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說《水滸傳》在讀者中流傳甚廣,影響深遠。《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節選自其中的第十回,歷來是為人們擊節稱贊的著名篇章之一。在《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中,作者運用了多種藝術表現手法,著力描寫了林沖這個封建統治集團內有溫良恭儉讓古君子之風的八十萬禁軍教頭,由一個心存幻想、逆來順受、委曲求全的人,經過一場火與血的洗禮,從懦弱到堅強、從屈辱到反抗,終于投奔梁山,轉變成一個與統治階級勢不兩立的英雄人物的性格轉變過程。
這第十回的回目叫做“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候火燒草料場”,作者落筆中處處不忘記“火”和“雪”。作者描寫“火”和“雪”這兩種互不相容的事物,不但簡潔、新穎,不落俗套,而且步步緊扣矛盾沖突的進展,同時為刻畫林沖性格服務。
一、北風吹火雪紛紛
文章對雪的描寫主要是從兩方面描寫。(一)直接描寫風雪。林沖初到草料場時,寫風雪初起——“正是嚴冬天氣,彤云密布,朔風漸起,卻早紛紛揚揚卷下一天大雪來。”林沖去市井沽酒時,寫雪勢正大——“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而行。那雪正下得緊。”離開酒店回草料場時,進一步寫雪勢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緊了。”(二)用側面描寫襯托風雪。首先是通過環境描寫襯托風雪。例如寫草屋,“又被朔風吹撼,搖振得動”,“那兩間草屋已被雪壓倒了”。寫的是草屋,給人的印象卻是風很猛,雪很大。其次是通過人的動作、感覺襯托風雪。例如:林沖在草屋內“向了一回火,覺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廟里,“先取下氈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蓋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濕了”。吃酒時,林沖“把被扯來蓋了半截下身”等。
對風雪的直接描寫和側面襯托交替出現,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糅合在一起,使讀者感到林沖時時處處處在風雪交加的環境之中,白雪就是林沖性格的象征。
潔白的雪花是林沖清白的性格象征。
在傳統典故中常用冰雪的晶瑩比喻心智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邊冰心在玉壺”等名句。生于濁世的林沖正如京劇《野豬林》中唱詞“兩行金印把我的清白玷污了,俺林沖堂堂王法犯的是哪條?”所唱,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樣晶瑩高潔,如雪地里的“碎瓊亂玉”一樣清清白白。
林沖清清白白做人,表現在對江湖朋友肝膽相照的“義氣”上。林沖出身槍棒師家庭,是八十萬禁軍教頭,生得豹頭環眼,燕頷虎須,身長八尺,人稱“豹子頭”,又喚“小張飛”,業務能力出眾,不與官場中大多數人同流合污,有義氣,如他與魯智深的結交就體現他這個特點。他在送妻子去岳廟燒香還愿時,途中偶見有人使棒,立刻就看得情不自禁地喝起彩來,當他得知使棒人是三拳打死鎮關西的好漢魯達時,心中大喜,恨相見太晚,當即結拜為兄弟。林沖身為朝廷命官,與負案在身的江湖人物結交,是有礙他的仕途上發展的,而他全然不顧,這正是其“義氣”的表現。
林沖清清白白做人,體現在他對弱者扶危濟困的“仗義”上。后來經過朱貴酒店,在白粉墻上所書自己的仗義:“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樸忠。江湖馳聞望,慷慨聚英雄。”
林沖不但敬重英雄,而且還能幫助窮苦的下層人民。滄州酒店的李小二當初在東京時,“多得林沖看顧”,被店主人告他偷了家財,捉到官府問罪,林沖“主張陪話”“又與他賠了些錢財”,救了李小二,使他免吃官司。李小二無依無靠,在東京安不得身,林沖又“赍發他盤纏”,讓他去外地謀生。這些顯示了林沖扶危濟困的俠義心腸。
林沖清清白白做人,還表現在他對妻子恩愛有加的“情義”上。林沖與張氏妻子相敬相愛十數年,卻沒有一兒半女,按照封建社會常理來說,林沖完全可以納妾,但是林沖沒有這樣做,依然對妻子敬愛有加,“未曾面紅耳赤,半點相爭”。在林沖發配到滄州前,他深知妻子的生存處境,于是寫了一份休書給丈人,以便她改嫁,林沖這么做可謂用心良苦。他內心也許比他妻子還要痛苦,誰愿意將自己心愛的妻子送入虎口,任人宰割呢?林沖對妻子說:“萬望娘子休等小人,有好頭腦,自行招嫁,莫為林沖誤了賢妻。”在自己身陷囹圄的情況下首先考慮的是妻子的安危,這都源于林沖對妻子真摯的情義。在得知妻子身亡的噩耗后,林沖潸然淚下,以后也終身未娶。
徘徊在空中舞弄清影的潔白雪花灑滿了滄州城,死寂般的靜,偶爾傳來被白雪壓斷樹枝的聲音。天地間一片白茫茫,如純潔晶瑩的絨氈,似潔白無暇的銀毯,象征著林沖為人做事的清清白白。
柔弱的雪花是林沖軟弱的性格象征。
林沖是一名中下層軍官,出生在軍官世家,丈人也是教頭,還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這樣的出身和地位,必然會形成他一套祖傳的處世哲學:屈人之下,忍辱負重、忍氣吞聲。
林沖軟弱性格首先表現在思想上忍辱含垢。林沖身上似乎有《三國》中三個人物的影子:相貌如張飛,身手如趙云,忍辱求全的性格卻像劉備。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軍官妻子,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調戲,受如此奇恥大辱,所以林沖非常氣憤地去把這調戲他妻子的人“扳將過來,扳著他的肩胛,卻認得是本官高衙內,先自手軟了”,動作神態描寫是人的內心世界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換了是李逵、魯智深,早就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了,一般人都不能忍受的事情,林沖將他扳過來,卻先自手軟了,可見林沖思想上忍受了多么大的恥辱。林沖能忍,寬容了壓迫、侮辱他的人,但是他的對手可沒有放過他。陸謙把林沖妻子騙到他家里面樓上,想讓高衙內強暴侮辱,這個時候林沖也不加追究,只是氣憤地把陸謙的家里砸了個粉碎。野豬林遇險幸得魯智深相救,事后反而替虐待、陰謀殺害自己的董超、薛霸說好話,這種能忍辱含垢的性格,真是無以復加。
林沖軟弱性格還表現在行動上忍氣吞聲。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在滄州碰到詢問自己來此原因的李小二,林沖也只是淡淡地說一句“我因惡了高太尉”而已,請注意,“惡”在這里是“冒犯、觸怒”的意思,且稱謂害得自己家破人亡的高俅為“高太尉”,可見林沖此時仍舊抱有刑滿釋放、重獲生路的愿望,還沒有擺脫忍辱負重、忍氣吞聲的軟弱性格。本想安然度過刑期,不意高俅還派陸謙等人追殺到滄州,不由“大驚”“大怒”,立刻“買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尋”,如此三五日,“不見消耗”,當邪惡勢力并未將自己逼入絕境,讓他還有一絲幻想時,林沖“也自心下慢了”,奴性思維繼續禁錮他的思想,林沖一如既往地忍氣吞聲服刑,妄想安然度過刑期。
滄州城的里里外外,凜冽的朔風裹挾著柔弱的雪花漫天飛舞,然后惡狠狠地將脆弱的雪花摔在地上,身不由己的雪花翻滾著,被撕裂成紛紛亂亂的碎屑,凝結成冰花,紛紛揚揚地灑滿滄州城的柔弱的雪花是屈辱壓抑軟弱林沖性格的象征。
二、怒發沖冠火漸起
草料場是最怕火的地方,“向火”“火盆”“將火炭蓋了”“火種”等字眼在文中頻頻出現,作者在最怕火的地方不厭其煩地寫火,這草料場不斷變化的火勢象征想從妥協退讓中尋求茍安幻想的林沖反抗性格的不斷變化,這種變化經歷了種下復仇火星、潛藏怒火、燃起熊熊怒火的過程。
種下星火。
誤入白虎堂、刺配滄州道、遇險野豬林等等不斷設下迫害林沖的陰謀、陷阱,只是源于花花太歲高衙內看上豹子頭林沖的妻子,“若為惜林沖一個人時,須送了我孩兒性命,卻怎生得好?”高俅是斷然不會放著自己義子的性命不要而放過林沖的。另外林沖雖然是一個八十萬禁軍教頭,卻也只是個中下級軍官,與直接被壓迫的人民群眾屬于同一類型的人物,階級對立也是存在的。因此,林沖與高俅等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而且一旦有什么外界的刺激,這種矛盾是會激化的。無辜受陷害被刺配到滄州,遠離了京城的林沖自以為是躲避了矛盾,可陸謙、富安又追殺到了滄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謀坑害林沖。林沖從李小二那里聽說了這件事之后激起了復仇的怒火,憤恨地說:“休要撞著我,只叫他骨肉為泥!”并且“先去街上買把解腕尖刀,帶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尋”。怒罵的語言描寫和買刀尋敵的行動描寫表明林沖還是有血性的,在自己欲躲而不能的情況下只能將自己的前程和生死置之度外。復仇的火星早已種下,正如李小二所說“林教頭是一個性急的人,摸不著便要殺人放火”,林沖是有蓋世英雄的豪氣和膽識的。
藏起暗火。
林沖是一個讓人同情的悲劇人物,他的軟弱、逆來順受性格很大程度是由他下層官吏奴性心態決定的,如果他沒有擔任教頭,無牽無掛,完全可以像魯智深、武松那樣無拘無束,使自己英雄本色得到最大張揚。
另外,林沖作為統治階級的一個底層人物,受時代、身份家庭等因素影響是不可能對統治階級的腐朽本質有深刻的認識,這種認識的局限性決定了他不可能具有徹底的反抗精神。因此,無辜受陷害被刺配滄州的林沖,從李小二那里聽說了陸謙等又追到滄州,并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謀坑害自己之后,一度激起復仇的怒火。但“街上尋了三五日,不見消耗”時,“林沖也自心下慢了”,對仇家有所狐疑,失掉了應有的警覺性,剛剛燃燒起來的復仇怒火又徐徐趨于平靜。這說明林沖的抵御并不堅決,企圖茍且偷生,低聲下氣。接著管營派林沖看守草料場,對此林沖是心有疑慮的,但他還是屈從了敵人的操縱,而且作了深遠打算。當他看到草料場里棲身的小屋四下里崩壞了時,還想:“這屋如何過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喚個泥水匠來修理。”大難已經臨頭了,他卻想安穩過冬,這說明林沖的心中,復仇的念頭更冷淡了,茍且偷安的思想又重新占了優勢。后來,買酒途經山神廟時,還乞求“神明庇佑”,家破之后人也面臨死亡的境地,林沖卻仍在不切實際地幻想,這說明他完全藏起了復仇怒火,隨遇而安的思想占據了他的大腦。在長期的官僚生涯中,林沖逐步形成的委曲求全、逆來順受的這種奴性思維使林沖的作為血性英雄的本性得到極度壓抑,這種個性被壓抑的悲劇性比林沖本人遭受的苦難的悲劇性還要深刻得多。
燃起怒火。
林沖性格深處的反抗元素并沒有丟失,只是如暗火一樣被潛藏起來。這種潛隱的反抗元素經過相當程度的積淀后,會驟然飆升引發燎原大火。陸謙等人火燒草料場,此時的林沖,所有的幻想消失殆盡,草料場火起,一門之隔,冤家相遇,林沖在山神廟里聽到了陸虞候等人的對話,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謀害自己的兇險用心、兇狠行徑。這時,他才清醒地認識到,高俅一伙留給他的唯有一條死亡之路。這些促使他覺悟,認清了高俅等人的猙獰面目。希望完全幻滅了,與其束手待斃,不如反抗。敵人逼得林沖想安心作囚也不可得,統治階級的兇險狠毒打掉了林沖對他們的企圖,他一掃以前的低聲下氣之態,思想性情本質發生了質的飛躍。此時此刻,天空中北風怒號,大雪紛飛;草料場中大火漫天,燒著了的草料畢畢剝剝地響成一片;林沖的胸中,則怒火騰騰。他大喝“潑賊那里去”,展開身手,如虎搏狗,搠死差撥和富安,手刃陸謙。林沖決然殺死了眼前的仇家,投靠梁山,走上了抵御統治者的門路。北風、飛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沖胸中的憤怒,一時間,風助火勢,火漲人威,匯成了一曲激動人心的戲劇高潮。
(作者單位:湖北省安陸市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