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財報季開始前,美國股市已上升至一個高水平。序幕即將拉開前,投資者開始持觀望態度。一些機構分析師擔心企業界的利潤率會出現下滑,出于對原材料以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會對財報造成影響的顧慮,調降了部分企業的業績預期。謹慎的情緒令股市成交清淡。
全球主要股市普跌
4月11日盤后,美國鋁業公司率先公布財報。雖然盈利超出了市場預期,但營收不及預期,并針對能源與原材料高成本發出警告。這被市場理解為開局不利,加上日本核危機的惡化,4月12日,美國股市繼續收低。4月7日~13日期間,美國三大股指均累計跌去超過1%。其中標普500跌幅最大,下跌1.5%以上。
同樣受日本核危機和美國鋁業公司令人失望的財報影響,歐洲股市在4月12日大幅下滑。在4月7日~13日這5個交易日里,巴黎CAC40指數下跌超過1%,倫敦金融時報100指數及德國DAX指數均下跌0.51%。此外,恒生指數、臺灣加權指數、俄羅斯RTS指數等股指也紛紛下跌。
而之前受地震影響一直疲弱的日經225指數,則成為為數不多的上漲指數之一,5個交易日累計上漲0.59%。主要歸功于日元下跌的提振和逢低買盤,4月13日上漲0.9%,一舉收復前幾個交易日的跌幅。
中國概念股超七成下跌
4月7日~13日期間,美國市場上的個股也是跌多漲少。
標普500指數的成分股中,下跌比例接近77%。只有特內特醫療1只個股跌幅超過10%,累計下跌了13.26%,僅4月11日便跌去近15%。其次是發布了財報的美鋁,累計下跌8.71%。QUANTA服務、科天半導體、DENBURY RESOURCES以及泰瑞達跌幅也均在8%以上。跌幅榜前10位的個股還包括雅各布斯工程、美國鋼鐵、西南能源以及國際游戲科技,均跌去7%以上。納斯達克市場上,下跌個股的比例為71%,有6%的個股跌幅超過一成。
美國市場上的中國概念股也未能獨善其身,整體超七成下跌。其中,納斯達克市場上的中國概念股,下跌比例最大,達到74%。跌幅最大的個股是泓利煤焦,累計下跌超過三成。冠科電子、利華國際以及豪源集團跌幅均在兩成以上,居跌幅榜第2~4位。
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下跌比例近73%。其中跌幅最大的是普大煤業,4月7日~8日兩個交易日下跌超過38%。該公司遭到“董事長兼CEO Ming Zhao為了融資收購,2009年已經將在中國的運營實體(山西煤業)的49%股權出售并且抵押剩下的51%股權,該公司已經成為‘殼’公司”的質疑,目前正展開全面調查,美國證券交易所已于4月11日停止了該股的交易。東北石油跌去29.04%,居跌幅榜第2位。
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下跌比例相對較小,但也近64%。其中,僑興移動、廣而告之、美東生物、安防科技、華奧物種、希尼亞、中國教育聯盟跌幅超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