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詩歌賞析既是為了繼承祖國的豐富的文化遺產,又是為了加深對古詩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同時對考生來說是為了解答詩歌閱讀試題。賞析是個審美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通過此過程分析造成藝術效果的手段,領略詩歌的意境,以及詩人豐富的思想感情。
【關鍵詞】詩歌鑒賞 積累 吟誦
任教數載,感覺詩歌鑒賞題,易于去說,學生也易于去聽。但在考試中,他們得分之低,賞析能力之差,真叫人焦頭爛額,“無語言表”。
詩歌朗讀、鑒賞在蘇教版中的比重可謂大矣!高二年級整個一本書都是關于唐詩宋詞的選讀,在江蘇的高考中,比分也越來越重。由開始的6分到8分再到10分。詩歌鑒賞因為需要豐厚的文化底蘊而成為高考語文的一個難點。從應試的角度講,讓學生具備一些操作性強的鑒賞方法和技巧,詩歌賞析基礎之基礎——積累、吟誦更顯得重要。根據平時的教學,再結合學生的實際,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要在教學中重視詩歌的賞析
好的詩歌,讓你徜徉于的詩的海洋,遨游于美的意境,讀了讓人茶飯不思,意猶未盡。因此能夠欣賞一首詩,同樣讓人由衷的佩服。如一位考生在做這道題時:
粵秀峰晚望同黃香石諸子二首(其一)
譚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紅,
遠帆片片點歸艭①。
橫空老鶴南飛去,
帶得鐘聲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1.簡析詩中“帶”字的妙處。(3 分)
學生答:“帶”字有攜帶的意思,采用了擬人手法,將老鶴人性化了,生動形象地寫了鐘聲遠播的情形。
而【答案】:“帶”采用了擬人手法,賦予“老鶴”人的動作,不說鐘聲遠播,而說老鶴帶鐘聲到海幢,使畫面具有動感。感覺這位同學的回答和答案很相似。不由自主地從內心佩服他,想想這與平時的訓練有很大的關系。對于這種練字題,我們要求學生“三步走”:①釋含義;②繪圖景;③析結果。這位同學幾本符合了這個要求。
人們只驚嘆花兒的鮮艷美麗,又有誰知道成功背后付出了多少艱辛,和流了多少汗水,所以把握的技巧和方法很重要。
二、要在訓練、活動中掌握解析詩歌的技巧
關于古詩詞鑒賞,《考試說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鑒賞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內容上,針對這個要求,在完成大量的題目之后,我們總結了以下一些技巧和方法:
1.如何分析詩歌藝術形象
步驟:篩選描繪形象的有關詞句 ——分析形象的有基本含義——結合文章主旨分析詩人描寫該形象的寓意 ——指出描繪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如何分析詩歌的意境
步驟:(1)篩選詩中的意象。(2)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3)描繪詩中圖景,語言力求優美。
3.如何分析古詩的煉字技巧
步驟:(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2)展開想象、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指出表達的效果或表達的感情。
4.如何鑒賞詩歌的語言特色
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2)用詩中有關語句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5.如何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步驟:(1)必須準確指出用了何種表現手法或何種技巧。(2)結合相關詩句說說這個手法的內容,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3)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傳達了怎樣的旨趣,運用該手法的好處。
這些技巧和方法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快速解題,思路清晰。但有時也讓人納悶,講了多次的方法與技巧,在考試的過程中,有一點效果,但依然拿不到高分,這可能是許多老師和我一樣的感受。那是為什么呢?我總結了一下,認為詩歌鑒賞基礎之基礎應該是積累和吟誦。
三、要在積累、吟誦中把握詩歌意象,情感,賞析的表達術語
詩歌語言的凝練和集中,決定了詩歌賞析先要吟哦咀嚼的必然性。詩歌尤其是古詩要加強誦讀。只有反復吟哦誦讀,才能理解字句,體會形象,把握意境。
對于詩歌賞析和高考應試,我們應該積累和吟誦什么呢?根據我平時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積累一些關于語言風格的規范用語。(1)直白:淺易如話,素樸直率,通俗凝練;含蓄:委婉,蘊藉,精煉,耐人尋味,但也不失樸素之風。(2)樸素:清淡質樸,言簡意賅,清新自然;綺麗:浮華艷麗,華美絢麗。(3)沉郁:沉郁蒼涼,節奏舒緩,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豪邁:鏗鏘有力,筆力雄健,節奏明快,悲壯慷慨。
2.積累詩歌形象的相關語言
(一)人物形象:
憂國憂民、鐘情田園、兒女情長、朋友離別、飄泊客子、報國無門、歸隱山林……
(二)景物形象:
雄渾壯麗、或幽清明靜、或沉郁孤愁、或和諧靜謐、或開闊蒼涼、或高遠遼闊……
3.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慣用的意象
(一)古詩常用典故,用典故可受到言簡意賅的奇特效果。典故的復習要力求避免艱深難懂,但在平時接觸過的和常識性的一定要注意盡可能多掌握。例如,“青衫司馬”、“豆蔻詞工”、“封狼居胥”、“關河”、“三山”、“樓蘭”等。
(二)古詩中的一些慣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別詩中常用“柳”、“月”、“長亭”等意象,抒愁寫恨詩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達思念的常用“雁”、“紅豆”等,表現志節的常用“竹”、“蘭”、“梅”、“菊”等。
4.積累分析手法類的術語
卒章顯志:在文章末尾點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發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發的感情、闡發的思想借助于對某種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議論表達出來。
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寄寓、寄托:把感情、主題放在一種事物上表現。
襯托、烘托:用一個事物來陪襯另一個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強效果。
對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懷古傷今、借古諷今:追念古代,傷感現實。
起興: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物。
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襯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語皆情語……
鑒于很多老師提出了賞析古代詩歌的方法和技巧,文章和專著比比皆是。方法和技巧固然重要,但我更提倡要注重平時積累和吟誦,俗話說,“讀書百篇,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古人的話應該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我認為詩歌鑒賞基礎之基礎應該多積累、多吟誦。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薛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