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塞爾資本協議Ⅱ》的出臺,確定了基于內部評級法的信用風險度量和資本金計算框架,內部評級體系成為銀行經營管理的主線。我國大型商業銀行逐步建立了內部評級體系,陸續開始實施《巴塞爾資本協議Ⅱ》的內部評級法。本文重點分析了農村商業銀行在實施內部評級法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諸如數據缺失、技術支持、人力資源約束等問題,并提出相應的策略選擇。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巴塞爾資本協議Ⅱ》;內部評級法;策略選擇
Abstract:BaselⅡproposed the internal ratings-based approach to measure credit risk and determine 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confirmed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rating system in banks. Some large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began to build the internal rating system and implement the BaselⅡ.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rural commercial banks, such as missing data,technical support,human resource constraints and other issues,and proposes policy options.
Key Words:rural commercial bank,Basel Ⅱ,internal ratings-based (IRB),policy options
中圖分類號:F830.6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4-2265(2011)07-0070-03
一、導言
2004 年出臺的《巴塞爾資本協議Ⅱ》圍繞著風險控制這一主題對商業銀行進行資本監管,內部評級法成為了《巴塞爾資本協議Ⅱ》的核心內容。
內部評級法是《巴塞爾資本協議Ⅱ》提出的以銀行內部風險評級為基礎的資本充足率計算及資本監管的方法,即商業銀行在滿足監管部門一系列監管標準的前提下,利用銀行內部信用評級體系確定信用風險最低資本要求的方法。內部評級法根據復雜程度可以分為初級法和高級法,允許并鼓勵有能力的商業銀行自行開發符合自身特點的信用風險計量模型,提倡銀行自行對違約概率(PD)、違約損失率(LGD)、風險敞口(EAD)和期限(M)四個參數進行估計,從而計算出更靈活的最低資本要求。
實施內部評級法的主要內容包括數據準備、模型建立、業務流程體現(即建立配套制度,將結果運用到日常的業務流程中去)和IT系統建設。其中,數據是內部評級法實施的基礎,模型是內部評級法實施的核心內容,業務流程是內部評級法實施的目的,IT系統是內部評級法實施的平臺。
《巴塞爾資本協議Ⅱ》的出臺,為我國商業銀行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同時也成為商業銀行走上現代化發展軌道的重要契機。依托內部評級體系,銀行可以獲取以下幾方面的收益:主動選擇風險承擔,按照風險/收益匹配原則以及組合優化原則選擇風險承擔,就有可能實現低風險、高收益,在壓縮風險資產規模的同時,擴大資產規模,增加收益;事前計算風險成本,通過溢價來補償風險,增加收益;監測資產的風險變化情況,有針對性地轉移和對沖風險。這有助于銀行提升收益/風險比例和資本充足率。
經過幾年來的持續努力,內部評級法的風險管理理念、管理工具和方法已在我國銀行業獲得了廣泛的認同,并在部分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取得了相應的進展。2011年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監管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銀監會將在全國選擇部分條件較好的農村商業銀行先行啟動實施《巴塞爾資本協議Ⅱ》內部評級法的試點,力爭在2015年底前正式實施。其他有條件的農村銀行可在2012年起啟動實施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力爭在2018年底前正式實施。雖然實施內部評級法有助于提升風險管理水平,但基礎相對薄弱的農村商業銀行實施內部評級法將比其他商業銀行面臨更多的挑戰,需要詳細考慮,統籌規劃。
二、農村商業銀行實施內部評級法所面臨的困難
實施內部評級法的銀行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健全和完善的內部評級體系;二是監管部門的技術檢驗和正式批準。也就是說,實施內部評級法的商業銀行首先要構建適應監管要求和本國銀行業實際發展狀況的內部評級體系。比起其他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的基礎相對薄弱,其歷史發展過程、市場定位和管理體制又決定在實施內部評級法過程中將面臨更為復雜的問題。
(一)數據難以達到內部評級法要求
數據是內部評級法實施的基礎,沒有符合要求的數據,任何模型和系統都是無源之水、空中樓閣。在數據數量上,內部評級法要求數據涵蓋所有信用風險業務,包括表外業務。不同的客戶分級中,一般認為一個類別最少要有500個違約客戶樣本才能滿足模型需求;在數據質量上,內部評級法要求數據具備準確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可比性;在數據時間上,內部評級法的初級法要求必須具備5年以上的歷史數據才能估計并驗證違約概率;高級法要求應具備基于一個完整經濟周期并且不得少于7年的數據才能估計各項指標。而農村商業銀行在滿足數據數量、質量和時間要求上均存在較多困難。
1. 業務數據分散,缺乏統一的數據平臺來整合,難以滿足數據數量要求。農村商業銀行大部分是由規模很小的信用社逐步統一、合并、改制而成,成立時間不長。雖然其前身機構(農信社)積累了一定的業務和管理數據,但由于收集數據的標準不一致,信息采集不完全,沒有考慮全面風險管理的要求,大部分農村商業銀行還沒有真正建立統一的符合巴塞爾協議要求的風險管理體制,缺乏全面有效的風險管理手段和技術,缺乏統一的數據平臺實時反映全行的風險狀況,系統之間也沒有實現完全的聯結,無法從不同的系統和平臺獲取符合內部評級法要求的數據,難以達到內部評級法的數據數量要求。
2. 客戶特性和員工素質決定數據質量難以保證。內部評級法的數據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兩個部分,定量部分主要包括客戶的臺賬和財務信息,定性部分主要指客戶的行業、地域以及一些管理特征。
對于數據的定量部分,由于農村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主要是服務“三農”和當地中小企業,客戶的財務信息相當薄弱,數據失真情況在一定意義上普遍存在。至于客戶的定性部分信息,則完全依賴于各業務系統操作者的自覺性、紀律性、業務能力以及各級管理部門的檢查督促力度。而農村商業銀行員工相對其他商業銀行平均業務能力較低,且其客戶存在著農業靠天吃飯、中小企業底子較薄、變化大等特性,造成對客戶數據定性部分較難把握。因此受限于員工素質和客戶特性,農村商業銀行數據的定性部分質量更難以保證。
3. 數據內容不完備、不連續,積累時間不夠,不滿足數據時間的要求。由于原有業務管理要求與巴塞爾協議要求的差異,造成很多實施內部評級法所需要的業務數據未采集。由于客觀市場環境不成熟和管理要求的不同,造成很多業務數據不連續,其業務處理系統的數據還處于開發建設中,新系統標準下的大量數據存儲時間不長,很多無法滿足5年或者7年的時間要求。
(二)IT系統薄弱,無力支持內部評級法
鑒于農村商業銀行的系統由省聯社統一設計開發,與系統相關的服務器、前置機等均集中于省聯社數據中心,系統運維管理、后臺監測等工作也由省聯社統一負責,系統的開發、管理還存在不少薄弱之處。
1. IT系統開發慢,開發設計時缺乏統籌考慮。農村商業銀行的系統開發遠遠落后于其他商業銀行,而且由于農村商業銀行發展不平衡,業務規模、業務品種和業務創新能力大相徑庭,對系統的需求也不一樣。而省聯社在進行系統開發時,對各類機構系統需求的調查了解不夠全面,對各類機構業務發展程度和未來業務發展情況考慮不周,系統開發只考慮基本普通情況,對于個體差異和業務發展并未留下足夠調整空間,造成系統在實際操作中發揮的作用有限。而且各業務系統是逐步獨立開發,并未充分考慮各業務系統之間的聯系,各業務系統之間沒有實現完全的聯結。
2. 技術人員不足,后續管理較差,系統調整較慢。由于缺乏專業高素質人員,各業務系統開發常采取外包方式,省聯社對系統的后續管理較差,農村商業銀行對系統功能的完善要求短期內難以解決,難以滿足業務發展需求,更談不上深層次的考慮。
(三)人力資源約束,員工素質不能滿足內部評級法要求
從國外經驗看,實施內部評級法的銀行必須擁有一支實力雄厚的專家隊伍,它由宏觀經濟專家、產業經濟專家、金融工程師、財務分析師、計量經濟學家等組成。此外,還需要針對某些特殊領域,通過外聘方式與行外專家保持密切聯系,形成一個高效率的智力資源網絡。而從農信社轉型而來的農村商業銀行缺乏專業人才和管理經驗,在此類人力資源的質量和結構上均存在著顯而易見的劣勢和差距,難以達到建立內部評級體系對人員的要求。
三、實施內部評級法的策略選擇
(一)加強內部評級體系的研究與開發
農村商業銀行要從戰略高度出發,充分重視內部評級法的建立和實施。必須認識到此項工作的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在銀行內部成立專業化團隊,組織調配各類有效資源,持續和深入開展內部評級體系的研究、設計和開發工作。從業務邏輯上說,應是先有管理標準,后有數據標準,最后產生數據。因此,必須按內部評級法的要求調整、補充和完善有關業務管理制度,并對相關的業務流程和決策機制進行必要的改造和完善。
(二)積極引導,統一規劃,有效推進基礎數據建設
建議由監管部門牽頭,學習其他商業銀行經驗,集合多數力量,盡快明確農村商業銀行實施內部評級法的具體數據要求,形成一個基礎的數據標準。在此基礎上,由農村商業銀行結合自身業務和地域特色,對數據需求進行適當增減。應根據初步確定的數據需求,檢查數據質量,匹配現有各業務系統數據,分析現有數據差異,尋求解決的辦法(如數據補錄、數據整合等),對數據需求進行適度調整。這個過程是一個相互的過程,即現有系統數據的情況也要反作用于數據需求,對于現有系統不易取得的數據,模型需要考慮替換指標。建立統一的數據管理架構,形成統一的數據倉庫。可以采用數據倉庫和風險數據集市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基礎數據倉庫存放各應用系統抽取過來的基礎數據,是銀行生產和管理數據進行集中、清理和整合后的數據;而風險數據集中存放的數據是按照風險模型的要求對數據倉庫基礎數據進行加工、匯總后形成的。要加強行際協調,建立農村商業銀行“內部評級法共享數據池”,實現數據共享。
(三)研究設計適合農村商業銀行實行的風險評級模型
實施內部評級法的技術核心是建立科學的內部評級模型,該模型的效力取決于能否正確反映和評估銀行業務中存在的各類風險。農村商業銀行的市場定位,所面對的客戶群體決定了其數據基礎、風險偏好與其他商業銀行有所不同。因此,應在學習借鑒國外模型的基礎上,吸收其他商業銀行建模經驗,緊密結合自身特點和現狀,充分考慮各種情況,諸如利率市場化尚未完成、企業財務數據不夠真實、區域風險差別顯著、客戶群體較窄等,研究開發適合自己的模型框架和參數體系。
(四)培養和組建一支優秀的專業化團隊
監管部門可抽調各行精干力量和聘用外部專家,組成專家組,對農村商業銀行實施內部評級法過程的困難、問題給予技術支持,有力推進農村商業銀行實施內部評級,為未來積累經驗。
(五)統籌考慮,全面建設IT系統,有力支持內部評級法實施
應在全面考慮配套制度建設、業務流程改造和完善的基礎上,結合統一的數據管理需求,對現有IT系統進行全面分析后,制定整體IT系統建設規劃。建議監管部門督促省聯社落實“允許規模大、有能力的農村商業銀行根據自身需求建設獨立的信息科技系統”的要求,全面規劃IT系統,快速、扎實推進信息管理系統整體建設,根據實施內部評級法的不同情況,及時靈活對IT系統進行修訂、完善。
參考文獻:
[1]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 統一資本計量與資本標準的國際協議:修訂框架[M]. 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2]陳建華. 淺析我國銀行內部評級體系的建立[J]. 金融研究,2002,(9).
[3]趙先信. 實施內部評級法的國際經驗與啟示[J]. 國際金融研究,2007,(5).
[4]程靜.基于多元化的農村金融體系發展策略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0,(9).
(責任編輯 劉西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