行仔細地閱讀以確認所尋找信息的準確性。在這一閱讀過程中,形式圖示即對篇章的理解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讀者快速確定信息可能存在的位置。
預測(prediction) 讀者在看到一篇文章的題目時,會下意識甚至是有意識地去猜測文章可能相關的內容,在讀到每一部分的內容時也會對下面的內容產生猜測。這種預測很大程度上幫助的文章的理解。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會根據文章的內容不斷地對自己的預測進行修正。豐富的已有圖示可以使預測更準確,從而加速理解的速度,提高理解的質量。
猜詞(word attract) 猜詞在某種程度上依賴于讀者所掌握的有關世界的一般知識。這種知識是構成圖示的重要內容。因而,具有豐富的內容圖示可以幫助學習者更準確的猜測文章中出現的生詞。
結語
閱讀是人類學習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英語閱讀是大學英語教學中重要的一個方面。圖示理論為英語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英語教師應運用圖示理論,從語言圖示、內容圖示和形式圖示三個方面著手幫助學生建構新的圖示,激活和修正已有圖示,幫助他們培養好的閱讀策略,提高閱讀效率,增加他們學習英語了解英語文化的興趣,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Anderson, R. C. Role o f the Reader s' Schema in Comprehension, Learning and Memory [A]. R. B. Ruddel,l M. R. Ruddel,l M. Singer ( eds. ). Theoretical Models and Process of Reading [M ].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1994.
[2]Carrel l, P. L. Evidence of a formal schema in Seco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 J] . Language Learning, 1984(34. 2) : 87-112.
[3]Cook ,Gury. Discouse[M]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4]Rumelhart D.Toward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ading.In A Rention and Performance[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7:573—603
[5]李愛華.圖示理論與英語閱讀理解[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1).
[6]彭增安.跨文化的語言傳通[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240- 250.
[7]夏靜.圖示理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