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投資往往比散戶投資更具專業性,因為他們擁有更多財務知識、投資經驗,更重要的是,機構能有更多的人力與財力進行實地調研。
近日勝景山河IPO二次被否,機構的專業性以及職業道德開始大受質疑。
71家機構參與網下詢價
對于一個普通投資者來說,一家新公司上市時,可能只是在家里看看招股說明書,或者甚至招股說明書都不看,直接參與打新去博取上市首日的收益率。
這樣的事情很多機構也在做,這次勝景山河就暴露不少這樣的機構,他們的專業能力大大受到質疑。
2010年12月3日下午,主承銷商通過深交所網下發行電子平臺系統收到并確認為有效報價的71家詢價對象統一報價的130個股票配售對象的初步詢價報價信息。
這些參與詢價的機構包括大型的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等。但這些參與詢價的公司甚至還比不上媒體的調研能力。
在上市交易的前夕,有媒體開始質疑招股說明書的真實性,涉嫌虛增收入、虛構存貨等情況,證監會開始重視該事情并決定暫停該股票上市并展開調查。
4月6日,已經成功招股的勝景山河上市被否,退回投資人的本金并且支付同期存款利息。
我們質疑的是,對于一個媒體都能發現的招股說明書與事實存在不實的情況,為什么專業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卻不能發現呢?
對于積極參與勝景山河的機構來說,或許是參與人只要是新股,就機械參與,而沒有進行必要的調查研究再投資而造成的結果。
誰在拉高發行價?
對于一家這樣的公司,其發行的市盈率高達85倍,遠遠高于其他中小板的價格,又是哪些機構在抬高該股的價格呢?
《投資者報》數據研究部統計詢價發現,最高價和最低價相差非常大,相差25元,最終以34.20元/股確定發行價,這個價格也是主承銷商股價的最高點。
主承銷商對勝景山河存在一定的經濟關系,并且對該公司比較了解,給出一個與發行價格相符合的報價,但是這些報價遠遠高于發行價的公司又不知是何理由能給出更高的價格。這點讓人不得不想到,有人可能故意在詢價階段拉高發行價。
從已經公開的數據顯示,詢價超過40元的機構有山西信托公司、中原信托公司、江蘇開元輕工業品進出口公司、中國一拖集團財務公司、華泰資產管理公司和東吳證券公司。
報價最高的是東吳證券公司的自營賬戶,報價高達45元,與報價最低的國元證券自營賬戶相差25元。事實上,這些報價很高的公司均未中簽,并且在機構投資股東中均未出現他們的名字。
在網下配售中簽的有4家,他們分別是中信證券債券優化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愛建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自營投資賬戶、受托管理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傳統-普通保險產品、招商信用添利債券型證券投資基金,分別獲得85萬股的配售,他們的詢價分別是34.2元、36元、36元和36元。
那些未獲配售的機構投資者在完全可以以更低的價格參與網上申購,但是事實上,在13家機構投資者中,無一機構在此名單之列,他們主要是基金。
這13家名單依次是招商信用添利、中信證券債券優化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國投瑞銀核心企業、國投瑞銀創新、海富通精選貳號、華安中小盤、嘉實增長、嘉實價值優勢、浦銀安盛紅利、中海能源、中金一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中銀國際證券中國紅1號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東方紅現金寶集合資產管理計劃。
這些機構中前兩名為網下配售,其他為網上申購,除前兩家外,其他分別僅持有500股。
網上發行的中簽率為0.55%,如果就以85萬股的資金參與網上發行,按這個比例,大約能獲得4500股的中簽。而事實上,這些機構并沒有參與更低價格的投資,只是用更高的詢價抬高發行價。
未加考證的推介報告
發行價格如此之高,并且還有不少機構積極參與網上申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機構也是人云亦云,這點在幾家證券公司出的分析報告就不難看出。
從Wind數據庫中,我們還可以找到4份研究報告,分別是上海證券、國都證券、金元證券和方正證券發布,發布時間在詢價階段及結束后的3天。
2010年12月1日,上海證券滕文飛的研究報告中,基本上無一手信息,完全是招股說明書的轉摘。金元證券的研究結果更是讓投資者難以信任,其研究的結論是“公司的產品創新和營銷能力非常優秀,未來極有可能成為黃酒行業的一匹黑馬,建議持續關注”,給予公司的定價為36元。
類似看好的券商還有方正證券,他們認為,勝景山河為黃酒市場的拓荒者,國都證券認為該公司區域黃酒龍頭,產能擴張帶來業績增長。
這4份報告的核心基本一致,如技術創新、產品差異、銷售快速增長,從而得出未來的增長潛力,很顯然,是在該公司的招股說明書或者公司提供的資料上得出的結論,只是紙上談兵地為該公司搖旗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