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概念股或將成為二季度乃至全年A股市場最大的亮點。
1000萬套保障房,1.3萬億元至1.4萬億元的大額資金投入,這應該是2011年中國資本市場上最“靠譜”的一項投資。2011年,保障房全面提速,將對地產、基建、水泥、鋼鐵、建材、工程機械,甚至家電、汽車等相關行業帶來積極影響。
中國計劃今年開工建設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并計劃在整個“十二五”期間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使其覆蓋率達到20%。根據住建部門測算,今年即將建設的1000萬套保障房所需資金為1.3萬億至1.4萬億。而這還僅僅是部分估算,征地、拆遷補償和公共配套設施還不包含在內。
地方政府可以通過不收或少收土地出讓金的方法,較大比例建設出售型保障房,通過土地出讓金投入或中央、地方財政轉移支付的方法,較小比例建設租賃型保障房。這樣可以較好的實現龐大資金需求的現金流匹配,從而達到良性循環。從目前的情況看,如果風險控制得力,公積金、保險資金、銀行定向貸款等低成本長期資金參與保障房的熱情不低。
前所未有的政治承諾
摩根士丹利將中國政府對保障房建設的支持稱作“前所未有的政治承諾”。
他們預測,中國今年很可能會首次出現保障房開工量與商品房開工量不相上下的局面。這樣一來,若商品房建設陷入低迷,由此給2011年和2012年經濟增長造成的損失便有可能由保障房補上。
保障房全面提速,將直接對地產、基建、水泥、鋼鐵、建材、工程機械等相關行業帶來積極影響。目前,房地產行業已經開始從此前的單一市場化供應逐步轉向保障房和商品房相結合的雙軌供應體系,多年來一直被行業嘀咕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雖然保障房凈利潤率低,但是總量大、市場需求有暴漲,是行業快速周轉,獲得新增市場和穩定利潤的重要途徑。
此前曾視保障房為“雞肋”的地產企業,現在正積極投身該領域,特別是一些上市房企已經搶跑。3月9日,中天城投與貴州省政府簽署相關協議,參與貴州省廉租房、公租房、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房和配套設施建設。中天城投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在貴州省完成建設面積約100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00億元的保障房。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房企通過保障房獲利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快速滾動開發,保證資產高周轉率;另一個是與地方政府的關系,這一點將保證高利潤率。前者如萬科、恒大、碧桂園,后者則是一些國資背景的房企。
保障房利潤率并不像想象中那么低,北京國資背景的金隅地產4月11日高調公開其保障房收益率達20%以上,其“秘籍”就是將名下大量低價工業用地轉為住宅建設用地。
目前來看,地方國資背景的房企可以更順利的從政府手中爭取到更多保障房項目和優惠,比如較低的地價和稅收優惠、配建商品房、低價獲得商業用地,以及前述的工業用地轉住宅用地。
而對于那些非國資背景的房企,參與保障房也不是壞事,大型房企憑借自身資金優勢和管理能力,可以借大型保障房項目大幅提升市場占有率,也可拉開與中小競爭對手的差距。
五大板塊將直接受益
此外保障房還對水泥、建材、玻璃、鋼鐵、建工、工程機械、家電、汽車等相關行業帶來積極影響。根據受益程度和受益時間不同,投資者在參與時仔細甄別。
從時間上講,隨著保障房建設的拉開,受益第一梯隊是水泥板塊,第二梯隊是建材板塊,第三梯隊是建筑板塊,第四梯隊是裝修和園林綠化,第五梯隊是家電板塊,這復合保障房開工時間軸上不同板塊需求的提升。一旦保障房開始大量開工,工程機械板塊將開始收益,保障房大量完工,則消費板塊開始提升。
1000萬套保障房投資,最直接受益的無疑是建筑建材類公司,從子行業來看,建材中的水泥、管樁、型材和混凝土子行業的上市公司受益會更為明顯。市場目前對于水泥需求達到數億噸的水平,但由于水泥行業擴產不是短期能夠完成的,水泥價格上漲成為必然趨勢。
后市相對看好東部地區水泥股,如華新水泥、海螺水泥。本輪調控以來,東部地區經濟增速下降更快,中西部地區則在投資和基建拉動下,繼續維持高增長態勢。東部地區經濟發達,房價更高,房價上漲引發的民怨更為嚴重,因此保障房需求更為強烈。而且東部地區地方政府的財力更為雄厚,能更大力度的支持保障房建設。
東部地區水泥板塊需求在前期受壓,后期拉升的作用下,其價格彈性能夠得到更大釋放,因此其估值優勢也較中西部地區水泥股更為明顯。保障房建設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環節房地產領域水泥需求的不確定性。隨著保障房項目陸續開工,直到2012年水泥行業的供需矛盾仍將拉大。
保障房建設若按計劃實施,今年的開工量會較多,與基建掛鉤的建材、鋼鐵、玻璃、鋼塑等的需求上升都是有據可查。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保障房需求不同于商品房,其對價格的敏感性更高,成本控制嚴格,這樣低端產品的需求將增加,而高端產品的市場份額可能會出現下降。
前期商品房調控,市場銷售明顯放緩,給建材行業帶來了較大壓力,而保障房建設對建材行業屬于明顯利好。建材、建筑、裝修和園林綠化等相關行業,也將在今年的保障房“大躍進”中直接受益。
另外,大面積保障房的開工建設,工程機械市場需求也將大幅提高。銀河證券研究報告稱,挖掘機前2個月銷售增長80%以上,混凝土機械銷售增長50%以上,其他工程機械產品增長也不低于30%。
從業績角度看,與挖掘機和混凝土機械關聯度較高的公司增長可能超預期。上市公司中挖掘機業務利潤占比最大的是常林股份,其次是三一重工、廈工股份和柳工。與混凝土機械關聯度較高的是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