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備一定職業能力的應用型、技能型的人才,本文通過對中職會計專業現狀的分析,從課程整合、技能實訓等方面提出提升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策略,旨在促進中職會計專業的發展及提高學生的就業。
關鍵詞:中職;會計;職業能力
當前,按照“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業教育目標,中職會計專業培養的學生應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和熟練的職業技能,還應當具有扎實、系統的專業應用知識。會計專業的學生主要從事出納員、會計員、報稅員、統計員、財會文員、倉管員和財務管理人員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學校培養的學生應該是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研究、設計型人才。教師在會計職業教育課程的設計中首先要確定明確的能力目標;在教學過程中,以會計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實訓為手段,突出能力目標;讓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前就清楚從業行業的基本工作要求與規范,并能熟練操作與正確處理日常基本業務。
一、中職會計專業的現狀
(一)學生方面。
相對來講,選擇會計專業的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較認真、有比較明確的學習目標;當然,也有相當部分學生缺乏自信,生活目標模糊,學習態度不認真、形成不良習慣、學習方法不對等。受生源條件不同的因素制約,教學中會出現學生個體發展不平衡,如成績好的學生“吃不飽”,成績差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
(二)教師的教學方法方面。
近年來,上至教育部下至學校領導一直在提倡教學改革,會計專業的教師也與時俱進,在教學方法上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法,如啟發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項目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以及直觀教學法等,做到理實一體化,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由于學校規模擴大、人員流動等原因,常有一些新人加入會計教師的隊伍,他們當中有些不了解中職生和中職教育的特點,在教法上仍然沿用傳統的“滿堂灌” “填鴨式”的教學法,只講理論,不做實操,導致學生的職業技能難以得到訓練與提升。
(三)會計技能實訓方面。
經過多年的教學摸索與改革,會計技能的實訓內容隨著專業教學內容的由淺入深,已最大限度地涵蓋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構建成一個合理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1.基本技能訓練方面:開設《計算技術》《出納實務》等課程,進行漢字書寫、阿拉伯數字書寫、珠算、計算器使用、點鈔等技能訓練;在開設的《基礎會計》課程中,進行設置賬戶、復式記賬、填制與審核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等技能訓練;在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進行漢字輸入,計算機操作等技能訓練。
2.專業技能訓練方面:《財務會計》課程重點進行出納核算、往來款項核算,財產物資核算,企業財務成果核算,明細賬、總賬、報表的核算等會計專業技能訓練;《成本會計》課程主要進行各種成本費用的歸集、分配及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等會計專業技能訓練;《會計電算化》課程主要進行的是會計軟件應用能力及會計電算化上崗證考試的技能訓練等。
此外,在學生的畢業前夕,學校將組織一次綜合性實訓,訓練學生應用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學生的就業領域方面。
根據對往屆畢業生的跟蹤調查,筆者發現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領域不斷擴大,所從事行業呈多元化,就業方向除了傳統的企業財務人員之外,還有公司的行政文員、會計中介的會計人員、零售批發業的營銷人員、倉庫管理人員、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等。這表明中職會計專業的學生適應能力強,能在較大的范圍內選擇工作崗位。
二、提升中職會計專業學生職業能力的措施
就業是民生之本,教學是為就業服務的。要提高中職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就要在教學中提升他們的職業能力。中職會計專業教學應該提高社會發展意識,依據經濟環境、職教特點,作進一步的改革。
(一)根據中職畢業生工作崗位能力要求整合課程內容。
中職生的就業崗位主要分布在中小型企業,專業教師應多到各種類型的中小企業作調研,分析有關職業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分析職業崗位的工作流程及職業考核標準,據以整合會計專業的課程內容。首先,設置精干的會計核心課程,如基礎會計與實操、企業財務會計與實操、電算會計、成本會計,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降低理論教學的比例,加大會計崗位必需的技能操作內容;其次,開設一些與會計崗位相關的拓展性課程,如工商稅務登記方面的知識、社會保險辦理流程與手續方面的知識、文秘知識、營銷知識,物流知識、社交禮儀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辦公軟件的操作技能等,使學生不局限于“會計”這一個點上,從而擴展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范圍及就業的適應性。
(二)制定、實施會計崗位工作標準,訓練學生的工作能力。
目前,由于企業對會計工作的要求等方面的因素,會計專業的校外實習存在較大的難度,會計專業普遍都通過校內模擬實訓來訓練學生的職業技能,校內的模擬實訓可以讓學生對會計工作的全過程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但是具體到某一項會計工作的過程,學生的認識反而欠缺。對于這種問題,可以借助陜西圓通會計工作標準研究院的成果—圓通會計工作標準來解決。(陜西圓通會計工作標準將會計工作崗位設置為七大類二十六個,對每個會計崗位的工作過程進行分析,基于每一個具體會計工作過程建立一個會計工作標準,共建立了5000多個會計標準。)圓通會計工作標準是通過建立工作標準思路導圖來幫助在校學生和剛剛步入社會的財務會計人員清楚地認知每一具體的會計工作過程及如何完成會計工作的方法,使他們具備“具有數年工作經驗的能力”。
(三)加強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
目前,許多中職學校的會計專業已有了一個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有關的課程將職業崗位需要的技能作為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在這個基礎上,需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職業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如教師可以通過設定各項職業技能水平級別,某門課程的考核要結合相關的技能水平考核,要求學生達到某個級別的水平,就象傳統的珠算技能要求學生至少要達到五級水平那樣,對諸如點鈔、計算器的使用、漢字數字書寫、office辦公軟件(word、excel)的操作等技能也采用類似的考核方式。同時,定期開展會計技能競賽,除了上述基本技能作為競賽項目外,會計專業技能如編制記賬憑證、手工登賬(日記賬、明細賬、總賬)、手工編制報表、財務軟件的操作等作為必有的競賽項目,從而調動學生學習技能、訓練技能的積極性。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進而提升他們的職業能力,提升學生就業時的競爭能力。
(四)完善會計實訓室的建設,充分發揮實訓室的作用。
當前,大部分學校都有專門的會計實訓室,學校應充分發揮會計實訓室的作用,做到:
(1)配備齊全的教學設備、實訓設備和用品。在實訓課上教師能清晰地演示各項技能,每位學生都能動手進行操作,真正做到“做中教、做中學”。
(2)開放實訓室。在實訓課上學生通過“做中學”,基本掌握了有關的技能,但這種掌握程度還不足夠讓他們應付社會工作。要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就要他們多練習,通過開放實訓室,讓學生在課后可利用實訓室的設備和用品進行針對性的反復的實操訓練,做到熟練掌握相關的技能,并達到一定的水平。
(3)配備專職實訓指導教師。現在的教學班人數普遍在50人以上,在進行實訓教學時,往往教師難以兼顧到每位學生。因此,專職實訓指導教師的加入可以加強實訓指導,讓每一位學生都跟上進度,掌握相關的技能;另外,在課后實訓室開放時間里,專職實訓指導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正確使用實訓設備進行專項技能的訓練,指出學生在技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糾正。在實訓練習中有了教師的關注與指導,學生學習技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勢必大大提高。
(五)建立學習型教師隊伍。
在職業教育中,專業教師要懂專業,懂職業,要具備較高的職業實踐能力。學校一方面可以引進有企業工作經驗的人才進入專業教師行列,另一方面可以組織教師到企業中去,了解專業市場和人才市場,了解行業需求、職業需求和崗位需求,更新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學校還要注重吸收年輕教師,實行導師制,以老帶新,讓年輕教師更好地成長,使教師隊伍老中青結構合理化;注重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從而提高專業技能教學的質量;注重組織教師學習職業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把握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的方向。
(六)加強校企合作。
中小企業的快速發展,催生了大批的代理記賬、稅務咨詢、工商企業登記等中介公司,這些中介公司的業務面廣,涉及公司注冊、證照年檢(代辦營業執照、代碼證、國家稅務登記證、地方稅務登記證、銀行基本戶年檢)、財稅記賬(代理各行業查賬、建賬、記賬、制作報表及申報納稅、代購發票)、企業社保等,這其中相當部分的業務實訓是學校無法做到的,學校應努力尋求與這些中介公司的合作,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使得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學習、掌握相關的技能,讓學生提前體會社會工作中的人際關系,學會如何與上司、同事相處,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謝麗萍.中等職業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和分析[J].廣州市財經職業學校校刊,2008,(3).
[2]戴士弘 .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