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虎360的上市,給中國的互聯網企業打了一陣興奮劑。
已經在美國上市的企業,開始在市場鬧騰,以期在股票回購中把握更好的機會;而那些尚未在美國市場著陸的企業,也開始摩拳擦掌,等待IPO的降臨。
市場聲音更是不絕于耳,人人網、開心網、商業社交網站LinkedIn等等,一度被塞給了即將上市的船票。
然而,坐上船,不一定能到達彼岸,SNS(社交網站)企業的路子,即便是他們自己,也想得不夠清楚。
軟銀集團成最大贏家
繼奇虎360之后,千橡集團旗下的人人網正在推進上市步伐,有報道稱,人人網計劃于近期向美國證監會提交IPO申請,有可能5月中旬左右在美國上市。
近年來,陳一舟作為互聯網的一員老將,率領的千橡集團何時IPO一直受到業內關注。而千橡集團旗下除了以SNS模式見長的人人網之外,還有知名的貓撲網以及千橡互動游戲中心等業務,不過多年來,一直沒有哪塊業務進行IPO。
千橡集團一位內部人員透露,人人網IPO很可能會選擇美國納斯達克。對此,易觀國際分析師董旭表示:“人人網能夠赴美上市,證明SNS模式和中國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是被看好的。”
在目前的SNS模式中,Facebook無疑是老大,但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曾多次對外表示:“不急于IPO。”
此外,紅杉美國基金投資的美國商業社交網站LinkedIn已于2011年1月28日證實:LinkedIn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申請,擬出售不超過1.75億美元股票。
人人網的定位與與Facebook類似,走的是一條綜合型SNS的路子,與LinkedIn商業社交的路子完全不一樣。一旦人人網上市,他將是第一個登陸美國市場的中國綜合型SNS股。
回眸人人網,其前身是成立于2005年的校內網,于2006年被千橡集團收購,并與千橡旗下5Q校園網整合,成為用戶規模龐大的SNS網站。
該網站背后的風投是日本軟銀集團的孫正義,2008年4月,千橡對外宣布,獲得軟銀總額400億日元約合3.84億美元的投資,交易完成后,軟銀持有千橡約40%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根據協議,軟銀于當年4月7日向千橡注資100億日元約合9600萬美元,獲得14%股份。1年后,軟銀可行使300億日元約合2.88 億美元的認股權證,將持股比例增至40%。同時孫正義進入千橡董事會,千橡創始人陳一舟仍然任董事長和CEO。
如今,人人網的用戶和活躍度已經遠遠超過從前。易觀國際數據顯示,人人網目前有1.6億注冊用戶,而同為市場調查公司的艾瑞咨詢顯示,已成為國內最大SNS網站的人人網月度活躍用戶數已接近1億。
SNS社區如雨后春筍
人人網發展到今天的規模,并著手上市,也得益于中國SNS市場的發展。
1999年,被認為是SNS概念最早的倡導者——周云帆、陳一舟和楊寧共同創辦ChinaRen校友錄。2000年9月,ChinaRen被搜狐收購。2005年12月,來自清華大學和天津大學的王興、王慧文等幾位大學生創立校內網(xiaonei.com),成為了中國最早的校園SNS社區。
2006年,賣掉ChinaRen的陳一舟創立千橡集團,10月收購校內網,其他SNS第一目標依然鎖定校園市場。但校內網、占座網都曾宣稱將進軍白領市場。2007年10月,曾創建校內網和飯否網的王興推出真實社交網絡海內網,這也是最早模仿全球最大SNS服務提供商Facebook(2004年創立)的商務類SNS社區。
也就是在這一年,中國SNS開始快跑。
2008年5月,開心網創立,流行于白領間,游戲結合邀請模式是其快速發展的根本。同一時間,日本軟銀注資3.4億美元于千橡集團,而Facebook從微軟和李嘉誠基金會獲得巨額融資,國際主流資本市場對于SNS關注達到頂點。
在人人網、開心網等SNS網站的推動下,中國互聯網出現了“偷菜”高潮,這波熱潮一度波及到大爺大媽級人物。
之后,騰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建立朋友社區,新浪設立新浪空間,網易創建夢幻人生,甚至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華為等圈外人也相繼介入。然而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SNS,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這個效果,只的是商業上的收益。
盈利模式尋求新路
長久以來,中國SNS以“廣告+增值業務/服務付費”的模式獲取盈利,但這種模式一方面依賴于網站自身的流量,另一方面依賴于廣告主的認知及用戶對應用的付費習慣,中國培育此類模式的土壤尚未成熟。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張亞男表示,盡管目前領先SNS企業可能獲得部分收入,但是眾多SNS網站仍處于生存與死亡的臨界點。
清科的意思很明顯:中國SNS盈利模式不容樂觀,更確切地說,面對用戶粘性下降以及混沌的商業模式,使得中國SNS面臨著生存考驗。
與此同時,中國風投們對于SNS又表現出曖昧不清的樣子。
據清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網絡社區已披露的投資事件為12起,已經披露投資總金額為1486萬美元,主要集中在生活信息服務資訊社交網站方面。相比于電子商務、網絡游戲等領域,SNS領域投資事件零星出現,且投資對象較為集中。
2009年,面對用戶粘性下降及商業模式不清不楚,許多SNS開始面臨發展的瓶頸,甚至那些沒有資金支持的垂直類SNS退出舞臺。
于此同時,SNS開始通過與電子商務的結合找到一條另類的商業模式。2009年12月,人人網攜淘寶網、京東商城、呼哈網等推出基于社區網絡的“人人愛購”平臺;2010年,開心網引入特價機票查詢、電影票購買、團購等服務,向業內昭示了SNS與電子商務融合與自我拓展之路;2011年3月,新浪收購麥考林部分股權,擬實現微博與電子商務的有機結合。
SNS,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發展延續。
對此,業內人士稱,中國SNS艱難前行,勢必需要在鞏固自身的同時需融入新概念。比如說電子商務的引入,將使SNS通過建立如網絡購物中心平臺等模式衍生出交易費用提成、發行虛擬貨幣等盈利方式。
為此,結合市場熱度與資本呼聲較高的電子商務,將成為SNS自我救贖的首選。但是,以何種方式融合電子商務以發展SNS模式最為有效?這一點,SNS企業仍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