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事關農村學校辦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加強對農村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管理至關重要。如何把當前的農村教育工作與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筆者談點自己的做法和體會。
一、構筑促進農村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學習平臺
1.打造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組織是優質學校的組織模式,一個真正重視教師發展與校本教研的學校必然是一個學習型學校。倡導自主學習、組織學習、團體學習和終身學習,并要求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結合新課程改革學習;堅持結合農村教育實際學習;堅持同事之間橫向交流學習。這樣,教學實踐就有了理論的支撐,有了研究的動力,教師的教學智能才會得到不斷的提升。
2.舉辦專題式講座。組織青年教師開展每月一至兩次業務培訓,內容有班主任工作,各類計劃制訂,新課程理論,聽課、評課、說課藝術,論文案例撰寫,課件制作等專題講座。促使青年教師在教學常規,教學技能等方面提高認識、轉換角色。如在備課與上課,作業與輔導、聽課與評課等方面進行指導,使他們盡快進入教師角色。如苦練教學基本功、培養他們課堂教學的組織和駕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設計板書能力、制作課件能力和培養班干部、形成良好班風能力等。通過新課程理論的專題培訓,切實轉變了青年教師的教育觀念,由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伙伴。
3.進行傳幫帶活動。通過名優教師課堂教學展示等形式,努力為農村青年教師的成長搭建平臺,創設適宜的成長環境。一是教務處組織教研組長或邀請市、區骨干教師給青年教師上示范課,為青年教師提供教法模式。幾年來我們相繼邀請了白銀市、平川區名師名校長來我校借班上課或專題講座,給我校青年教師觸動很大。二是請市教科所行家為青年教師舉辦專題業務培訓,在案例撰寫、論文撰寫、敘事研究、課題研究等方面進行引領。三是確定重點培養對象,向市區名優骨干教師拜師學藝。
二、構建促進農村青年教師快速成熟的工作機制
1.營造教研氛圍。如何使農村青年教師更好地勝任角色,盡可能地縮短青年教師由新手成為合格教師、骨干教師乃至名優教師的過程?一是做到研訓一體化。在原有做法的基礎上,通過開展教育教學經驗交流活動,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業務素質,用濃厚的學習研究氛圍感染、熏陶青年教師,體驗教學相長之樂。二是舉行青年教師說課活動和競賽。上課前,先把教學重點及教學過程說給指導教師聽,讓指導教師點評,修改教案后再進行上課或舉行專題說課競賽。三是請市區教研室各學科的教研員來我校指導教學工作,對年輕教師進行近距離的面對面輔導。
2.探索教研方式。農村青年教師往往單獨解決問題的能力較為欠缺。針對這一現象,我校探索與實施靈活多樣的教研方式。一是倡導合作教研,增強教師的凝聚力。以教研組為載體,采用定期教研與不定期教研相結合方式,開展同學科或同教材的教學研討。通過創設新課程的課堂展示與研討活動、教學觀摩活動、學科的同步會教等平臺,在平等的合作探討中相互學習,分享經驗,提升教學技能。二是開展參與式教研,擴大教師的參與率?!皡⑴c式”教研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索、分享成果”作為校本教研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師開展自己的教研、發表自己的見解,解決自己的問題,改革自己的教法,讓每一位教師“把研究的東西做出來,把做著的東西說出來,把說出的東西再研究”,親身體驗“研——做——思 ——提升”這樣一個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建立“共識、相容、協同、合作”的人際關系,營造“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的和諧校園教研文化。
三、構成促進農村青年教師早日成才的研究方略
1.培養反思習慣。反思、總結是科研的起點。具有反思和總結能力也是青年教師專業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標志。農村青年教師只有不斷總結、反思,才能不斷進步,才能成為名優骨干教師。一堂課結束后,如能堅持對教學情況進行反思,對教師特別是對青年教師來說大有裨益。如果將這些反思記錄下來,日積月累,一年或幾年以后,這些記錄就是教學的寶貴資料,也是自己的無形資產。我們要求青年教師通過對自身教學實踐經驗的追思反省,檢視自我,“回診”自己的教學行為,積極尋求新理念和新策略來剖解問題,重新設計教學思路,并在實踐操作中循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通過反思,發現自己的差距與不足,確定下一步的努力目標;通過總結,檢測自己的教育科研水平,這樣讓教師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讓反思行為成為教師的一種良好習慣。
2.搭建科研平臺。為使農村青年教師更快成長,我們多方面創設機會,搭建平臺,給青年教師更多的表現、參與、實現能力的機會。首先,要求青年教師每學期至少寫出一篇論文(或經驗總結),人人必須參與課題研究并要有自己的小課題。其次,是建立外出培訓、聽課匯報制度。雖然學校經費十分緊張,但一有外出機會,青年教師優先考慮,但回來后必須在教研組、同事教學組或在全校教師會中作專題匯報。這樣,既鍛煉了他們,又發揮了外出培訓、聽課活動的最大作用。三是建立教科研成果獎勵機制。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教科研工作,對教師取得各級各類的教科研成果給予表彰和獎勵。
3.開展課題研究。參與課題研究,引領農村青年教師步入教學科研的神圣殿堂。我們認為,青年教師只有人人參與課題研究(大小不限),課堂教學才會煥發活力,教學研究才有深度。教師在教研中獲得的感性認識和經驗才能上升到理論形態的認識。我們要求大家不為課題而課題,不要求像教育專家那樣,研究得深入透徹,有累累的學術成果,但要追求在研究過程的青年教師表現出來的滿腔熱忱,冥思苦想,孜孜不倦,相互合作,共同提高的境界。
農村青年教師培養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在這一工程實施過程中,還有許多工作有待于我們今后不斷地探索與研究,這有待于熱心農村教育的同行們共同參與。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