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顧名思義就是自己做主,自己主宰自己,不依賴于任何人。但是教學中的“自主”是相對而言的。由于學生的年齡小,生活經驗淺,認識水平低,處世能力差,不可能完全擺脫教師的指導而追求絕對的自主。這里談的“自主”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據教材特點、學生心理、年齡特征,這完成學習任務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及創新精神所必須的自主選擇、自主嘗試、自主調控。下面僅就作文教學談談學生自主性的發揮。
一、命題的自主性
“要改進作文的命題,要加強學生自主擬題作文的練習。”這是新大綱的要求,是作文改革的必然趨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轉變觀念,改變以往教材中出什么題做什么文以及老師出題學生做的傳統做法。即便是命題,也要給學生少一點限制,多一點自由,讓學生作文時能自由發揮,想寫什么就寫什么。
1.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公開命題
學生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里,由于學習、生活、社會等的需要,有的習作不免受些限制。如對于學生來說,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總想讓老師聽聽他們的想法,考慮他們的建議。三次不同的命題出現了三種不同的結果。第一輪命題:《老師,我想對您說》。結果大同小異,50名學生只有兩種結果,要么回憶一件與同伴發生矛盾的事,要么寫出所要說的話,總之沒有新意。第二輪命題稍加改進:《老師___________》(你辛苦了,我對不起您,我想告訴您……)。這次由學生補充題目,所寫的文章不僅內容真實而且范圍廣泛。第三輪命題的要求是:以“老師請聽我的建議或看法”為內容自由擬題作文。學生除了擬出《老師您辛苦了》、《老師媽媽》等幾個題目外,還擬出了《暢通無阻》、《溝通無極限》、《你說、我說、大家說》……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展開豐富想象寫出了一篇篇感情真摯、內容具體、層次分明的文章。其中學生在《我和教師的“橋”》一文中這樣寫到:“黃老師,您知道嗎?在我和您之間有座橋,那是您用真誠的愛去架起通向知識的、理想的、心靈的橋。”這段愛的佳句不正流露出學生對老師的熱愛、崇敬嗎?由此可見,命題的好壞決定學生思維火花的迸射。在命題上只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才能打開學生思維的閘門,拓展寫作思路;才能激發學生大膽想象,傾吐真情實感,從而達到大綱的要求,能寫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
2.加工處理教材中的命題
放權給學生,讓學生自由命題是個好辦法。可是面對教材中命題我們該如何對待呢?我想人們不應該局限于教材,讓以什么為題就以什么為題,讓寫什么就寫什么。應在不偏離訓練目標和要求時,對題目及要求加處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想象能力,讓學生盡情找到自己想寫、樂寫的東西。如:寫作訓練《一件后悔的事》。我引導學生針對“后悔”一詞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變換題目。學生興趣盎然,自擬了如下題目:《一件悔恨的事》、《贖罪》、《如果時間倒流》、《心靈的呼喚》……總之,這些題目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切身感受而擬出來的,寫起來自然得心應手,感情真摯。
二、寫作的自主性
寫作的自主性是和以往教師出題學生做,讓怎么寫就怎么寫的做法相悖的。它要求教師要盡量解放學生頭腦,解開學生的手腳,盡可能的減少對學生的束縛,給學生一個充分自主的空間,讓他們根據教師或教材的要求自擬題目,自由選材;獨立自主的選擇寫作方法,確定寫作思路,還要鼓勵他們構思創新;無拘無束地選擇他改、自改、多改,直至滿意為止。至于寫作時間、收集時間也由學生自己而定。如借春季綠化植樹造林之際,我要求學生營造一片綠色,每天抽出三分鐘組織學生“營造綠色”,并且抓住時機練習寫作。習作要求如下:題目自擬,內容不限,長短不限,文體不限。于是隨著一排排小樹扎根發芽,學生的第一篇習作也隨之誕生了。有的寫《小樹與我一起成長》,有的寫,綠色盾牌》,還有的寫《沙塵暴地球消失記》、《“我”的自述》、《綠色倡議書》……
由于沒有具體內容的限制,因此學生的習作五花八門、各有千秋,由于沒有時間限制,學生何時寫好達到自己滿意的程度,寫上姓名、日期、批準等張貼在習作專欄里;由于不受體裁的限制,學生揮筆自如,有記敘文、詩歌、書信、日記等。總之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新事物不斷產生,我們的本次綠色習作也告一段落,在這短短的十七天里50名學生全部完成習作兩篇。每篇文章長短不同,但都真實再現了綠色的重要性,字里行間流露出孩子們火熱的環保之情。其中我班最怕作文的學生在《綠色盾牌》中寫到:“路邊一排排小樹迎著風沙,茁壯成長。面對肆虐的狂風,它傲然挺立,蔑視風沙的挑釁。遠處一片新綠像一塊巨大的綠色盾牌,擋風沙于千里之外。”這是學生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自然流露,比起老師“牽著走”、“背著走”好多了。
三、批改的自主性
傳統的作文批改全是老師的事,一次習作下來,教師精心批改、煞費苦心,可到頭來卻是勞而無功。不用說修改,就連批語學生看也不看。長此以來,學生寫作水平怎能提高?自改作文能力從何培養?因此,給學生批改的自由,逐步培養學生自己修改寫作的能力是當務之急。對于學生習作我一般采取“教師導改”、“學生互改”、“自我修改”等形式;采取的方法有:
1.對于同一內容的習作采取全面瀏覽的方法,選擇好、中、差代表性的文章示范引路。如有關綠色內容的習作:選擇好的習作做鏡子供大家欣賞,同時對個別不妥之處提出修改意見,哪怕是一個字一個標點,讓學生感到修改的必要,嘗到修改成功后的喜悅。差的習作做向導,在肯定點滴進步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病因對癥下藥,從而悟出修改的方法,用來嘗試修改他人或自己的習作,逐步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2.對于內容單一、類型單一的文章采取抽查部分習作的方法,把共性的問題展現給大家,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獨立修改自己的習作。如寫動物的文章是否抓住動物的特點來寫,動靜結合的怎么樣屬于共性的問題。可讓學生針對這些共性問題修改自己的習作。
3.完全由學生修改習作。此種方法適合有一定修改能力的學生以及從不同角度橫向敘述一個方面的文題。如《我愛……》(人、事、物……)可把寫同一內容的學生劃分為一組進行互評、互批。互改。對于同齡人來說,無論思想。心理、認識水平都較相當,彼此容易接受對方意見,這樣更有利于習作的修改。總之,在尊重學生原意的基礎上,采取多種形式、多種方法修改作文,不但讓學生嘗到作文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寫作的興趣,還逐步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養成主動修改的習慣。
綜上所述,在作文教學中實施命題自主、寫作自主、批改自主,真正把作文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學生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什么時候寫就什么時候寫,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無拘無束地發表自己的心聲,這樣寫出的文章自然有真情實感。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