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義,并通過分析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以幫助學生正確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關鍵詞: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學校教育
當代中職生正處在一個充滿競爭與變革的時代,想要贏在職場,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尤為重要。當今的中職生,入學時年僅十五六歲,稚氣未脫,對所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就業前景缺乏了解,對自我和社會缺乏全面的認識,僅依靠中職生個人來完成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是很不現實的。因此,職業學校迫切需要加強中職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一、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意義
中職學校的生源多數屬于中考失利者,他們進入中職學校學習往往是無奈之舉。他們對職業學校及自己缺乏合理的認識,對將來的職業沒有明確的定位。面對這種情況,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顯得格外重要。筆者就本校87屆60位畢業生在校時的職業目標和現在的社會工作狀況進行跟蹤調查,據2010年的跟蹤調查發現,在校期間,長期目標十分清晰的學生現在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短期目標比較清晰的學生,現在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而目標模糊的學生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底層。所以作為職業教育工作者,要從中職生一進校就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包括怎樣選擇合適的職業和怎樣規劃職業發展道路等。教育學生規劃職業時需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因為學生如果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職業,那么他們在學習和工作中就能全神貫注,積極熱情,并且容易產生滿足感和成就感。而職業發展道路的規劃還要包括自己的職業目標及實現目標所應采取的途徑等,這樣能激起學生強大的學習動力,鞭策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為達成目標而努力拼搏。
二、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
1. 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準確定位。
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分析,進而認識自己。新生進入職業學校后,雖已選定了專業,但并不一定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對自己也缺乏正確的認識,不知道自己是否適合這一行業。因此,在中職生入學之初,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對自己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通過剖析自己的性格、興趣和能力等方面的情況,充分認清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從而為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打好基礎。學校在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的同時,應向學生指明職業教育的本質,讓學生了解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及用人單位對職校畢業生的培養要求等。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專業特點尋找職業定位,對未來要從事的職業和發展方向有一個清晰而又明確的認識,這樣才能使學生制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
2. 引導學生走進社會,認知職業。
雖然新生在入學報到時都已選報了具體的專業,但很多學生都不了解所選專業的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所以,學校在新生入校時,就應向學生介紹專業的相關情況,如社會需求情況、培養的目標和人才素質要求等。然后指導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確立好職業目標,做好職業定位。同時,學校要通過多種活動讓學生了解職業,認識社會。學校可邀請知名企業家、技術專家等業內人士來校介紹行業發展趨勢、企業成長與人才需求概況等內容,也可邀請走上工作崗位的優秀畢業生回校講述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經驗及職業道路的發展情況,還可以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和行業實踐等活動來認識職業世界,從而形成正確的職業觀。而職業教育工作者,則要避免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輕操作技能的強化,必須把從行業中獲取的信息及時反饋到教育教學活動中,把“行業實踐”落到實處,從而增強學生的職業意識,培養學生的職業習慣,為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打好基礎。
3. 制定可行措施,確保職業目標的實現。
學生確定了職業目標,就要根據目標的需要制定詳細的實現措施。首先可引導學生把目標分成若干個具體的小目標,然后采取相應的行動,認真執行,一步一步地將各小目標一一實現,最終完成整個職業大目標。一般來說,一年級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在學好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積極參加“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指導”課程的學習,初步了解職業,并對自己的職業目標進行自我規劃。二年級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認真學習專業知識和掌握專業技能,了解本專業的就業情況及行業發展情況,嘗試參加與本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職業道德,提高職業技能。三年級學生要繼續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提升專業技能,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專業實習,掌握求職技巧,調適就業心態等。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時,學校要注意培養學生從事本行業崗位的基本能力和專業能力,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競爭力。
4.引導學生進行評估與修訂。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隨著社會需求的發展變化而變化。要使職業生涯規劃行之有效,教師要引導學生密切關注行業職業的發展變化趨勢,學會收集、分析社會需求信息,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具體內容和計劃的實施情況進行評估與修訂,及時發現變化,不斷修正職業生涯目標,改進職業生涯策略,以適應環境的變化,從而更好地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
5.教育學生樹立“擇業競崗”的就業觀念。
市場競爭,首先表現為人才競爭,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學校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過程中,要教育學生樹立“擇業競崗”的就業觀念。在要求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和專業本領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思考社會因素,關注所學專業的就業情況及本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等。要讓學生認識到,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企業對從業人員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所以要在職業道路上不斷追求進步,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使學生在在今后的就業競爭中獲得生存與發展的空間。
6.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
在進行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揚長避短,挖掘潛能,創造優勢,主動適應職業要求,同時要鼓勵學生根據自身實際和社會發展趨勢,培養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實施與達成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挫折,教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幫助學生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樹立自信心。同時也要積極教育學生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更新知識技能,強化社會責任意識,培養團隊精神與協作意識。
總之,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中職學校的重要內容,貫穿于中職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教師要幫助中職生正確認識自己,找準定位,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做好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在未來的職業道路上越走越寬。
參考文獻:
[1]高奇.職業技術教育原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2]蔣乃平,杜愛玲.職業生涯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