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經對智慧城市作過這樣的立體描述:一條條互相聯通的光纖是城市的神經,各式信息構成了流淌的血液,一個超級cPu形成了城市的大腦,城市在這三者之上快速運轉。一些未來學家的表述更是直截了當:智慧城市就是通過信息技術,讓城市變得更“聰明”。
聰明的城市對任何區域都充滿了誘惑,不同的城市為了同一個方向奔跑前進,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競技場。石景山就是這一競技場上的運動員,其粉墨登場之后的耀眼亮相便技驚四座,近期于全市率先發布了推進智慧石景山建設的實施意見。
和北京的其他區縣相比較,石景山的城市規模、經濟發展等并非屬一屬二,但由于每個區縣的底子不同,也許信息化的運轉速度、軌跡會有所有同,但目標卻會一致。從這個意義上講,建設智慧石景山,理應受到矚目,因為我們深入石景山,探究的是一種舊的城市模型向新的城市模型轉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不一定有多典型,但卻有強烈的前瞻意義和實驗性質。
頂層設計
一個城市認定了一個方向,只有依靠制度才能保證確定的行動軌跡不偏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北京市開始著手制定《智慧北京發展綱要(2011—2015年)》,謀求將智慧城市的建設方向用政府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
《關于推進智慧石景山建設的實施意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著手醞釀,并于近日由石景山區委、區政府正式對外發布,這也因此成為了全市第一個區縣級政府制定的關于智慧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
智慧石景山從現實世界脫胎換骨而來,自然也與現實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石景山區經信委主任李元濤指出,“智慧石景山”,其實是“數字石景山”的延續和高級發展,是未來十年石景山信息化發展的主題。
根據《關于推進智慧石景山建設的實施意見》的設想,石景山希望到2015年,初步建成泛在、融合、智能、可信的信息基礎設施,形成比較完善的信息化發展環境,智能應用全面普及,信息化整體發展達到世界主要城市的一流水平,從“數字石景山”向“智慧石景山”全面躍升。
石景山也是全市第一個把系列智慧指標量化的區縣,區政府提出2015年的石景山,城市安全運行、環境生態、節能減排、公共服務的智能應用覆蓋率分別達到100%、90%、75%、60%;80%的規模以上企業實現關鍵業務信息化,超過一半的規模以上企業使用電子商務;產業提升取得重要進展,建成物聯網產業園和智能交通產業園,形成一批高端產業群和新興服務產業,培育出一批重點產業,物聯網相關產業規模超過200億元,帶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模突破400億元;建成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家庭用戶網絡固定接入速率能力達到100兆,社區和商務樓宇網絡固定接人速率能力達到1000兆,高清交互數字電視接入率達到90%以上,3G、WLAN無線寬帶網絡100%覆蓋。
“這是一個智慧石景山建設發展的頂層設計,指導著今后五年石景山深化信息化與經濟社會全面融合的方方面面,決定著石景山能否抓住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機遇?!崩钤獫赋?,因為有了一個這樣的大框架,推動今后五年的智慧城市構建,才會找到工作的著力點。
關于近年來在多個論壇上頻繁出現的“頂層設計”一詞,一位專家曾經有過這樣的評語:頂層設計處于竹子的上端,如果目標和任務設計得好,能夠做到順利實施,未來的一切將勢如破竹。
這一評語同樣適用于智慧石景山建設,外界也相信因為有了《關于推進智慧石景山建設的實施意見》的政策保障,石景山勢如破竹的一天終會到來,但李元濤很清楚這一天不會很快到來,智慧石景山還需要慢慢打磨?!爸腔凼吧讲皇且货矶偷模鸫a需要三五年才會有明顯的改變?!?/p>
李元濤將今后五年的打磨過程歸結為實施三大重點工程任務,即城市運行與管理智能化工程、產業提升工程、信息化基礎設施提升工程。根據這些重點任務,建設智慧石景山需要遵循“創新引領、融合滲透、統籌集約、安全可信”的原則,主要圍繞智慧應用體系的推進、智慧產業基地和智慧基礎設施的建設、智慧發展環境的創新等方面進行開展。
未來的基礎設施
從經濟角度考慮,智慧石景山是為未來創造一個良好的企業發展環境,而對于社會發展的體現,則主要是通過政府服務效率的提升,更加便利民生。
如果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其實加快推進智慧石景山建設的時機已經到來。
包括整個石景山區在內的京西地區,目前正處于一個轉型的關鍵階段。對于石景山而言,首鋼搬遷調整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巨大,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都面臨著轉型,除了去首鋼之后的新興主導產業的選擇確立,由此而產生的社會發展也面臨諸多矛盾。
可以說,本屆石景山政府在開局之年就一直在謀劃石景山的轉型發展問題,這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體現的尤為明顯。近年來,石景山從經濟上下大力度招商引資,著力發展文化創意和數字娛樂產業,石景山也因此爭取到了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特色區等等改革發展試點,幾年下來,現代服務業在石景山的迅速崛起,正在逐步彌補因首鋼關停帶來的經濟損失,石景山的轉型已經到了一個良性發展的時期。
在轉型期中,如何加強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對首鋼騰出的8平方多公里的空間,和1060萬平米的建筑體量,以及整個石景山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推進智慧石景山也被看作是未來幾年重中之重。“石景山的轉型不同于其他一些地區的產業提升,而是產業的重新轉換,轉型并非傳統工業與信息化的兩化融合,現在主要是基于互聯網的娛樂數字、文化創意、高新技術、軟件產業等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而加強信息化的基礎建設,就等于為企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崩钤獫f。
在工業時代,石景山因首鋼而成為首都經濟重鎮;在信息時代,同樣因為重工業企業首鋼的存在,石景山的發展略顯遲滯;而在未來的智慧時代,“能否在未來的經濟發展和城市競爭中搶到先發,政府創造的智慧環境至關重要?!崩钤獫J為,智慧石景山其實是一個區域未來發展的基礎設施,誰動作早一些,快一些,誰就能在未來經濟和科技發展的競爭中搶得先機。
對于這個未來的基礎設施,有人曾用“三化”加以概括,即物聯化、互聯化和智能化。而在李元濤看來,近年來,聯通、移動、歌華等運營商在石景山逐年加大投資,使得石景山有線、無線的網絡基礎具備了良好的環境,未來的智慧石景山仍將依托這些網絡與互聯網的互聯互通。
其實,在專業網絡的建設上,石景山也已經先人一步,目前已構建了兩大專業網絡,一個是基于無線數據傳輸的數據專網,一個是基于視頻傳輸的歌華有線網絡。
如今,無線數據專網已于2010年下半年建成,基本實現了全覆蓋,在北京市能夠做到這一步的目前還只有石景山一家。在便民方面,歌華有線對全區14萬戶居民有線電視的數字改造,除了首鋼部分社區受制于雙向改造無法實現之外,其余10萬戶均擁有了高清機頂盒,這一覆蓋率也在全市各區縣中首屈一指。
不經意間,智慧石景山的骨架已經悄無聲息地快速生長延伸。
智慧應用的切入點
雖然石景山量化了系列的“智慧”指標,但市民們不會去理會硬指標,他們只會感受身邊的小事是否讓人舒服。讓人舒服就是“智慧”的體現。交通出行是否更加智能?城市區域是否精細管理……
什么是“智慧城市”?多年居住于石景山的一位居民對于記者口中所說的“智慧石景山”顯然沒有感覺,但對于城市環境衛生的改善卻大加贊賞,“環衛車輛不再像以前那樣呼嘯而過,清掃車開始注重每一個細微之處,灑水車也盡可能地做到全路面覆蓋,垃圾清潔站嚴格地實行分類垃圾管理……盡管這些問題從整個城市建設角度來看都是不起眼的小事,但是這些‘小事’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和舒心,更重要的是這些‘小事’也給人們的居住品質帶來了提升?!?/p>
居民們并不清楚石景山的環衛工作如何實現的轉變,其實這是石景山區別于國內諸多區域以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融合,而是以物聯網應用為切入點,促進智慧應用服務城市運行管理而邁出的第一步。
2010年,石景山區經信委和環衛中心共同出資近200萬元,購買了GPS定位導航設施,建立了環衛數字化指揮調度管理系統。
盡管現在看起來資金不算太多,但這一項目從調研到實施卻是一波三折。從2001年,石景山便開始啟動對這一項目可行性的調研,但當時因為3G網絡不健全,GPS定位系統的造價又非常高,整個預算下來接近1000多萬元,這一當時信息化建設領域龐大的數字也將這個項目打回了原地。2006年,相關部門又做了一次方案設計,雖然應用成本降下了一大部分,但預算仍有600多萬,這一項目被再次擱置。2010年,由于該項目所需硬件設備大多實現了國產化,不足200萬的預算終于讓石景山區下定了決心。
環衛中心通過指揮平臺,運用指揮調度管理系統,將車輛定位、實時監控、油料監控、考勤管理、作業質量、應急響應等功能匯集在網絡上運行,指揮中心相當于人體的大腦,指揮整個系統的運作;操作人員相當于五官,需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收集信息;GPS和3G網絡相當于軀干,承擔著連接各方的橋梁作用;而各種環節車輛相當于臂膀和手指,負責處理問題。
實現智能化管理的石景山環衛中心,智能技術使其以往管理中的漏洞得到了有效堵塞。據說,此前環衛中心有個別作業車輛,曾經在工作時間根本不上馬路,作業車從單位出門徑直開回家睡覺,等估摸著路面的作業時間差不多了,再把作業車開回單位,由于中心對車輛及人員不可能實現全程監控,即便這種問題真的存在,環衛中心也無法實現有效懲罰。
應用了物聯網,也就杜絕了此類現象發生的可能性,指揮中心可以對所有的作業車輛進行適時監控,對每輛車都會有行駛路線、油料損耗、行駛里程等的詳細記錄,并可以隨時通過作業車輛配備的攝像頭進行畫面拍攝回傳指揮中心,可以說指揮中心動動手,就可以對每一輛作業車的位置、運行狀況、作業質量等等了如指掌,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實現環衛工作的精細化管理,還可降低雇傭大量監督員對環衛質量監督的成本,而且還將增強環衛一線職工服務的自覺性,主動去改善城市環境。
這就是智慧應用對城市管理傳統痼疾的切除和革命。
其實,智慧的城市背后,需要的是一個智慧的政府。以物聯網為例,其主要的作用是服務于政府的行政決策和效率,使其能更透徹地獲得來自民眾、來自城市每個角落的信息,并運用綜合信息形成智能的洞察力和決策,以便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整個城市的運行及應急管理。
從這個意義上看,環衛中心200萬元的投入,讓石景山的城市運行管理有了智慧的感覺,同時也開啟了智慧的夢想。李元濤告訴記者,下一階段石景山的智慧應用,還將以物聯網為切入點,逐步將管理的觸角延伸至水、電、氣、環境監測等領域,未來還會在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街道、應急管理等方面廣泛探索。
產業由市場說了算
智慧產業包括多少細分領域,恐怕沒人能夠說的清楚,因此這個產業到底有多大的市場空間,更不會有人給出確切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個前景無限廣闊的新興產業。套用一句廣告詞就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因此但凡在智慧產業某一領域有點知名度的企業,都會成為諸多區域努力招商的對象。
由于在推進智慧城市的建設中,石景山始終保持領先,李元濤因此也結識了眾多的智慧企業。接觸時間一長,李元濤發現了一個特點,因為智慧產業包羅萬象,產業鏈非常長,幾乎每家企業做的產品都不一樣,有做方案策劃的、有專門提供研發服務的、有設施制造廠商、有應用產品推廣的、也有傳統的儀器儀表制造行業的,但即便幾家企業做同一種產品,做出來的東西也特色各異。
李元濤意識到,由于智慧城市在國內還處于起步階段,出于競爭的考慮,各個企業都在悶頭做自己的應用開發,很多東西不希望與別人分享,行業內彼此間的交流幾乎沒有,其實這對于整個智慧產業的標準制定和規范管理都有一定的阻礙作用?!按蠹叶荚谧龈髯缘募用芎徒涌?,最后做出來的東西,可能彼此之間無法進行運算處理和傳輸,這將制約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p>
“將來這個產業的發展必定是個十字發展的格局,一個是橫向的產業集聚發展,通過園區的形式將相關企業聚到一起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另一個是縱向的產業鏈縱伸發展,因為這個產業合作大于競爭,面產業細分的內容又相當之多,企業相互之間的合作有較大的空間?!崩钤獫赋?,作為政府,一方面要推動這種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還要有序地引導,否則最終可能確實做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卻沒有一個衡量考核產業發展層次的標準。
一家從事導航技術研發的企業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其實當前與智慧產業相關的企業也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企業很清楚一家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而且從產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任何一家企業全面鋪開地發展也不太現實,這需要政府的引導,把各家企業的優勢產品整合起來,最終形成一個個針對性強的專業產品或解決方案,現在做出來的產品,可能只是石景山的試點,但將來很有可能向全國其他城市去推廣。
政府應該如何引導?“一個產業的集聚,未必只通過政策的引導,關鍵還是要有集聚的載體,要規劃出足夠的空間能夠讓企業自主選擇去那里發展。”基于這樣的邏輯,李元濤特意強調,在《關于推進智慧石景山建設的實施意見》中,石景山專門提出將以中關村石景山園、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為核心,建設物聯網產業園和智能交通產業園,以此實現對相關產業的集聚與整合。
但李元濤同時認為,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組織對促進產業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通過這些組織可以實現行業內相關企業的信息互通與交流。因此,石景山區在組建了網絡游戲產業聯盟的基礎上,目前正在積極籌建區級的信息化協會,區政府希望以此實現區域內相關行業企業的信息與資源共享。
“很多時候,某一產業的發展都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事,政府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把智慧的基礎做實,應用推廣好,產業的發展還應該由市場說了算?!崩钤獫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