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
——溫斯頓·丘吉爾
新浪政治局
[When] 2001年6月1日
[Where] 美國加州帕洛阿圖
[Who] 王志東
[What] 2001年6月1日,新浪董事會在美國加州帕洛阿圖的威斯汀酒店舉行,距新浪北美總部所在地桑尼維爾僅一箭之遙。當董事長姜豐年抵達酒店時,除王志東之外的其余董事已經到齊。時任新浪CEO的王志東對即將發生的一切一無所知,此時包括時任COO茅道臨、中國區CEO汪延、CFO曹國偉等人正密謀罷免他。王反擊稱:“你們不讓我干讓誰干?”一位董事則冷靜地告訴他讓誰干已經不用他再考慮。在后來的回憶中,王志東把那一天的感受概括為“震驚、出賣、回家”,他不再擔任CEO,董事一職亦失去,是年僅33歲。
[Why] 后王志東時代的新浪脫離多數互聯網企業所遵循的“創業者—技術迷”的主導模式,進入一種“目標漂移、不斷追逐商海新浪”的奇異狀態,7年之內更換了5位CEO,變陣直至2006年曹國偉上臺方休。在股權方面,2009年9月曹國偉等管理層增持超過10%成為第一大股東。但一年半后,情況陡轉直下。2011年6月,管理層又減持套現降至5.74%已列第二大股東,遠低于第一大股東FMR LLC所持9.24%。走馬換將以及股權變更的背后是這家中國最大門戶網站所面臨的轉型迷惘:是繼續強化網絡媒體優勢,還是加速向多元化的門戶網站轉型。游戲至今無解。
東軟啟航
[When] 1991年6月18日
[Where] 沈陽
[Who] 劉積仁
[What] 在一次例行投資考察中,日本阿爾派株式會社社長沓澤虔太郎邂逅了時任東北大學教授的劉積仁,劉關于軟件仿真應用的研究課題引起后者的注意,最終促成一項價值25萬美元的產學共同開發合同,一家名為東北工學院開放軟件系統開發公司因此成立,東軟也由此誕生。彼時的中國知道軟件為何物的人寥寥無幾,老教授們鄙夷地認為劉積仁是不務正業,讓這位中國第一位計算機應用博士下海經商乃是“高校之恥”。這場創業冒險資本不多,僅3萬元、2間教室、3臺286電腦,而贏得最終掌聲,劉積仁卻花了整整十年。
[Why] 這位誕生20年的軟件巨擎最終見證中國智力產業的崛起,從數字經濟、互聯網經濟,到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時代。如今,東軟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IT解決方案與服務提供商, 2010年其營收達到49.38億元,其中30%來自海外,在全球擁有超過1.5萬個客戶,微軟、諾基亞、SAP、寶馬、索尼等亦名列其中。僅在中國,13億人的人口數據運行于其數據庫中,4億人通過東軟的電力營銷系統支付電費。而作為全球軟件外包的中國力量,東軟已成為Infosys、Tata、Wipro、Satyam等全球外包業超級巨頭們所畏懼的虎口奪食者,其下一個十年目標則是收入達到250億元,其中海外業務占60%。
6月11日晚間,蒙牛公告稱其創始人牛根生辭任董事會主席一職,僅保留非執行董事一職,公告還稱牛未來將投入慈善工作,實現多年夙愿—沒人能預見這個故事的最后一章會如此離奇。
《環球企業家》2009年3月20號刊《蒙牛教訓》一文曾揭示了在被戳破的神話、被質疑的誠信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聯合導演了曾經不可一世的乳業巨頭的墮落。僅僅數年時間,牛根生就以迅雷不掩耳之勢將蒙牛打造成為一家登峰造極的奶業巨擎,其聲譽亦一飛沖天。但當三聚氰胺事件將蒙牛置于被告席,特侖蘇OMP風波、學生奶中毒事件等丑聞接踵而至后,神壇之下的牛根生最終被置于難堪的境地,公司被“國有化”,牛亦被迫淡出管理層。那副屹立在蒙牛廠區的標牌則更像是刺耳的嘲諷—“要想得到好聲譽,需要二十年,而要毀掉它,五分鐘已足夠,如果明白了這一點,你做起來就會不同了。”
從某種程度上說,蒙牛以及牛根生正是其在過去10年中賴以迅速崛起的商業模式的犧牲品。龐大的市場催生了其無所顧忌的侵略式競爭風格,并藉此擊敗了像三鹿集團這樣的對手,迫使后者不得不采取同樣手段,在忽視質量安全的泥淖中越滑越深。一切就像歌德在《浮士德》中所寫的那樣:“你覺得是你在推,但是被推的卻正是你自己?!蓖晖撕蟮呐8芊裣窗走@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