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幾個星期,創記錄的黃金價格反而讓投資者更加勇于入市,投入更多資金購買金條,甚至投資于風險更大的黃金衍生產品。隨著中國取代印度,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黃金產品買家,中國人的偏好也逐漸成為金價長期走勢的重要影響因素。
八月下旬,黃金期貨價格在達到了近1900美元的高度之后,大幅下跌至1760美元,這兩天創下了過去三年內黃金價格最大跌幅,而到了八月底,金價已經恢復到1820美元,而且保持回升勢頭。
最近一段時間,全球資產都在大幅貶值。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全球指數已經下降到了11個月以來的最低點,兩周時間就下降了15%。從四月份以來,全球主要股市總市值下降了約3萬億美元,幾乎相當于總市值的5%。在這樣不利的市場背景下,資金逃往黃金市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其價格最多又能上漲到何種程度呢?
黃金一直被視作對抗悲觀時代的最佳投資工具,無論是面對市場萎縮、政府債務危機、匯率下跌、通貨膨脹還是社會動蕩。但是,世界上就沒有絕對安全的投資品,黃金市場和其他任何投資市場一樣,也可能會面臨投機者的危脅,尤其是在期貨和衍生品市場。
2008年3月和2009年2月,黃金價格兩度突破1000美元關口,其后很快回跌;2009年底,金價沖上了新的高度;而到了今年五月中旬,美國14.3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被突破,對希臘政府的第二輪經濟援助又讓整個歐元區陷入了新的混亂,金價在這樣的背景下繼續上行,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早在1974年和1979年能源危機過后,通貨膨脹率都大幅上升,把黃金的實際價格推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點。如果認為當前的金價已經沒有了上漲空間,那就太幼稚了。以實際價格計算(扣除通貨膨脹因素),1980年的金價高達2400美元,當前的黃金價格,比當時還差了好大一截。
未來幾個月里,對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擔心將很可能會加劇。造成悲觀預期的因素包括:美國和歐洲經濟面臨的困難;日本的三重危機;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動蕩局勢;新興大國也需要加緊采取步驟控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以及可能存在的資產泡沫。
由于人們對美國和歐洲國家債務的擔心日益加劇,個人投資者會更加熱衷于貴金屬投資,而與此同時,全球各國的央行也會舍棄那些難以保值的貨幣,爭相購入更為堅挺的資產,尤其是黃金。
另外,黃金價格的上升,不止取決于有限的供給,也會受市場消費需求的影響。截止目前,印度紡織業和珠寶行業對于實體黃金的需求,今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在2011年中國春節期間,實體黃金的消費也是大行其道。到下個月,印度將會迎來結婚的高峰期,中國民眾也會放公共長假,這都會增加黃金的消費規模。
當然,金價也有可能會受到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尤其是當新的市場不穩定因素出現,導致對沖基金急于拋售黃金兌現的時候。在剛剛過去的八月底,投資者就見識了類似的狀況,由于對市場前景的擔心,金價經歷了一輪快速明顯的下跌。黃金遠不是投資的萬用靈丹。黃金和其他大宗交易品在對沖市場風險的時候,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但他們都無法徹底消除投資風險。
無論怎樣,考慮到當前市場對于美國、歐洲和日本市場陷入滯脹的擔心情緒,以及某些新興國家經濟硬著陸的可能風險,黃金價格很可能還會繼續震蕩上行。在厭惡風險的西方,這種狀態的市場通常會被認為風險過大,而在人們相信“富貴險中求”的東方,這倒可以看作是買入的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