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各家銀行為了做大結算規模,同時尋找新的利潤增長空間,不斷推出創新結算產品,助推了跨境貿易人民幣業務的進一步拓展。但這些產品通常帶有明顯的吸引客戶、規避監管等特征。為此,筆者對貿易項下的人民幣跨境融資結算產品作了一個簡單梳理,通過分析其業務流程找出監管風險,旨在加強統計監測和分析預警工作。
一、跨境人民幣結算產品介紹及特點分析
雖然各家銀行產品名稱不同,但大致可以分為進口項下的人民幣海外代付、人民幣協議付款和出口項下的人民幣協議融資等幾種模式,這里重點介紹后兩種模式。
(一)人民幣協議付款
指境內銀行代理境外銀行與境內進口商簽訂融資合同后,以加押電方式向境外銀行發出《協議付款指示電》,請求境外銀行對進口商外幣應付業務敘作人民幣協議付款融資,同時按照起息日當日境內銀行與境外銀行確定的匯率,將人民幣融資本金折算成指定金額的外幣款項支付給收款行,境內銀行承諾在融資到期日向境外銀行支付人民幣本息的資金融通業務。
(二)人民幣協議融資
指境內銀行代理境外銀行與境內出口商簽訂融資合同后,由境內銀行向境外銀行發出指示,請求境外銀行對境內出口商在訂單及出口信用證項下貨物采購、生產和裝運或出口項下的對外本外幣應收業務提供融資便利。即境外銀行在境內出口商收到境外企業貨款之前,預先支付境內出口商與貨款匹配的人民幣融資,待境內出口商收到貨款后再償付境外銀行。敘作協議融資的受理條件是境內銀行代境外銀行進行審核,融資企業需要滿足年出口結算量較大、具有真實的交易背景等條件。協議融資業務品種包括訂單融資、打包放款、出口押匯、出口商業發票貼現、有追索權出口融信達等。
從以上兩種結算產品分析,他們都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境內銀行不是融資合同簽訂主體。協議付款和協議融資的簽訂主體是境外銀行和境內進、出口商。二是境內銀行承擔對境外融資的保證義務。以中國銀行為例,境內一級分行與境外銀行分別簽訂人民幣協議付款、協議融資等協議,每項協議規定一個額度,該一級分行承諾額度內對境外銀行對境內企業的融資行為進行保證,同時管理所轄分支機構與該境外銀行敘做的相關協議項下的產品。三是記賬方式靈活。海外代付表內記賬。而協議付款和協議融資表外記賬,一旦發生境內進出口商到期無法償還的情況,境內銀行代為償付本息后,表內記賬。四是資金跨境次數多。協議融資項下,資金跨境次數為3次,其中1次為境內企業收到境外企業支付的貿易款項,幣種為外幣,而另外2次是境內企業和境外銀行之間融資和還款時發生的,幣種為人民幣。
二、開展貿易項下跨境融資的積極意義
(一)有助于滿足企業正常融資需求,緩解國內銀行貸款壓力
受宏觀調控影響,國內銀行貸款規模普遍趨緊。對有些企業的正常貿易融資需求無法滿足。相比而言,境外行的人民幣融資環境相對寬松,加之政策的支持,使這些企業轉而向境外行進行融資,也為業務的創新奠定了基礎。目前,中國的信貸市場還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通過開展跨境融資業務,一方面可以滿足企業的正常融資需求;另一方面在向境外行進行人民幣融資的過程中,有利于引進國際信貸市場先進經驗和管理技術,對國內信貸市場的制度規范、運作方式、信用評級和支付清算等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有助于拓寬人民幣流動渠道,促進人民幣進入良性循環
開展貿易項下跨境融資業務,不僅為人民幣資金跨境流動提供了新的結算方式與通道,促進跨境貿易人民幣業務結算量的增長,而且由于牽涉到人民幣資金跨境流動的一來一回,提高了人民幣資金跨境流動次數和流動頻率,從長遠看,有助于人民幣流出和回籠機制的建立健全,從而促使人民幣步入良性循環發展軌道。
(三)有助于增強持有人民幣的動力,促進人民幣的境外運用
隨著跨境貿易人民幣業務的發展,人民幣越來越多被境外銀行使用,用于支付跨境貿易的正常往來支出。不僅如此,在某些境外行為了提高經營收益,沉淀的人民幣資金必然會產生資金運用需求,而進行貸款融資則無疑是境外行實現利益最大化的重要方式。從目前來看,由于人民幣在境外使用的還不是很廣泛,向國內這些經營實力強、與境外有貿易往來且資金短缺的國內出口商貸款則是最佳選擇。由于人民幣和美元、日元等貨幣比較屬于高息貨幣,所以開展出口項下的跨境融資業務,能夠有效增加境外行的貸款利息收入,提高經營效益。受利益驅使,境外機構對人民幣的持有信心和動力會不斷增強,從而會提高人民幣的境外可接受度,促進人民幣境外使用
范圍的不斷擴大,逐步提高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三、存在的問題
(一)跨境貿易融資管理問題
按照國際收支管理規定,跨境貿易融資應列入資本項下的金融賬戶中的其他投資,交易編碼為802023(獲得國外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貸款本金),因此協議付款和協議融資均涉及資本項目管理問題。另外,該兩種產品中,從境內銀行向境外銀行發出加押電之時起,即相當于向境外銀行開立了以境內進出口商為受益人的融資性保函。在目前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管理規定尚不明確的情況下,境內銀行是否應就對外擔保情況進行報告,協議付款項下人民幣一次跨境應申報為經常項目還是資本項目等問題均不清楚。
(二)人民幣負債管理問題
《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跨境貿易項下涉及的居民對非居民的人民幣負債,暫按外債統計監測的有關規定辦理登記。但從目前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實踐來看,這方面工作尚未開展。跨境貿易項下剔除個人因素,居民包括境內企業和境內銀行,非居民包括境外企業、境外銀行和境外個人。從上述三種產品中可以看到,境內銀行和境內企業對境外銀行的人民幣負債問題,但目前如何管理也不明確。
(三)影響對人民幣跨境資金流動的統計監測
通過人民幣海外代付、協議付款等方式進行跨境貿易結算,從交易過程看雖然已經完成貨款的實質支付,但買賣雙方并沒有直接形成跨境資金的收付行為,在統計層面上出現“進口不付款”的假象。人民銀行對人民幣跨境流動的統計監測主要通過RCPMIS系統和手工臺賬兩種方式,但由于目前RCPMIS系統和手工臺賬均未對海外代付、協議付款業務進行明確和規范,影響了對人民幣跨境資金流動的統計監測。
四、加強人民幣結算產品管理的建議
(一)明確跨境貿易融資管理
貿易融資對于銀行而言是一項低風險、高收益業務,如果境內銀行資金充裕,境外銀行不可能分得一杯羹。因此建議,在RCPMIS系統和手工臺賬中增加相應項目進行統計監測。同時,對于沒有真實交易背景而借道貿易融資渠道進入境內的資金,加大對銀行和企業的處罰。
(二)出臺人民幣負債管理規定
隨著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不斷向縱深推進,居民對非居民的人民幣負債逐漸放量,建議盡快出臺人民幣負債管理政策,加強統計監測和分析預警。
(三)加強跨境人民幣結算統計
建議境內銀行發出加押電時進行人民幣對外擔保統計。對于海外代付和協議付款,為了保持和目前國際收支申報的一致,應在向外還款時進行跨境人民幣結算統計。對于協議融資,融資和還款時均進行資本項目跨境貿易融資統計。
(責任編輯 孫 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