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民間拆借利息的高升,擔保公司從事這一塊灰色業務面臨著資金斷裂的危險越來越大
“年息100%,2008年都沒有這個價格。這說明,這些放高利貸的擔保公司資金要斷裂了。”
高女士告訴記者,2008年她在北京的一家擔保公司工作,對里面的操作很了解。利息越高,就說明擔保公司資金越緊張,也越危險。“很多擔保公司的資金都是銀行的短期借貸。”
在央行輪番使用加息、提準致銀根持續緊縮的情況下,企業求“錢”若渴。近日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阿里巴巴對中小企業經營現狀的調研顯示:當下小企業并不存在倒閉潮,但是缺錢成為普遍難題,僅有15%的中小企業能從銀行借到錢,超過半數的則依賴民間借貸。
在北京,一些擔保公司開始以理財之名變相“攬存房貸賺息差”,有些擔保公司能從銀行拿到錢,或者用自有資金委托貸款,月息最高可以達到4%6%,遠遠高出了“民間借貸利息不得超過銀行基準利率4倍”的紅線。
擔保暗渡陳倉
如今擔保業隨處充斥著魚龍t昆雜的現象。仔細梳理一下,就會發現在混亂的背后似乎形成一條成型的鏈條:銀行為了降低風險,不直接放貸給個人,而是要求借款人找擔保公司做擔保,擔保公司從中收取相應的服務費用。這個流程看起來很正常,但目前的情況是:很多擔保公司根本不憑那一點點服務費生存,而是直接取代銀行放起了貸款,不同的是他們放的是高利貸。
某商業銀行小企業信貸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的銀行是小銀行,這幾年已經設立小企業部,自己開發中小企業客戶能力增強;另一方面因為銀行利率的提高,中小企業貸款利率一般都會在基準利率上浮30%,達到8%左右,如果再引入擔保環節,加上2.5%-3%的擔保費用,資金成本超出10%,幾近于某些企業的平均利潤,這時越小的企業就會越無力承擔,企業往往會放棄找銀行借貸。
他表示,正規擔保公司的確為中小企業融資解了燃眉之急,但這樣的公司目前還是少數。按照銀監會的規定,這樣的公司必須符合三個條件才能注冊:一是資金必須在5000萬以上,二是有符合要求的辦公場所,三是有熟悉金融及相關業務的管理和評估人員。
據記者了解,按照監管規定,擔保公司最基本的盈利點在于對貸款企業進行擔保,即擔保費。一般的經營模式是:擔保公司繳納保證金給銀行,銀行根據擔保公司的注冊資本、業務規模、信譽等給予一定倍數的放貸資金額度。北京一家中型擔保公司負責人表示,擔保費收入也就是根據放貸額度按年收取一定比例的利息。據2010年銀監會等七部委聯合下發的《融資性擔保公司暫行管理辦法》規定,融資性擔保的最高放大倍數是10倍。
“這就意味著擔保公司在銀行存1000萬,最多能獲得1億的授信額度。”而在實際操作中,一般擔保公司也只能放大3-5倍,也就是只有3000-5000萬授信。以此計算,擔保費收入也就是66萬-110萬。上述擔保公司負責人表示,除非那些很大的政策性擔保公司,一般公司的收入是遠遠不夠維持正常運轉的。銀監會數據顯示,2010年,融資性擔保行業平均擔保放大倍數為2.1倍。而據擔保機構的測算,一般放大到3倍,融資擔保業務可以保本,放大到5倍可以盈利,這樣算下來,大部分擔保公司只靠融資性擔保業務,實際是虧損的。
據記者了解,北京融資擔保貸款的費率目前在2.5%左右(目前民間借貸月利率都在5%以上),而2.5%的擔保費收入只是毛利,如果扣除成本以及代償風險,擔保費收入實際并不高。乘著信貸緊縮,企業缺錢的“東風”,很多擔保公司在擔保業務上今年紛紛控制規模,只做百分之百有償還能力的企業,而將業務重點放在資金拆借這類高收益項目上。
“公司用于資金拆借的錢,很少是自有的,一般都是通過各種渠道籌集的。”北京某擔保公司人士透露,他們的錢來主要來自于三方面:
一方面發動員工、親朋好友將閑余的錢放到擔保公司,同時以理財的形式從社會吸儲,他們的年息最低15%,而銀行收益最好的理財產品最高也不過5%,還有較高門檻,這使得越來越多的社會資金進入。
低成本從銀行拿錢是他們另一個重要的融資途徑。這時公司會與一些大企業合作(多為國企),讓大企業去銀行貸款,利息在6%-8%之間,他們再給這些企業一些月息,一般為2%,年息24%,除去還給銀行的利息,企業還能坐收15%-20%的凈利,“現在做什么生意能有這么高利息啊?”
第三個渠道就是截留部分的貸款。某商業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于擔保公司在向企業提供擔保業務錢需要在銀行繳納一定的保證金,致使他們的流動資金有所減少,因此他們在實際操作中,幫助企業貸款完成后,往往會截留部分貸款作為保證金,在北京這個數據一般為20%左右,但有些擔保公司能收到30%,甚至40%的都有。
事實上,這并不是個案。隨著這種高利貸的日漸火爆,擔保公司的角色也在發生轉變。比如一位獲得某銀行授信的擔保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一般能從合作銀行那里獲得一些資金,然后去放高利貸,如果有房地產等不動產做抵押,月息在3%左右(這樣的抵押還得是熟人介紹,抵押物可靠),如果沒有抵押的話,月息會高出數倍。
“現在錢太好出手了,尤其是房地產商急需用錢。現在房地產商從國家拿不到貸款,他們也在賭政策,預期將來政策會變,房子會有人買,于是既不降價,也不賣,準備扛過去。既然要扛,就需要錢。他們的錢都押在房子里,必須得高利貸。”記者采訪的某金融集團公司專事企業融資一條龍服務,從去年開始,他們不斷從江浙一帶募資到北京給房地產商放高利貸,玩錢生錢的游戲,生意出乎意料的好。該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價值幾億、十幾億身家的房地產商,貸幾千萬高利貸“過橋”周轉一下,怎么不行?
“對于這類急于用錢做短期周轉的企業,能夠拿到錢解決燃眉之急已經實屬不易,利息高一點他們根本不在乎。”上述人士表示,此外常見的還有“贖房貸”:一些企業幾年前以房地產做抵押獲得銀行貸款,這幾年房價漲了之后,他們先通過擔保公司高息借錢還清房貸,然后再向銀行抵押貸款,“這樣一折騰,能夠多貸出來50%。”
行業面臨洗牌
高效益下往往蘊含著高風險。隨著民間拆借利息的高升,擔保公司從事這一塊灰色業務面臨著資金斷裂的危險越來越大。
去年,河南金邦投資擔保公司私自吸收公眾存款,結果老板失蹤,大量放款人四處奔走仍無法追回投資資金;今年3月,400名投資者在誠泰擔保所存1.2億元資金蒸發;不久前廈門融典37億元債務危機全面爆發數月后仍在發酵,其暴露出的資金黑洞引發行業多米諾骨牌效應,整體資信水平低、高息攬儲放高利貸等灰色事件屢屢被曝光。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趙錫軍認為,擔保亂象會引發一系列的反應,比如對金融秩序的擾亂,因為高利貸價格跟正常的利率有較大差距,使得很多人不愿意再存錢到銀行里去;擔保公司非法集資,然后非法貸給企業主,隨著規模越來愈大,會不斷使風險加大,因為這一塊目前缺乏有力監管。
“出了問題,沒有辦法通過法律手段追查,那損失就是自己承擔。一旦損失,就會變成社會問題。”
去年3月,七部委發行《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之后,銀監會就著力于該行業的規范整頓工作。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5月31日,全國納入規范整頓范圍的機構數量為9192家,已完成規范整頓的為8732家,正在規范整頓中機構數量為326家,尚未進行規范整頓的機構數量為134家,規范整頓合格的為6473家,全國共發放經營許可證5888張。
而截至2010年末,融資性擔保業資產總額5923億元,凈資產4798億元。在保余額總計11503億元,較上年增長64.6%。同期,融資性擔保貸款余額8931億元(不含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貸款),較上年增長60.9%;融資性擔保貸款戶數16.6萬戶,較上年增長48.9%。
在銀監會對融資性擔保業進行專項整頓一年多以后,行業亂象依然層出不窮。
與行業整頓相對應的,則是中小企業融資扶持力度的一再加大。國務院6月底發布《關于促進融資性擔保行業規范發展的意見》,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鼓勵融資性擔保機構積極開發新業務,并鼓勵民間資本和外資依法進入融資性擔保,行業前景看似一片大好。與此同時,監管層對行業的整肅,也為行業肅清了大環境,由于規范之后行業門檻提高了,尤其是融資擔保這一塊,小的擔保公司進不來,這也為一些規范運作的擔保公司排除了競爭對手。
值得關注的是,在政策鼓勵下,越來越多的資本也開始關注擔保這塊蛋糕。近日,廣東天信融資擔保有限公司與香港建銀國際簽署協議,建銀國際投資2.5億元人股,這也是其首次涉水擔保行業。在此之前,廣東銀達擔保投資公司也曾受到黑石、美國泰山投資基金的關注,并獲得賽富基金注資2500萬美元。國有資本和外資對擔保行業的追逐,已經進入高潮。
“很多擔保公司做的事和銀行類似,長此以往肯定不行。”通州一家擔保公司,目前主要做高利貸業務,該公司董事長告訴記者,去年融資擔保業平均擔保放大倍數只有2.1倍,還不夠本,在目前融資性擔保倍數難以放大的背景下,部分擔保公司選擇高風險高收益投資將會持續相當一段時間;同時由于銀行不斷推出中小企業貸款,也使得擔保公司生存空間日趨狹窄,即使是行業正規軍也不得不謀求其他盈利渠道。
可以預見的是,這種高風險的資金拆借不是一種長期業務,一是風險很大容易造成資金鏈斷裂,目前已露端倪;二是造成資金短缺而成本高企的貨幣緊縮政策亦不可能長期化。
“擔保費只是一個平臺,公司會從中挑選優質客戶做增值服務,如財務咨詢、融資鏈優化、企業未來規劃等等。”他表示,目前公司也開始篩選一些好的項目和企業,和銀行的投行部合作做股權投資,小的項目,公司可自己操作。在他看來,僅僅做擔保是很危險的,因為擔保一般都只是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起作用,在之后的企業成長期就無法介入,而拓寬業務范圍,比如開展股權投資,將使得公司的業務能貫穿企業發展的整個過程,直到上市。
對于各銀行紛紛開展中小企業貸款服務,記者采訪的大多數擔保公司持樂觀態度,上述擔保公司董事長就認為,在擔保公司所服務的中小企業中,正常情況下,大概有一半屬于維持經營的;20%左右屬于效益比較差的;另有30%處于企業成長高爆發期。金融危機的到來,使得效益差的增加到50%以上,30%維持正常,20%屬于成長高爆發期的企業。
一般來說,銀行比較青睞于高爆發性的企業,也就意味著,正常時期50%維持正常的企業和經濟危機時30%維持正常的企業仍然是擔保公司的客戶。雖然擔保公司選擇的市場空間比以前小了,但是只要他們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市場發掘能力、項目評判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從維持經營的企業中尋找客戶,擇優扶持,也是完全可以做得很好的。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北京根據政策的風向,已經開始有行業性專業擔保公司出現。比如專事文化產業的擔保公司,再如專事節能行業的擔保公司。以節能貸為例:由于節能行業、節能公司、節能項目之間差異較大,銀行在實施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懂節能又懂擔保的專業擔保公司介入;文化產業貸款也是如此。一般來說,文化產業貸款多為版權質押貸款,專業性較強,往往還需要評估公司介入,而文化企業鮮有大企業,多為中小企業,一筆小小的貸款往往牽涉銀行大量的精力,此時他們非常希望能有專業文化擔保公司與他們合作,專門該行業的貸款。
目前很多銀行正在與有志于參與行業貸款的擔保公司共同探討創新合作模式,記者采訪的多家銀行工作人員也表示,這種細分的專業節能公司將在未來幾年內得到大規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