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應試教育重讀寫輕聽說,初中生的說話能力普遍比較低下。筆者曾對初三某班學生作過統計:90%的學生從未登臺作過正式發言,80%的學生沒有主動發言的要求。課堂上大部分學生常常是不敢說,不愿說,更不會說,甚至有部分學生上講臺后手足無措,言不敢出。針對這些情況,我制訂了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三個階段目標:敢說——能說——會說。
所謂“敢說”,就是要求學生克服懼怕心理,暢所欲言。我以課前一分鐘演講的形式給學生提供說的機會。開始學生可以“胡說八道”,或敘述事件,或闡明觀點,或說明事物,一聽其便;可以邊講邊看稿子,可以照本宣讀。只要學生說話,就予以肯定;儀態自然大方,語音清晰響亮者給予表揚;對個別能力較差者,也給以熱情鼓勵。“人在采取某種提高自己成就的行動時,他應在實踐中體驗到這樣做的結果是有效的。這樣的體驗推動著他在以后繼續堅持這種行動。”①經過半個學期的訓練,學生都敢上講臺講話了,課堂上主動要求發言的學生占全班50%,“入門既不難,深造也是能辦得到的。”
所謂“能說”,就是說得清。即圍繞話題和中心,觀點鮮明,思路清晰,表達完整流利,表情落落大方。為了讓學生做到這一點,我把寫和說結合起來,以課文為例子,講清中心與材料的關系:如何選材表達中心,如何處理詳略等。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為學生創設喜聞樂見的情境,如讀書心得交流會、專題演講會等。活動由學生參與、學生主持,學生練在其中,悟在其中,樂在其中。教師在每次活動中,當好“參謀”,作好“顧問”,為學生“能說”做一些工作。
所謂“會說”,則要求學生說得好。要想說得好,就得講技巧。因此,這一階段主要目標就是講究說話的技巧,如音量、力度的控制,語調、語態的運用,說話得體、語言生動、準確表情等。這一階段可采用“即席演講”的形式。教師事先向學生征集題目,并對題目進行修改、加工,形成題庫。課前以抽簽的形式確定說話的內容,讓學生稍做準備。在具體操作上,采用“說——議——結”三步教學結構:全班學生按座位號輪流,每次兩人講,評價時圍繞技巧做文章,只評優點和提希望。這樣訓練一個學期,每個學生有三至四次訓練機會,經過訓練,半數以上學生可以達到“講好”的要求。
一個人的說話能力不是單純的說話技法的體現,還取決于這個人的思想品味、思維能力、知識水平等因素,是一個人整體素質的體現。因此,在說話訓練中,不應是單純進行說話技能技巧的指導,而是著眼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將說話教學與思想教育、思維訓練、寫作和聽讀有機地結合起來。
語言是思想的物質外殼。語言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體現的思想道德情操的力量,取決于聽眾對談者所表達的情與理的認可和共鳴。通常情況下,如果語言所表達的內容逆情悖理,即使巧舌如簧,也難以動聽眾之情、服讀者之心。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說話能力中應十分重視思想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我在教聞一多的《最后一次講演》時,開展了“聞一多頌”演講會。學生紛紛走上講臺為聞一多大唱贊歌。大家都覺得聞先生愛憎分明、追求真理、不怕犧牲,面對劊子手的獰笑,特務的槍口,仍然勇敢地進擊,絲毫不屈服。其人格,讓世人佩服不己。通過演講,學生培養了愛國思想,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
著名語言學家邦文尼斯特認為“思維的可能性總是同語言能力不可分割”。于漪教師認為:讀寫聽說四種能力,其內在的核心內容實際上是一個人的思維能力的表達。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和手段,又是思維的體現和結果。語言能力與思維能力既是互相制約的,又是互相促進的。因此,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就必須重視思維訓練。
據觀察分析,學生的思維品質表現在說話中的毛病常見的有:思路不廣,難以發散展開;條理不清,邏輯思維較亂;準確度不高,詞匯儲備貧乏等等。思路不廣,多因不懂思維發散的方法;條理不清,往往由于對中心不明確;準確度不高,是由于缺少詞匯積累或辨析能力不強。針對以上情況,教師應把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結合起來,使學生富有創造性地感知語言。這樣,學生在運用語言描繪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觀點的時候,思維上才有新的飛躍,構思上才會有新的突破。
例如我教《濟南的冬天》,為了活躍學生思維,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首先,啟發學生對冰封雪飄的冬季進行聯想和描繪,進而配樂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我提出幾個激發學生思維的問題,如老舍是北京人,他為什么喜歡“濟南的冬天”?學生圍繞濟南冬天的“溫晴”的特點很快把握住文中以山、水為主所描繪濟南的“全景圖”、“雪后圖”、“水色圖”三幅圖畫。然后我又啟發他們:“三幅圖畫分別表達了什么意境?”學生討論為:明麗、恬靜、舒適、清新、美好……在此基礎上,我要求學生與作者互換心理位置,以第一人稱方式,把三個畫面合為一個大畫面進行描述,可以借物聯想和想象擴展畫面。結果,學生情趣高漲,思想活躍。由此,我更深地體會到訓練學生創造性的思維,關鍵是教師的思想要放得開,教學手段要靈活、新穎、有啟迪性,引導要得法,否則會限制學生思維,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要把把說話教學與寫作聽讀結合起來。讀寫聽說是一個人語文能力的具體體現,四種能力相輔相成。寫作聽讀能力的訓練,有利于說話能力的提高,說話能力的訓練又有助于其它三種能力的增強。說話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口頭作文,因而也要遵循寫作規律。說話的質量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有關,因而開展說話教學可以促使學生加強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豐富詞匯量,提高閱讀能力,陶冶情操。說話的內容通過聲音傳遞,學生通過聽說評議,既可以訓練對口語信息的快速準確的感知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評析鑒賞能力。所以,堅持把說話能力訓練與寫作聽讀有機結合起來,就可以取得理想的綜合效應。
培養學生說話能力應該成為有計劃的常規性專項教學,而不是可有可無的工作。那種認為升學考試不考說話,就把說話能力的培養擱之一旁的想法是極其片面的。我們的語文教學要“面向未來”,著眼于培養跨世紀人才,要以《課標》為依據,結合教材要求和學生實際,面向全體學生,立足整體素質培養。
【注釋】
① 皮連生,《智育心理學》366 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四川省資中縣龍江鎮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