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倉”業務主要適用于資信狀況良好而擔保能力不足的中小商貿企業
中小企業融資難幾乎是世界性難題,而對于無實質意義自主產品、以“銷售”和“流通”為發展命脈的中小商貿企業來說,其融資焦慮更為明顯。中小商貿企業融資難,難在何處?又路在何方?
融資難:中小商貿企業發展之痛
中小商貿企業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戰斗在銷售第一線,有超強的市場敏感度,具備很強的市場判斷力,其資金需求體現出鮮明的“急、小、短、頻”特點——所謂“急”:用錢急,說用就用,恨不得當天就拿到;所謂“小”:額度小,從三五十萬,到百八十萬,再多不過三五百萬;所謂“短”:期限短,從幾十天到幾個月不等,最多一兩年;所謂“頻”:次數頻,常借常還,甚至一年能借幾次。
商貿行業是典型的競爭性行業,進入門檻較低;在行業中,中小商貿企業大多處于產業鏈低端,其產品與服務的附加值相對較低,資本實力相對較弱,通常會受到上游供貨廠商與下游零售終端強勢力量的雙重擠壓。同時,中小商貿企業多為家族型企業,其財務管理相對不夠規范和透明,個人資產與公司資產難以分割,普遍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甚至沒有品牌或品牌價值較低。毋容置疑,這些因素都對其融資產生影響。
作為資金需求方,大部份中小商貿企業沒有讓銀行或擔保機構認可的抵押物,土地、廠房大多為租賃,機器設備變現難、貶值率高,加之上述種種特征,面對與服務大客戶差別不大甚至更為加大的人力資源成本和相比較低的收益時,銀行的不夠積極不難理解,無法獲取擔保機構給予第三方擔保也在情理之中,這也是中小商貿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融通倉:物流監管融資生逢其時
“融通倉”,簡而言之,就是具有融資功能的倉儲服務機構。它以抵質押物資倉管與監管為切入點,逐步形成為具有公共倉儲、物流配送、價值評估、信用中介、融資、拍賣等功能的綜合性第三方物流服務平臺。
“融通倉”業務主要適用于資信狀況良好而擔保能力不足的中小商貿企業,它以項目評審為基礎,以流動商品抵質押監管作為反擔保措施,對監管商品屬性要求較低,可廣泛應用于商貿流通企業。對于銀行和擔保機構而言,最為關心的是如何在中小商貿企業獲得貸款后,既不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同時又能確保質押物的安全以及企業無力還貸后及時將質押物變現。基于這個思路,擔保公司和物流企業合作,為無法直接獲得銀行貸款及擔保公司擔保的中小商貿企業打開了一扇融資之門:企業以在庫動產(包括原材料、產成品等)作為質押物向擔保公司申請擔保,物流公司經擔保公司審核授權后,以第三方身份對質押物進行庫存監管。企業可根據自身經營需要,在監管倉庫內質押存貨總體價值不低于一定額度的情況下,采用以物易物和以保證金置換兩種方式,使質押物可持續流動更新,企業資產得以正常周轉。
“融通倉”以物流運作為起點,綜合發展信用擔保、電子商務平臺和商品供應鏈平臺,要求運作企業具備倉儲、配送、分銷、售后、監管、咨詢、信息等綜合物流服務能力、完善的管理能力和豐富的從業經驗,以及高水平的跨企業互動信息系統平臺。具體來講,作為“融通倉”業務的載體公司,應具備如下基本能力:
1、質押貨物評估
載體公司應掌握貸款企業的經營情況,確定庫存商品的監管對象,確定債務人與庫存商品的關系,評估庫存商品的價值,調查庫存商品的出入庫情況,向擔保方提供評估報告。
2、倉儲監管
載體公司須具備豐富的倉庫管理經驗,有完善的倉庫管理流程,擁有豐富經驗的管理人員,與周邊庫區建立有較穩定的業務合作關系。可對債務人的庫房進行實地監管,而且能提供庫房以及庫房管理人員。質押貨物監管可采用以下三種監管方式:
——實地監管:載體公司向貸款企業庫房派出監管人員,在實地對質押貨物進行監管。監管人員每日匯總貸款企業出入庫單據,錄入信息系統,向載體公司和擔保公司反映貸款企業的庫存狀況。當載體公司委派的監管人員發現庫存商品低于擔保公司要求的底限時,要求貸款企業停止商品出庫,并向擔保公司報告,要求貸款企業補足庫存。
——實時監管:載體公司向貸款企業庫房派出庫管人員,直接擔負貸款企業的庫房管理任務,同時實時地對質押貨物進行監管。當載體公司委派的庫管人員發現庫存商品低于擔保公司要求的底限時,主動停止商品出庫,并向擔保公司報告,直至貸款企業補足庫存后,才能發出貨物。
——實物監管:貸款企業將質押貨物存入載體公司的庫房,由監管公司代為保管。當庫存貨物數量(或價值)高于擔保公司設定的低限時,允許高于部分出庫。
3、物流配送
載體公司須具有較強的配送能力,擁有完整的物流配送管理體系,物流配送覆蓋范圍要廣。
4、信息處理
載體公司須能對商品的進銷存信息、物流配送信息和售后服務信息等進行全過程監控和管理,有效、實時地掌握債務人的商品出入庫情況和實時庫存情況,及時向債權人提供實時庫存信息,從而起到實時監管作用。
5、分銷及拍賣
當債務人不能按約定償還債務時,需要將債務人的庫存商品變現償還債權人。要求載體公司在分銷行業積累必要的資源,保證在最快時間內將債務人的商品變現。
擔保公司利用“融通倉”方式為中小商貿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只要質押物符合要求,便可利用非常簡化的程序進行評審,效率得以大大提高,既解決了中小商貿企業反擔保手段不足的問題,又不影響其實際經營活動。
銀企擔:三方合作共解資金困頓
某商貿公司注冊資本金500萬元,主要代理銷售各種廚衛電器。2003年,該公司總資產1400萬元,凈資產800萬元,近三年年均銷售收入4000萬元,年均利潤總額200萬元。該公司擁有十幾個建材城自營店面,同時在國美、大中、蘇寧等電器城以合作方式進行銷售,是典型的中小商貿企業。
2003年,該公司出現資金短缺,在因無房產等不動產抵押而無法直接獲得貸款的情況下,通過介紹了解到某擔保公司的一項特色業務“融通倉”——擔保機構與監管公司合作,通過以物流監管作為反擔保,進而將企業實物性資產轉換為金融性資產,幫助企業獲得銀行融資,同時實現對貸款風險和擔保風險的有效控制。在詳細了解了業務程序后,該公司遞交了擔保申請及相應材料,經過研究和評審,擔保公司為其設計了如下“融通倉”融資方案:
1、質押商品:熱水器、燃氣灶具、吸油煙機、消毒柜等;
2、質押商品限額:600萬元(按進價計算);
3、質押物權屬:核實增值稅發票,確認質押商品屬該公司所有;
4、保險:要求上財產保險,第一受益人為擔保公司;
5、監管方式:擔保公司授權第三方物流公司派人實地實時監控;
6、質押物變現性:物流公司具備較強的家電類商品分銷能力;
7、其他:公司實際控制人提供個人無限連帶責任擔保。
該公司欣然同意此方案,擔保公司提供300萬元的貸款擔保。
此后,打開融資渠道的該公司連續多年、多次與擔保公司合作,擔保規模由300萬元增加至800萬元。在銀行和擔保公司的共同支持下,該公司又新增了多家店面,2010年銷售收入過億元,總資產達9000萬元,經營業績快速提升。同時,該公司吸納就業及稅收貢獻也不斷增加,從2003年解決100人就業發展到1500人的規模,年上繳稅收超過500萬元,經濟社會貢獻雙重凸顯,企業不斷發展壯大。
換一種思路,巧用融資創新業務,即可解決中小商貿企業的資金短缺瓶頸,走上持續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