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參賽學生的選拔和訓練是機電一體化技能競賽前期兩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如何對學生進行選拔?采取怎樣的訓練方式?本文作者根據訓練競賽選手的體會,對中職機電一體化競賽學生的選拔與訓練做一些探討。
關鍵詞:中職;機電一體化競賽
一、 選拔學生是基礎
萬事開頭難,學生挑選作為整個訓練前期準備工作的第一步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挑選的時候應該體現自愿原則,在自愿報名的前提下再對學生進行篩選。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學生的挑選自然也是這個道理,需要教師慧眼識珠。有些教師往往把聽話、學習認真的同學當作首選,這種做法似乎過于片面。
機電一體化技能競賽是以兩位學生為一組的形式進行,一般是其中一位主要負責軟件編程,另一位主要負責硬件安裝,最后共同完成軟硬件調試。因此,在挑選學生時既要遵循共性原則,也要遵循個性原則。所謂共性原則是指對一組的兩位學生有一些基本的共同要求:(1)良好的思想素質和“好勝”意識;(2)扎實的專業理論功底,包括電工基礎,電工基本技能,電力拖動,PLC原理等,這些專業知識將直接影響到他們以后對競賽科目訓練接受能力的好壞;(3)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賽前高強度的訓練以及超長時間的比賽(機電一體化競賽項目需時4個小時),這將極大考驗選手的體能和意志力,如果沒有健康的體魄,根本無法完成訓練和比賽,如果沒有穩定的心態也無法正常發揮, 這一點往往在選拔學生時容易被忽視掉。所謂個性原則是指對一組兩位學生的要求根據他們所負責的項目不同要有所側重,對于負責編程的學生,除了要求具備一定的編程技術,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冷靜的頭腦,還應具有較高的文字閱讀理解能力。而對于負責安裝的學生,則不但要求膽大心細,身手敏捷,還要有激情,有沖勁。如果負責安裝的學生是個“慢性子”,則很難通過訓練來提高安裝速度。
確切地說,選拔是一個促進與提高的過程。訓練期間教師可根據日常表現及考核采取淘汰制,優勝劣汰。起初挑選的人數可以是正式比賽的3至4倍,隨后逐輪淘汰,這樣一來學生有了競爭意識,學習的勁頭將會大大提高。當然,有些技能不錯的學生在培訓期間會覺得訓練過于枯燥,出現嚴重失誤后會產生后怕心理,打退堂鼓,這就少不了指導老師的正確引導。
二、 技能訓練是關鍵
俗話說: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就是比喻任何成績的取得,都是平時不斷努力和積累的結果。只有平時扎扎實實地進行基本功的訓練,才會在競賽中發揮出較高的水平。
(一)周密計劃,事半功倍。
技能訓練是一個系統化工程,指導老師應準備詳細的訓練計劃,具體計劃中應包括:(1)預設每個階段要達到的能力目標;(2)根據能力目標確立每個階段的訓練內容,由淺入深;(3)根據訓練內容制定具體的訓練方案。在訓練過程中應遵循循序漸進原則,按計劃進行,方能做到有條不紊,事半功倍。
(二)深刻領悟競賽要求,把競賽要求作為訓練的目標。
競賽比的是速度,也就是拼時間,看誰更快、更準確,對于機電一體化技能競賽而言,競賽比的是時間和準確度,并且有明確的評分細則。輔導教師要認真研究,把握其內涵,同時要求學生在平時的訓練中貫徹這些要求,并且把平時的每次訓練當成真正的競賽現場,認真記錄每次的訓練完成的時間和準確度,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不斷調整訓練計劃,提高培訓效果。
(三)抓住關鍵,訓練基本技能。
學生的成功編程和臨場解決問題能力是競賽的關鍵。編程時,要使學生明白的編程特點:由開始點逐步進行編程,直到最后動作。調試程序的時候還要反復對各個端口,對傳感器檢測靈敏度進行精細調試,使設備運動到最佳狀態。
1.設置不同命題,訓練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技能競賽是以“工作任務書”的形式發下來,選手首先要讀懂任務書中的要求,才能確定任務。否則,將會被淘汰出局。因此,訓練學生對任務書所描述的要求進行理解,并能發掘其中隱藏的細節,是技能競賽能否取得勝利的必備條件之一。
如何才能使學生正確理解工作任務書中的工作任務與要求?平時學生就要多做不同類型的訓練題。我們設計了不同類型與要求的任務書發給學生,各種任務書中,均包括以下的主要內容:給出安裝圖,按圖正確安裝,繪畫出電路圖與氣路圖,給出組裝設備、生產加工其中的具體細節和安全保護要求。通過邊安裝邊學習,重復強化訓練,學生專業知識面不斷擴大,閱讀理解水平不斷提高。
2.科學進行設備安裝訓練。
設備安裝是競賽的重要內容。首先要看懂設備安裝圖紙的具體尺寸,然后再選擇最佳設備安裝方案并實施。整條生產線共有機械手總成、運輸皮帶總成、電磁閥總成、物料送料盤總成等幾大部分。那么選擇什么安裝方案(步驟)為最佳呢?經過對比,我們得出:首先安裝機械手,將機械手轉到右極限位,將機械手X、Y方向拉出至極限位,張開手指;然后將運輸皮帶總成安裝,其下料口的中心與機械手張開手指的中心相符。最后安裝物料送料總成,同時使機械手指也能與出料口的中心相符。重復檢查相關的中心,當它們的中心位置相符后,機械部分安裝結束。
為了使設備的調試贏取更多的時間,提高設備的安裝效率,對安裝步驟合理性、安裝技巧、調試技術進行了摸索與研究。通過比對,確定了一整套的安裝工作規范。學生在工作規范的指引下,低起點、有梯度、有反饋地反復訓練,安裝技能和工藝水平得到相應的提高,安裝時間由最初的幾個小時不斷縮短到符合競賽要求。
3.增加燈光與聲響要求,增加編程難度。
此要求也增加編程難度。增加的要求有:當工件運輸速度發生改變時,要求燈光發出閃爍作為指示;當工件被打入出料槽時,要求發出聲響作指示;當系統緊急停電而機械手在夾持工件時,設置不同的聲響燈光要求反應安全程度。當然,燈光與聲響是逐步增加。學生要按具體的任務、工作要求編制控制程序。對學生由簡單到復雜進行系統訓練,逐步適應不同要求不同狀態下的程序要求,通過精細編程和傳感器靈敏度的調節,使設備的工作得到實現。
4.換位學習,加強團隊合作意識。
在競賽場上能否發揮高水平技能,與學生的配合是否默契有相當大的關系。在對學生進行模擬比賽時發現,學生的水平與要求總有一定的差距。原因在于團隊合作程度不夠。兩名選手,一個主要承擔設備安裝,另一個主要承擔控制程序的編程,兩人工作相互干擾。工作進程常常因為沒有理會同伴的需要而有所阻滯。
針對這種現象,我們開展了團隊合作的專項訓練。強調我們是一支團隊,要相互支持與協調才能在競賽中脫穎而出。設備安裝的零部件數量多,工作量大,占用時間長。此時,編程的同學編寫完程序后,要幫助負責安裝的學生進行機電設備的安裝,整理氣路、電路的工藝。反過來,如果安裝的學生已安裝完設備,他也應該幫助編程的同學進行其它小程序的編寫或電氣圖、氣路圖的繪制。相互支持配合,才能提高整體的效率。因此,換位學習就顯得很有必要了。主攻程序的同學要熟悉設備安裝,主攻安裝的同學也要進行程序設計的訓練。這樣,相互間的溝通就暢順多了。
5.改變評價方式,發掘遺留問題。
自評和他評能使學生盡快找出差距。每次小組完成工作任務后進行評議,教師讓學生發掘自己的以及別人的優點,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方法。例如控制程序好與不好,有一定的隱蔽性和邏輯性,通過自評與他評,不但找出缺陷,還能找出優化的方法。
三、心理訓練是保證
機電一體化競賽強手林立,在緊張的賽場上如何保持頭腦冷靜,從容面對各種突發事件是很關鍵的,與其他比賽一樣,心理素質不好的參賽選手往往會因為過度緊張而造成失誤或技術變形,因此在平時的訓練中除了加強技能訓練外,加強心理承受能力訓練也是很重要的環節:(1)通過定期的模擬比賽,嚴格按照正式比賽的時間、規則、評分標準、環境條件等進行測試,讓學生在獲得實戰經驗的同時,提高應戰的心理承受能力。(2)通過參加校內外的友誼賽或正式比賽,讓學生積累更多的比賽經驗,提前感受大賽的氣氛,使學生有足夠的應對比賽的心理準備。(3)請本校的專業心理老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緩解平時緊張訓練所造成的心理壓力,調適賽前的緊張心情,同時讓學生掌握一些自我調節方法。
四、結束語
在賽前選才與技能訓練上要力求精益求精,訓練內容盡量少而精。有些教師采取“題海戰術”,但里面很多內容都是大同小異的,更應注重訓練質量而不是題目的多少,學生的技能不是老師“教”的,是學生“學”“練”出來的,也就是說學生必須愿意學,能夠將學到的東西進行內化才是最主要的。
參考文獻:
[1]杜叢商主編.PLC編程應用基礎(三菱)[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2]楊少光主編.機電一體化設備的組裝與調試[M].廣西:廣西教育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