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洲危機可能不會一兩年后才爆發,而是幾天之后就有可能爆發。一旦危機爆發,全球都將受到影響?!?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警告歐洲央行行長讓·克洛德·特里謝,現在必須購買意大利和西班牙國債。
種種跡象表明,這不是危言聳聽。
9月12日,希臘副財長薩切尼迪斯對希臘Mega電視臺公布,希臘資金僅可供政府運行至10月份。
看起來,實施財政緊縮是唯一能夠解決希臘財政危機的辦法。不幸的是,即使把希臘全國賣掉,也不足以償還全部債務。更不幸的是,危機正在加速向歐元核心國家蔓延。
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在今年8月就告訴西班牙工會領導人,西班牙經濟處于深淵邊緣。截止日前,葡萄牙、意大利、法國等國都相繼深陷債務危機,歐元的生存受到了嚴峻的挑戰。老虎基金創始人羅伯遜稱歐洲正處于“金融崩潰的狀態”。
很難理解的是,盡管受到房地產從繁榮到崩盤的嚴重打擊,西班牙依然是債務較低的國家,但其目前的基本財務狀況為什么會比英國政府的更差?
答案就藏在類似銀行擠兌這樣的麻煩當中。更準確地說,這種擠兌除了發生在這些國家的政府之外,還發生在他們的金融機構上。
產生擠兌的原因很簡單。無論什么原因,投資者擔心一個國家會發生債務違約,這種擔憂令投資者不愿購買該國的債券,或只是在利率很高的情況下才去購買。要在很高的利率下滾動發放債務,事實上會惡化該國的財政前景,使違約更可能發生。這樣,信心危機變成了一個自我實現的預言。接下來,還會引發銀行業的危機,因為一個國家的銀行通常會大量地投資于政府債務。
英國可能會慶幸自己至今還擁有發行貨幣權。如有需要,英格蘭銀行會介入并用新印制的錢來購買政府債務。這會導致通貨膨脹(盡管當經濟不景氣時,這樣做會否引起通脹還存在疑問),但通貨膨脹對投資者的威脅遠小于直接債務違約。
然而,西班牙和意大利已采用歐元,不再具有自己的貨幣。結果只能有一個—翹首期待他國援手。不過,他們可能都要失望了。
從危機的一開始歐元區的行動就非常緩慢。在希臘危機中,歐元區本應在去年5月就應該安排的紓困貸款直到今年2月才算拼湊齊。最近幾個月,隨著希臘信貸息差擴大,當權者不知所措,在國家、政府間和泛歐元區層面上展開爭執。這導致7月21日紓困聲明的反反復復,包括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的執政聯盟內部公開不和,德國挑起與其它歐元區成員國的爭端,以及各國政府與歐洲央行(ECB)爭執。
實際上,面對2萬億歐元規模的救助,讓·克洛德·特里謝肯定笑不出來,歐洲央行能力畢竟有限。不過,這倒給了道德說教者們一絲安慰,他們仇恨讓這些國家逃脫承擔所謂的財政罪行的想法。
最新消息是,歐盟輪值主席國波蘭認為歐債危機可能造成歐盟瓦解,甚至挑起對戰爭的恐懼感。這不得不讓道德說教者在內的所有人都停下來冷靜思考,誰才能拯救這場危機?
金磚四國?巴西財長吉多·曼特加表示,在9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會議之前,中國、巴西、印度和俄羅斯領導人將聚首華盛頓,聯合救助一事將成為他們討論的話題。
9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2011年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也承諾中國愿意對陷入困境的歐洲國家施以援手。不過,這個緩解債務纏身的歐洲政府壓力的新方法,只能暫解燃眉之急。在美國有失顏面的債務上限論戰后,中國已經強烈感受到美國違約的風險。此時,買進更加危險的歐債,也只能是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