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分析了建筑電氣系統與識圖課程的定位,并針對傳統教學方法所存在的問題,對改進建筑電氣系統與識圖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一番探討,以提高建筑電氣工程的教學實效。
關鍵詞:建筑電氣系統與識圖;教學方法
高職教育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發展道路,積極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把工學結合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建筑電氣是高職建筑設備工程專業的主干課程,在教學和建筑領域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建筑電氣是一項技術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建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融“教、學、做”為一體,能夠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熟悉相應崗位的工作環境,培養學生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職業能力,實現“零距離”就業。
一、課程的定位
在進行建筑電氣系統與識圖課程的學習前,學生已經完成了《電工基礎》《工程制圖》和《建筑構造與識圖》等課程的學習,后續課程還有《建筑電氣施工》《建筑電氣預算》和《建筑設備施工組織》等課程。因此,本課程的定位是讓學生掌握建筑電氣的強電部分方面的知識,具備釋讀建筑電氣(強電部分)施工圖的能力,并能夠進行建筑電氣(強電部分)圖紙設計。本課程涉及的內容包括建筑照明系統設計、低壓配電線路設計、變配電所設計、建筑防雷設計和接地與安全系統設計等。
在教學之前,教師須對崗位職業能力進行分析,對教學內容有所取舍,務求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夠用為度。如短路電流的計算、高壓電器的選擇、繼電保護、二次回路及電氣測量等部分因應用相對較少,可進行簡單的講解,而對供配電系統、電線、電纜及導線的選擇、線路敷設、低壓配電線路保護及低壓電器的選擇、建筑照明設計、建筑物防雷、接地及安全保護系統等要進行重點講解。
二、創新教學方法
傳統的建筑電氣課堂教學往往只側重講授法,即教師單一、枯燥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這種教學方法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未能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建筑電氣課堂教學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要改革教學方法,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1.“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往往是先安排理論課的教學,然后再統一安排時間進行課程設計實訓。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知識的連貫和鞏固,學生也很難將所學知識融會到設計實訓中,而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方法可以彌補這個缺點。在本課程里,“做”主要體現于圖紙設計,可采取以下做法:先使用實際的工程案例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布置與之相對應的內容進行設計,當教師講解完某個工程案例時,學生也完成了同種工程的電氣設計。如燈具的布置這一部分內容,教師可以先把建筑物中一個房間作為例子講解燈具的布置方式,并教會學生掌握燈具的標注方法,然后讓學生完成建筑物內其他房間的燈具布置。使用這種教學方法后,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避免課堂的枯燥,還可以使學生在設計時容易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完成整個課程的學習后,再進行一次綜合的供配電設計。從設計成果來看,這較之傳統教學法,學生更加能夠綜合考慮工程情況來進行設計。
2.案例教學法。
教師要本著由淺入深的原則,在案例選擇上側重選擇住宅、辦公樓和綜合樓等三種典型建筑,貫穿整個課程的教學。首先從住宅樓入手,學習建筑電氣基本知識,包括電氣照明、負荷計算和電氣配管配線等;其次,通過辦公樓的配電學習,鞏固前面所學的內容、加深建筑電氣內容,掌握防雷和接地等內容;最后,通過綜合樓的配電學習,提高建筑電氣綜合知識運用的能力,掌握高低壓變配電的內容。在教學設計上,教師可根據這三種典型的案例,設計多個子項目,并根據每個子項目設計教學內容,編寫各個子項目的重點和難點。建筑規范種類很多且條文要求也很多,教師在進行建筑電氣課程的教學時必須講授規范的內容,尤其是《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的內容。但是如果將條文的內容單獨列出來進行講述,課堂會比較枯燥,所以,教師可以將最新的規范融入到教學中。如在進行住宅照明設計的教學時,就可以將《建筑照明設計標準》及《民用建筑設計規范》中的關于照明、插座等部分的內容滲入到案例中講解。
3.分組教學法。
教師可將學生分組,按每組2人~3人組成一個設計團隊。通過分組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能讓組內成員最大限度地學習同伴的經驗。同組內采用同一套圖紙,每個成員承擔其中一個系統的設計,通過組內互相交流,最終完成整個工程的電氣系統設計。完成圖紙設計后,每個小組先進行自評,然后再交換圖紙,進行組間互評,最后教師對設計圖紙進行總評。自評、互評和總評的分數比例可為25%、25%、50%。采用該教學方法,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避免了因全班學生做同樣的命題而可能使部分學生產生依賴的心理。用自評與互評的評分方法,既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又可以發現別人的問題,引以為鑒。而教師的總評,既可以讓教師發現學生所存在的問題,又可以避免在評分過程中因學生知識所限而出現評分偏差的問題。
4.多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使傳統的課堂教學有了很大改變,使得重點更突出,內容更豐富,教學過程更感性直觀。美觀、生動的PPT教案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調動課堂的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建筑電氣工程課程具有工程實踐性強的特點,而多媒體教學可展現元器件真實圖片,模擬演示設備運行的狀況。教師通過播放工程施工現場實際操作錄像,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施工現場的氛圍,學習最新的電氣施工技術和電氣施工方法。如北京奧運會的鳥巢和水立方這兩個建筑的設計方案非常有特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關于這兩個建筑設計方案的視頻。教學實踐發現,這種高效率、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其能夠認真聽課,跟教師交流,而且能節約大量時間去開辟現場教學第二課堂。
5.多種提問方式法。
在建筑電氣工程教學中可采用以下四種方法提問:(1)普遍提問,即向全班學生提問,這類問題往往是比較簡單,每個學生都可能知道答案;(2)直接提問,即向某位學生提問,讓班上的其他學生思考分析他人回答;(3)轉問,即學生向教師提問題,然后教師再問全班學生,促進全班學生積極參與;(4)任務提問,即在布置設計任務時,將設計任務中的重點和難點列成問題提出,以提問的方式先解決這些問題,從而促進任務的順利實施。在提問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使提問過程成為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
6.現場參觀學習法。
建筑電氣工程課程是一門工程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要多帶學生走出教室,到施工現場參觀學習。這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加深學生對電氣知識的認識。在教學安排上,教師要先對相關知識進行一個概述,再帶學生到現場進行參觀學習,接著再對知識進行深入的講解,最后指導學生完成設計任務。通過這四個步驟的學習,學生很容易就通過了入門階段,從而為做好設計工作打好基礎。在組織參觀學習時,教師都要給學生布置參觀的重點、難點和思考的問題,以提高參觀學習的實效性。如在參觀學習屋面防雷系統時,重點是要讓學生學習防雷等級,了解防雷措施及觀察屋面防雷的做法,并給布置如避雷網過伸縮縫時如何防雷、屋面金屬設備和玻璃幕墻如何進行避雷等問題,以保證參觀學習的效果。
三、選取課程題材的注意事項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越來越向大面積、超高層、多功能、綜合性用途方向發展,社會對建筑電氣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師在選擇工程項目時,要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實際工程,便于學生掌握,可以選擇目前最新的規范、國家建筑標準設計圖集和廠家資料作參考,如《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電氣(2009)》《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建筑物防雷規范》《建筑電氣工程設計常用圖形和文字符號》和《建筑電氣常用數據》等。項目可采用住宅、辦公樓和綜合樓等實際工程作為案例,這可確保知識的連貫性,使得這些工程項目可貫穿整套教材,同時附屬同類型的幾套圖紙供學生學習、參考。除了上述的案例外,還補充一些特殊案例,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學習,如園林景觀照明、防爆倉庫等方面的案例。此外,教師還可增加一些工程中常常碰到的、但有些教材沒有提及的部分,如橋架、豎井內布線、預制分支電纜和浪涌保護器等,使得所選取的題材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建筑電氣實操能力的提高。
教學實踐證明,新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加強師生互動,加強討論,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探索欲,讓學生從“要他學”過渡到“我要學”,逐步從以教師為中心過渡到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金選.談《建筑電氣工程技術》的教學組織[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
[2]李云,陳文,劉霽.建筑電氣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2).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