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是水體質量的簡稱。它標志著水體的物理(如色度、濁度、臭味等)、化學(無機物和有機物的含量)和生物(細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棲生物)的特性及其組成的狀況。
水質的優劣是可以通過一定的物理或化學方法加以鑒定。古人因限于歷史條件,無論以水源來判別,以味覺、視覺來判別,還是以水的輕重來判別水質優次,都不無道理,但均存在不少的局限性和片面性。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科學地鑒定水質提供了條件。
鑒定水質的主要指標有:
(l)懸浮物,是指經過濾后分離出來的不溶于水的固體混合物的含量。
(2)溶解固形物,是水中溶解的全部鹽類的總含量。
(3)硬度,通常是指天然水中最常見的金屬離子鈣、鎂的含量。
(4)堿度,指水中含有能接受氫離子的物質的量。
(5)PH值,表示溶液酸堿度。
同時,通過鑒定可以健康飲用的水應滿足以下標準:
(1)不含有害人體健康的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物性污染;
(2)含有適量的有益于人體健康,并呈離子狀態的礦物質(鉀、鎂、鈣等含量在100mg/L);
(3)水的分子團小,溶解力和滲透力強;
(4)應呈現弱堿性(PH值為8~9);
(5)水中含有溶解氧(6mg/L左右),含有碳酸根離子;
(6)可以迅速、有效的清除體內的酸性代謝產物和各種有害物質;
(7)水的硬度適度,介于50~200mg/L(以碳酸鈣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