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中國共產黨堅持理論創新、實踐觀點和“中國特色”三個方面,闡述了共產黨先進性的特質。
關鍵詞:共產黨;先進性;特質
《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兩個先鋒隊一個核心三個代表”概括了黨的先進性的內涵和要求。90年來,我們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社會的變革和時代的進步,是基于黨保持先進性的特質所決定的。黨保持先進性的特質主要表現在她能始終堅持理論創新、實踐觀點和“中國特色”。
一、堅持理論創新
理論就是旗幟,先進的理論為黨保持先進性和前進方向指明了正確的方向和目標。中國共產黨90年的歷程,經歷了革命、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艱難過程,之所以能順利走到今天并且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正是因為黨具有堅持理論創新的特質。
(1)黨從成立之日開始,就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但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嶄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著就能夠自然而然地解決中國革命和建設所面臨的一切問題,關鍵還在于如何與中國國情相結合并起到核心指導的作用。
(2)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提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在這個理論的指引下,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并且順利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3)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創立了鄧小平理論。在這個理論的指引下,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開展了循序漸進的改革開放事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論命題,開創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篇章。
(4)在改革開放的關鍵時期,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國內外形勢和黨的歷史方位的新變化,進一步探索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 的問題,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這個理論的指引下,黨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的環境和條件,堅持與時俱進并始終保持先進性,黨的建設取得了新的突破。
(5)在新世紀,以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立足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關系中國未來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深化了黨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邁向新臺階。
黨在不同時期能審時度勢,及時調整戰略,結合實踐,適時提出具有指導思想意義的理論,開創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一個又一個新局面。理論創新是黨保持先進性的特質,也是黨帶領人民群眾取得各項事業成功的重要經驗。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又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理念,必將進一步提升社會主義的生命力和國家在世界舞臺中的地位。
二、堅持實踐觀點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來源和活力、目的和歸宿,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邏輯起點。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運用到中國的實踐中來,并且在實踐中不斷地加以中國化。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的革命、建設結合起來,創造性地加以運用而形成的。堅持實踐觀點,是我們黨保持先進性的特質之關鍵所在。
堅持實踐觀點,就是黨始終堅持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黨的工作路線,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是黨的優良傳統,也是黨能密切聯系群眾,得到人民群眾支持的重要法寶。堅持群眾路線實質就是堅持實踐觀點。
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根據中國革命的特點、形勢確定建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并最終取得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黨確定了發揮市場規律作用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新世紀新階段,黨提出了科學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的執政理念,開創了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嶄新面貌,為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作出歷史性貢獻。這一系列成就,都是來源于實踐,來源于群眾的實踐。正因為黨始終堅持實踐觀點,黨的先進性的特質才得以保持和彰顯,才能帶領各族人民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三、堅持“中國特色”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保持凝聚力和戰斗力,關鍵在于黨始終保持先進性;黨之所以能始終保持先進性,關鍵在于黨具有堅持“中國特色”的特質。
“中國特色”,既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普遍性與中國社會主義的特殊性的結合,既體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國情特殊性的有機結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就是“中國特色”的產物和結晶。
90年的中共黨史,是一部凝結中國共產黨人智慧和結晶的歷史,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歷史使命。“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區別于“十月革命”的道路,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使我國順利建立獨立自主的國家;“一化三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區別于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路線,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使我國順利步入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開放道路,區別于蘇聯時期的“新經濟政策”和戈爾巴喬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的急進改革道路,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改革開放道路,使我國成功步入現代化國家的行列。
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時代的具體進程中顯現出來的。每一個時代都有特定的條件、矛盾、任務,中國共產黨根據時代的實際狀況,把握時代的主題,應對時代的挑戰,始終堅持理論創新、堅持實踐觀點、堅持“中國特色”,完成時代交付的一個又一個歷史使命,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