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可現(xiàn)如今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語文課堂往往缺少個性,缺乏活力。有的甚至在導學的口號下,把閱讀課上成了習題課。尤其是文言文教學,常常呈現(xiàn)出教學形式單一,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被動的尷尬局面,有效教學難以落實。由此我感到:語文課要想讓學生進入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僅靠教師生動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活動起來,讓課堂生動起來。然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什么呢?在教學實踐中我作過許多嘗試,其中運用“批注法”來進行閱讀教學引起我極大的興趣。所謂“批注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在文章正文或空白處,即書頭、地腳、段尾等,做一些點評。或圈或點,可短可長,注解評價兼可,感性理性不限。在進行批注和交流討論中梳理結構、概括主旨、體會寫法、品味語言、領悟情感并汲取文章的思想內涵。如何把“批注法”落實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它能否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能否讓語文課不再沉悶?帶著諸多疑問,我選擇了《與朱元思書》這篇課文,作了一次嘗試性的教學。
【教學片斷一】
教師:①在這篇山水小品中,作者以簡練雋永的筆墨,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機的大自然畫卷。其中有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覺得作者是怎樣把景物寫得具體可感,生動形象的呢?請同學們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找到關鍵詞句,結合相關修辭知識在書中空白處作一些簡要批注。可以是解釋,可以是分析,可以是點評。
②作者抓住山光水色的特點模山范水,僅僅是為了展現(xiàn)大自然美景嗎?你從字里行間捕捉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呢?請在有關詞句旁邊,把自己這方面的發(fā)現(xiàn)寫下來。
(學生邊看書邊小聲議論,不久就各自安靜讀寫。我發(fā)現(xiàn)每人批注不少于三處)
教師:在剛剛過去的十分鐘里,同學們認真看書批注,有了不少看法見解。下面就請大家交流發(fā)言,把自己的成果與別人分享,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學生1:“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給我印象很深,這兩句寫了水的清澈透明,體現(xiàn)了靜態(tài)之美。“千丈”是夸張,強調水清。
學生2:我來補充,“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是直接寫水的清澈,“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是從側面寫水的清澈。
學生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這一句運用了對偶、比喻和夸張的手法,以箭、馬作比,突出水流速度之快,體現(xiàn)了其動態(tài)的一面。與上面兩句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學生4:我是這樣來點評“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的:“競”“爭”二字賦予靜止的山以奮發(fā)向上的無窮生命力,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江岸崇山峻嶺,高聳入云的雄奇景色。
學生5:我想糾正前面同學的發(fā)言,“競”“爭”二字應該是寫樹力爭向上的狀態(tài),否則“負勢”就不好理解了。
(課堂響起掌聲。我為這不期而遇的碰撞感到驚喜,同時意識到應當適時加以引導。)
教師:兩位同學有不同的理解,這很正常。結合具體語境來看,有誰能分清楚爭高直指的是山還是樹呢?請大家關注作者的觀察視角和視野范圍。
學生6:可不可以這樣認為,這里主要是說樹依山競上,山借樹爭高,二者都充滿生機與活力。
教師:可以,你的見解很獨到。這也是山“奇”之處。
學生7:我寫的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八個字內涵豐富,不僅概括了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總體特點,還飽含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學生8:不僅如此,這一句還有統(tǒng)領全文的作用。
學生9:我是這樣來評價“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這兩句的:它通過山之美景抒發(fā)了自己淡忘一切名利,向往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認為,那些極力追求個人名利的人,那些被世俗事物纏繞得暈頭轉向的人,看到如此美景,定會被她所吸引,從而忘卻功名,這樣寫使山水更加美好誘人。
……
【教學片斷二】
教師:剛才同學們的發(fā)言很好。你們分別從揣摩詞句、體味情感、賞析寫法等諸多角度對文章加以點評,很具體,很到位,甚至很專業(yè)。同學們的發(fā)言表現(xiàn)出較高的閱讀能力及良好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下面我提議開展一個有趣的活動,內容是:試用“一”“二”或“兩”“三”“四”這幾個數(shù)字來總結概括課文內容及寫法,形式是: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寫出書面文字,看哪組完成得既迅速又準確。
(學生分組討論,氣氛緊張熱烈。六分鐘后陸續(xù)交來文字稿,教師選擇后用投影顯示)
小組1:一條風景如畫的水路,無二的天下獨絕奇景,三段簡練生動的文字,四種修辭寫成的美文。
小組2:一個淡泊之人,兩種不同水態(tài),三段構成美文,四句啟迪人生。
小組3:一只自由小舟,兩色山水美景,三種植物狀態(tài),四物不同聲音。
教師:沒想到同學們概括得如此全面,如此精煉,真是人多智無窮。團隊攜手,效果就是不一樣。請大家對上述文字進行提問,這三個小組派代表結合具體詞語作解釋說明。
學生10:我不明白“三種植物狀態(tài),四物不同聲音”指的是什么,請解釋。
學生11:指的是文中共寫了寒樹競上、橫柯上蔽、疏條交映三種不同的植物狀態(tài)和泉水聲、鳥鳴聲、蟬叫聲、猿啼聲四種不同的聲音。
……
(同學們踴躍發(fā)言,氣氛空前活躍)
一堂語文課結束了,它給我?guī)砭镁玫幕貞浐蜕钌畹乃伎迹?/p>
一、反思問題:這堂課符合新課標精神嗎?
我想應該符合。首先,它通過運用“批注法”搭建了閱讀者與文本溝通的平臺,學生在批注過程中思維和情感活動是主動和活躍的,字字句句都是他們思考和感悟的結果,其中包含著“感受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的豐富內涵。其次,閱讀活動中運用“批注”這一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探究意識和科學精神,是注重個性化閱讀,尊重學生獨特閱讀體驗的有效實踐。所有這些,都是新課標精神所倡導的,順應了當前語文教學改革的潮流。但是,這堂課的不足也是明顯的。如學生的發(fā)言雖不失精彩,但見解沒有創(chuàng)新之處;碰撞雖有表現(xiàn),但辯論卻不算激烈。教師的點撥還不夠及時到位。所有這些,都有待于進一步改進提高。
二、總結收獲:“批注法”讓語文課充滿活力
我認為將“批注法”運用于閱讀教學活動中,確實有“激活”課堂的作用。這堂課呈現(xiàn)出來的是,教學方法靈活,課堂討論鮮活,思維狀態(tài)活躍,學習氣氛活潑。其間,有獨特的方法、獨到的見解、相互的碰撞、機智的對決,課堂充滿了活力。這些都得益于“批注法”的運用。它的優(yōu)勢在于:第一,參與面廣。這堂課每一位同學都加入到了批注的課堂活動中去。由于批注具有層次性,不同水平、能力的學生,都能在自我認知和能力所及的情況下,或勾畫標記,或提出質疑,或作出解釋,或進行分析,或寫出評價。即使是不太擅長舉手發(fā)言的同學,能也以書面的形式,活躍在讀與寫的交流中,真正做到了人人參與,可為能為。第二,自主性強。通過這堂課的交流發(fā)言,我們看到批注時學生針對的問題有不同,選擇的角度有不同,采用的形式有不同,表達的方式有不同。自主的空間很大,十分有利于調動他們閱讀的積極性。運用“批注法”,減少了教師滔滔不絕的講解,把時間交給學生去讀書、思考、體悟,把書本邊角留給學生表達和展示。不用怕講不清楚老師會追問,也不用怕想得“出格”同學會笑話。在這種心態(tài)下,學生往往敢想會寫想說,思維活潑靈動,發(fā)言積極踴躍,學習成為具有成就感和快樂體驗的活動。
三、啟迪聯(lián)想:應當靈活有效地用好“批注法”
這堂課有兩個運用“批注法”進行閱讀的環(huán)節(jié),形式和要求各有不同。前者偏重理解,后者偏重總結。其實,任何教學形式和手段的運用都應該服從于內容,要講求實際效果。科學和有效方可體現(xiàn)價值,多樣和創(chuàng)新才能富有活力。因此用好“批注法”應做到以下三點:
(一)掌握批注的四種形式
所謂“批注”,實際上包含了“批”和“注”兩個方面,實際運用中往往“注”在前,“批”在后。常用的批注形式有四種:一是作記號,即用規(guī)定的符號在文中作標記,呈現(xiàn)初讀課文的結果并為下一步具體分析作準備。二是加旁注,即利用文章的空白處,寫出閱讀的結果。如為字詞注音、解釋,或對句子進行分析、品味,上述第一個教學片斷用的就是這兩種方法。三是作總結,如段意文意的概括、人物形象的歸納、方法特色的評價,等等,上述第二個教學片斷用的就是這種方法。我是借助一個趣味活動來操作實現(xiàn)的。它要求在掌握全文的基礎上完成,舉重若輕地展示自己對課文的全部理解,還有文字表達上的特殊要求,難度不低,所以要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四是寫簡評,如就文章的某一方面,寫一點賞析性文字或簡要談談自己的閱讀體會和感受,以對文本的評價為主。
(二)緊扣閱讀的三個層面
語文閱讀往往需要解決三個問題,即:寫了什么、怎么寫的、為什么要這樣寫。這三個問題,正好對應知識能力的三個要素,即認知、理解、評價。不同層面的批注要求如下:
1.認知方面:①以旁批的形式給字詞注音、解釋。其好處是結合語境,更加準確;②概括段和課文內容,從而走進文本,初知大意。
2.理解方面:①結合自己的思考提出疑問;②說出詞語在語境中的意思;③概括詞句在表情達意、結構全篇上的作用。
3.評價方面:①從鑒賞的角度評析語言的特色、文章的手法等所達到的藝術效果;②從一個乃至多個角度寫出自己閱讀課文的體會和收獲。
(三)運用語言的多種形式
用“批注法”閱讀課文,是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語言表達的訓練。師生配合默契,常使課堂充滿情趣,這也是課堂活力之所在。形式多樣,才能長期保鮮。當然,這與教師的適當引導和機智點撥有很大關系。如有時提出用一個或幾個字詞來概括意思或抒發(fā)感受,會得到豐富多彩的答案,讓人覺得“亂花漸欲迷人眼”;有時巧用詩詞印證,往往博得會心一笑;有時交換看法,走出“霧里看花”“水中望月”;有時細嚼慢品,你一言,我一語,仿佛“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有時“一字立骨”,有時“兩句對偶”,有時“四句成韻”。哪怕是只言片語,也個性盡顯,才華畢現(xiàn),沉浸其中,其樂融融,欲罷不能,想袖手旁觀都難。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第五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