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國際訂單,直接參與國際競爭,甚至得到國際資本的青睞,這些讓國內大多數軟件外包企業所夢想的好事,對中關村軟件園企業來說并不是難事。記者調查發現,中關村軟件園之所以受青睞,除了其先進的硬件設施之外,也跟中關村軟件園堅持走“國際化”的道路密不可分。
中關村軟件園自開展產業服務以來,便將目光瞄向“國際化”:中關村軟件園公司與園區骨干企業通過組建聯盟和協會,與國際跨國機構如美國GARTER和印度NASSCOM合作,參與國際市場交流和市場推廣活動;同時中關村軟件園與歐美、東北亞日韓、印度等近20個國家的高科技園區尤其是軟件園區進行交流互訪,為雙方企業進入到對方市場提供了落地服務。
對外競爭 讓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提起文思創新、軟通動力、漢王科技、廣聯達、啟明星辰、華勝天成、國電南瑞,軟件行業內的人士都耳熟能詳,這些都是中關村軟件園內的企業明星。在中關村軟件園內,成長了國內第一家在美國紐交所上市的服務外包企業——文思創新公司;2010年登陸資本市場的漢王科技、廣聯達、啟明星辰等,也都獲得不少國際資本的青睞。正是走出去的戰略,讓中關村軟件園內的企業獲得國際資本支持,走向國際舞臺。
中關村軟件園公司與園區骨干企業通過組建聯盟參與國際市場交流活動,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中,增強了國際競爭力,提高了國際市場對中國企業的認知度。在園區成長壯大的文思創新公司和軟通動力公司通過海外上市,持續不斷地參與到國際競爭當中。
在中關村軟件園公司的努力下,園區企業通過不斷接觸和積累,在國內國際逐漸獲得認知,園區企業在獲得國內市場認可的同時,也憑借創新的產品與技術在國際市場馳騁。北京信威通信公司在提供無線寬帶數據及語音解決方案方面一直處于市場領先地位,其McWiLL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無線寬帶解決方案之一,目前該系統已經在國內建立了30多個網絡,同時還打入了喀麥隆、巴西、印度等十多個國家的商用網絡。
支持企業兼并、收購國外公司,是走向國際的有效渠道。2007年6月15日,國內軟件服務外包企業博彥科技與一家印度服務外包企業正式簽署協議,博彥宣布收購該企業,雙方將在ERP行業應用、人才培訓業務拓展方面進行合作。同時,博彥科技積極參與國際化布局,分別在印度、美國、新加坡等地建立機構,目前,在印度建有600多人的隊伍。
引導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與國際大公司比肩,是走向國際化的必由之路。軟通動力承接微軟“HealthVault”個人及家庭健康管理應用服務平臺技術項目,成為微軟客戶,與微軟合力拓展中國醫療健康服務市場。
合作交流 使企業成功國際化
早在2003年中關村軟件園就明確提出:將面向國際IT市場,建設成為中國規模最大、出口創匯最多以及管理服務國際化、人才技術國際化、全球知名的“中關村軟件出口基地”。同年,中關村軟件園到世界上許多國家進行調研,經過篩選,發現北歐市場可以很好的跟國內市場形成互補。
“北歐的一些國家創新能力很強,眼光也很長遠。那里的企業屬于‘有技術沒市場’,正好可以跟國內企業形成互補關系。”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周放介紹,“比如與芬蘭的合作進展的就非常順利。中關村軟件園已經和當地的科技園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當地政府還特意建立‘中國創新中心’,專門用來跟中國企業進行技術交流。同時我們也成立了‘出口協會’,幫助雙方企業不斷增進合作交流,甚至相互并購。”
印度是全球服務外包的領先者,也是全球最大的離岸服務外包目的地。中關村軟件園公司與印度NASSCOM合作,在中國北京和印度班加羅爾分別組織了中印軟件產業高峰會和企業家圓桌會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間,每年印度NASSCOM與中關村軟件園公司合作主辦的“中印軟件產業企業家圓桌會議”在中關村軟件園公司多次成功召開,NASSCOM帶領印度成長型軟件外包企業與中國軟件企業進行了一對一交流。通過交流,中印企業之間已達成多項合作協議,并產生了中國軟件外包企業收購印度企業的跨國并購成果。2006年11月16日,印度塔塔咨詢服務亞洲太平洋私人有限公司、北京中關村軟件園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大用軟件有限責任公司和天津華苑軟件園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組建的中印合資公司塔塔信息技術(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落戶中關村軟件園。
這些合作只是中關村軟件園發展“國際化”的一個縮影。
自2001年至2010年,中關村軟件園公司共接待主要外國代表和代表團來訪近100批次,共約2000人。在此期間,中關村軟件園公司分別同美國、日本、韓國等將近20個國家的軟件組織、企業、駐京使館建立了業務往來與合作關系;與芬蘭科技園、韓國仁川、印度班加羅爾、馬來西亞多媒體走廊等10余個國際園區建立了友好園區關系并簽署了合作意向書。
戰略布局 打造國際化新型園區
目前,中關村軟件園正在規劃建設國際合作園區,在軟件園內建立國際研發合作區,國際孵化器,加強與國際機構在國際軟件產業方向的合作,吸引國際機構將他們的軟件研發中心和實驗室設立在北京中關村軟件園,園區提供相應辦公空間和國際秘書服務等。中關村軟件園公司已開始嘗試與不同國家創新發展機構建立跨國創新中心或技術轉移中心來實現國際合作和跨國技術轉移等,實現北京成為世界城市的科技創新引擎。
中關村是我國科技資源最為密集的地區和技術交易的中心之一,具有開展跨國技術轉移的特殊優勢。中關村軟件園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致力于根據北京市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技術需求,積極搭建國際科技合作平臺。
2010年11月22日,“中芬金橋(北京)創新中心”在中關村軟件園揭牌成立。2011年4月14日,芬蘭赫爾辛基大區投資促進局和北京中關村軟件園又共同簽署了“中芬金橋(北京)創新中心”建設協議,此項工作得到了中國科技部和芬蘭就業與經濟部的大力支持。園區為中心免費提供100~200平米辦公場所,派專人負責中心工作,并與中芬(赫爾辛基)創新中心進行對接。中心通過研討會、政策宣講會以及中芬企業對接會等形式,增進中芬相互市場和企業以及投資環境的了解,吸引歐洲具有創新技術的企業來北京發展。
中芬金橋(北京)創新中心已成為北京重要的國際科技合作基地之一,促進了技術需求與科技資源的對接,切實推進了一批項目和人才落地北京,落地中關村軟件園。
中芬金橋(北京)創新中心的成立,標志著中關村軟件園的國際化已由單純的園區間交流合作躍升為政府間推動開展跨國技術轉移合作的重要推動力量,其對園區未來發展和世界級園區的打造有著深遠的意義。
在園區二期發展的過程中,軟件園將繼續加強國際化合作,制定并實施《ZPARK國際化戰略規劃》,努力建設國際化新型園區,在未來發展中實現“率先成為軟件與信息服務業領域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作者單位:中關村軟件園產業推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