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底,由國務院、中央軍委下發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導意見》為通用航空的發展打開了“瓶蓋子”,私人及公務市場的爆發性需求將有望帶來通用航空業的投資熱潮。
根據相關統計,人均GDP達到2000美元時,汽車業會出現大發展,人均GDP超4000美元時,航空業就會大發展,這個數值今年就會達到。
民營資本果斷押寶
2010年春節,開著飛機回家過年,上海的福建籍地產商人鄒建明成了福建人春晚的談資。
同年“5.18”海交會期間,福州通用航空產業基地作為閩侯縣招商會的一個重大成果推出。據介紹,項目總投資4億元,總用地325畝。規劃建設航空機場、維修托管基地、展示銷售中心、飛行培訓中心、通航企業總部辦公樓及航空俱樂部會所,同時經營通用航空飛行培訓等業務。
資料顯示,項目由正陽集團投資運營,集團老板正是福建商人鄒建明。原來此前開飛機回家正是項目的一個事件營銷的造勢活動。公司人員介紹,此前的全程飛行耗費了300萬人民幣,安排行程的上海金匯通用航空公司隸屬于正陽集團。
根據規劃,正陽集團將在福建建立9個飛行基地,之前集團已經布局參與了江蘇泰州機場、浙江千島湖機場和上海高東機場的參股管理。相對于大手筆的鄒建明來說,通用航空領域在福建本土早就引起了當地民間資本的關注。早在2008年,福建海鷹通用航空公司就已經暗暗布局,報備成立。
看好通用航空商機的不僅僅是福建企業。2010年安徽鼎宏航空科技公司作為安徽當地第一家通用航空公司開始籌建。面對越來越擁堵的首都北京,已經有專家提出可以效法巴西首都圣保羅,開放通用航空市場。采用空中交通的方式,來緩解地面交通的壓力。
通用航空業帶來的千億商機
什么是通用航空?按照世界民航組織的定義,通用航空指的是在民用航空領域,除了運輸航空以外的一切飛行作業活動,都叫做通用航空。一般而言,民航航班飛行高良為10000米左右,而3000米以下正是通用航空最為活躍的區域。
一直以來,通用航空被視為投資的下一個金礦。據統計,2009年全球通用航空機隊規模30多萬架,其中美國就擁有22.4萬架,加拿大、巴西等國家通用航空機隊規模也在萬架以上。美國通用航空對其經濟貢獻1500億美元,占其GDP約1%,并帶動就業人數126.5萬,而我國通用航空應用市場份額僅17.9億人民幣,私人及公務市場剛剛起步。
據通用航空專家委員會預測,到2015年我國需要各類通航飛機約5840架,到2020年需要各類通航飛機約10260架,其中私人飛機、公務機及培訓等需求增長較快,而我國目前通用航空器規模僅約1000架,需求空間巨大;若考慮低空放開,尤其是私人及公務市場需求可能有爆發性增長,未來10年需求將可超過萬架。假設中國的6萬名億萬富豪中有5%購買私人飛機,則市場容量高達600億元。若考慮到后續的維護、運營、油料消耗,則市場容量更大。
低空領域開放確保投資信心
去年底,由國務院、中央軍委下發的《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導意見》為通用航空的發展打開了“瓶蓋子”。根據《意見》,4000米以下低空飛行無需報批,只需報備。
2010年之前的十年,由于政策限制的原因,國內的通用航空產業基本處于一個緩慢發展的階段。廣東、浙江兩省的商人,早在2005年開始就進入了擁有私人飛機的行列。限于低空管制的原因,多數飛機被束之高閣或者采用黑飛的方式進行。溫州商人朱松斌名下擁有的各種型號的私人飛機共10架,但僅有1架在國內正式注冊在案。提前15天的航線飛行報備,讓處理突發事件為目的節省時間的應急飛行基本成為泡影,不少有經濟實力的老板也因此而放棄購買或租用飛機的打算。
在十二五計劃明確鼓勵發展通用航空,拉動下—個經濟增長熱點的部署后,吉林、廣東、黑龍江三省低空開放試點首先進行。今年又一步在湖北、湖南、廣西與內蒙古東部擴大試點范圍,爭取到2015年全國低空全面放開。
低空空域放開刺激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敏銳的商人們嗅到了金錢的味道。2010年,擁有“天下第一村”美譽的華西村,花費9000萬購買了兩架直升機,推出“空中看華西”活動,并申請航線以機場為中心,半徑為4公里范圍之內,飛行高度在300米以下。目前,華西村已向國家民航局遞交申請籌建自己的航空公司。2010年珠海航展,國內首個飛機“4s店”在珠海出現。其后,在上海,北京順義也陸續籌建飛機4s店。有需求,自然產生專業化配套服務。中銀國際認為,通用航空業已到了井噴的關鍵時刻,投資機會將在傳統的通航服務如石油服務、飛行駕照培訓以及基礎保障體系如維修、培訓、FBO固定基地運營商等方面率先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