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在5月初結束了自2010年下半年以來的暴漲行情,但很多專家表示那到底經歷了這次重挫之后,市場能如投資者所愿嗎?大宗商品雖然短暫地進入調整階段,但長期看來仍有上漲空間。
5月份,一度高歌猛進的大宗商品價格急轉直下。現在投資者們不想再追問下跌的原因,而最想搞清楚的是:這是一次短暫的回調還是一個牛市行隋的終結?如果是短期的回調,將在什么時候止跌反彈?未來大宗商品的格局是怎樣的?對于未來行情是“牛”是“熊”,市場多、空觀點爭論不休。
廣發期貨福州營業部總經理助理吳亮亮的觀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表示,雖然大宗商品下挫是對前期巨大漲幅的合理回調整固,但大牛市的基本條件依然沒有改變。從長期來看,全球流動性過剩的局面也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不太可能得到徹底解決,大宗商品價格將依然處于高位。
牛市格調不改?
盡管業內認為,5月大宗商品的暴跌是有預兆的,但是對于震蕩將持續的時間以及震蕩后低走向,卻仍有不同的意見。金友期貨市場研究與開發部負責人李義杰是一個堅定的看空者。“在經歷這么長時間點上漲之后,商品價格已經上行到一個高位,要維持原有的價格需要不斷的資金投入,而現在各國的貨幣政策是逐步收緊的,沒有那么多的資金可以投入。”李義杰說。
從中國國內來看,“現在經濟的特點是:消費不振、庫存積壓、物流成本高漲。企業融資成本不斷上升,且考慮到通脹因素,因此政府不大可能推出新的積極刺激政策,最多是放松緊縮”,因此國內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也缺乏動力。他預計,接下來大宗商品價格會震蕩下跌,價格重心不斷下移,這個過程將持續到2012年底。
大陸期貨福州營業部分析師邱麗群則相對樂觀,認為國際大宗商品市場長期牛市格局未變。“能源、金屬等資源具有稀缺性,長期來看,總量只會減少,這就決定了其價格。”邱麗群說。而人民幣升值和美元貶值的趨勢不改,會刺激更多的投資者購買大宗商品進行保值。此外,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較快,投放的M2(廣義貨幣)只會呈增長態勢,充裕的流動性也會對大宗商品構成支撐。她預計,這輪下跌將持續3-5個月左右,今年下半年可能重拾升勢。
但是,對國內市場,邱麗群的觀點相反。她認為,目前央行不停地加息、調準,說明政府認為大宗商品短期的價格太高,這也決定了未來政府不可能放任商品價格上行。而且目前國內的工資水平不高,居民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購置房產和日用品,再加上政府提出“擴大內需”的經濟轉型,用于投資大宗商品的資金就很有限。不過,國內市場的走勢與國際市場息息相關,接下來國際市場的走勢也將影響到國內市場。
關鍵看美元
美元的強勢反彈是大宗商品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全球商品基本都以美元為計價單位,因此,美元貶值將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反之,則會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因此,美元的匯率走勢是市場漲跌最直觀的信號。
東吳證券宏觀分析師黃琳表示,近期美元的強勢反彈,主要是受歐洲債務危機重挫歐元的提振,以及歐元區加息預期的影響,但美國經濟數據的疲軟難以長期維持美元的上漲勢頭。由于歐元占美元指數的權重為57.6%,因此,美國與歐元區這兩大經濟體的經濟基本面和貨幣政策將決定美元的走勢。
美國經濟復蘇乏力,難以維持美元長期上漲。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房地產市場依然不容樂觀,截至2011年2月,美國房價格環比連續7個月下滑,并呈現進一步下滑趨勢,4月美國成屋銷售則下降0.8%;美國經濟的疲軟使就業市場也難以快速復蘇,4月美國失業率高達9%;從領先指標來看,美國制造業PMI連續兩個月下滑,4月服務業PMI更是下挫4.5個百分點;隨著6月美國量化寬松政策的退出及政策轉向的預期,美國經濟復蘇趨緩將難以支撐美元繼續攀高。
歐元區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在今年以來不斷加大,3月歐元區CPI高達2.7%,連續4個月超預期增長,歐洲央行有可能在三季度加息,而美國持續低迷的經濟數據則讓美國今年加息無望。若歐元區先于美國進入加息通道,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利差擴大將抑制美元反彈的力度。
美元反彈勢頭受阻,意味著大宗商品市場只是暫時進入調整區間,并未進入下行通道,隨著美元的走弱,大宗商品價格仍有可能繼續上漲。黃琳認為,今年下半年,美元的弱勢將支撐大宗商品高位運行,商品價格將在下跌的位置上上行。長期來看,世界經濟復蘇步伐依然堅定,大宗商品價格長期上升的趨勢并未改變。
寬松政策或延續
統計數據顯示,雖然美國的失業率在2009年10月達到10.2%后持續下降,但在今年4月失業率反彈回9%,高于此前8.8%的市場平均預期;今年1季度,美國經濟季度增長率僅為1.8%,遠低于去年同期的3.7%;此外,美國4月制造業產出出現0.4%的下滑,結束連續9個月增長的勢頭。經濟數據的不樂觀,進一步加重了美國延續寬松政策的預期。
5月18日,美聯儲的會議記錄顯示,公開市場委員會就量化寬松政策到期后的退出策略并未達成共識。同日,美聯儲還發布報告稱,美國經濟繼續適度增長,就業市場逐步改善,近期走高的通貨膨脹率是暫時現象,美聯儲會繼續將超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一段時間。
從數據來看,美國經濟復蘇基礎并不牢靠,加上標普公司日前宣布將美國的信用評級的前景評級從“穩定”降至“負面”,意味著將來標普可能調降美國的主權評級,美國債務的風險在上升。業內人士認為,美聯儲繼續執行量化寬松政策,主要是對其國內經濟復蘇前景存在擔憂,考慮到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失業率、經濟增長等主要經濟數據表現低于預期,美國國債已經接近規模上限,緩解債務壓力和降低高企的失業率是美國的頭等大事,如果不采取措施削減財政赤字和政府開支,美國的債務水平還將上升,若美國貿然退出超寬松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有可能再次出現下滑,美國政府將陷入困境。因此在沒有解決債務、失業率等問題之前,美國難以在短期內實施任何貨幣收緊政策。
若美國延續量化寬松政策,美元匯率將持續下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也將因此而保持升勢。此外,美元的貶值也將導致新興市場面臨輸入型通脹風險,新興市場國家為抗通脹將加大緊縮政策,將可能造成大宗商品需求放緩,并壓抑商品價格的上行。
吳亮亮表示,新興市場的通脹格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國不斷采取量化寬松政策所導致的,美國仍有很大可能采取進一步的量化寬松政策。在采取貨幣緊縮政策上,新興市場國家更為迫切一些,已采取較大力度的貨幣緊縮政策。
李義杰也認為,目前新興市場國家通脹嚴重,例如印度和巴西都已經分別加息,現在已經進入了緊縮周期。
面對全球特別是新興經濟體日益凸顯的通帳壓力,多個新興經濟體都采取了進一步的加息措施,以對抗處于多年高點的通脹。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多個亞洲新興經濟體紛紛加息。南美洲的多個國家也揮舞起了貨幣緊縮大棒。5月12日,智利和秘魯雙雙宣布加息,將基準利率上調至兩年高點。
由于新興市場國家采取一系列緊縮政策以及發達國家經濟復蘇的乏力,都對大宗商品的走勢形成了抑制。據了解,在5月份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之前,部分商品已經連續數月保持平穩或是小幅下挫。
需求帶動牛市?
業內人士認為,即使采取了緊縮政策,但新興市場國家的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仍將保持旺盛的商品需求。從中長期的角度看,全球經濟仍在持續增長,世界各國不希望經濟下滑,一旦出現經濟增速趨緩的現象,各國將紛紛出臺刺激經濟的政策,當全球經濟開始企穩回升時,對大宗商品將構成利好。
此外,由于大宗商品的市場存量有限,新興市場對于資源品仍有很強的剛性需求。自2003年后,中國已成為世界主要的資源進出口國,對原材料的需求連年遞增,已成為大宗商品的主要定價方,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中國通脹預期緩解,貨幣政策趨于寬松,將會帶動大宗商品進入新一輪牛市行情。
在全球普遍進入緊縮政策時,動蕩不安的貨幣體系也催生了對貴金屬的投資需求。在通脹預期未得到緩解的背景下,具有保值增值能力的黃金依然是投資者抵御通脹的第一選擇。隨著金價的穩定上漲,大宗商品價格也將隨之水漲船高。
世界黃金協會日前公布的2011年第一季度《黃金需求趨勢報告》顯示,全球第一季度黃金需求增長11%,黃金需求的地域和行業分布呈現多元化,并擁有強勁的基本面支撐,2011全球黃金需求將繼續保持穩健勢頭,預計各國央行將在2011年繼續凈購入黃金。此外,今年第一季度,作為世界第二大黃金消費市場,中國實物黃金投資需求同比增長超過一倍,達到90.9噸,超過印度85.6噸的需求水平,預計中國黃金需求量將在未來十年增長一倍,且不論長期還是短期,中國黃金需求前景都十分樂觀。
據了解,今年以來,各國央行都加大了黃金的購買力度。統計數據顯示,墨西哥央行近幾個月共購買了100公噸黃金,俄羅斯央行在3月份購買了18.8公噸黃金,同月,泰國也增加了9.3公噸的黃金儲備,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等國央行在2009年就開始了購入黃金的行動。
“通脹環境下個人投資者很多都會購買金和銀。由于各國政府都會買金,所以金價走勢會更穩健。”邱麗群表示,在目前通脹環境下,預計金銀價格將看漲,但是風險也很大,尤其是當美元反彈的時候。
吳亮亮認為,在未來全球通脹以及紙幣貶值的風險下,黃金是最好的選擇。在過去一段時間里,黃金是漲幅最大、最穩健的品種。因此,黃金的基本面要比白銀更好一點,在防止紙幣貶值、對沖通脹風險方面,黃金的表現要優于白銀。未來一到兩個月,黃金、白銀將面臨一定程度調整。預計黃金的調整幅度有限,建議投資者可以相機選擇低點進場。白銀的投機性較大,調整幅度相應也比較大,波動性也更強,需要謹慎投資。總體來說,黃金,白銀經過調整后,還會重拾上漲勢頭。建議投資者可以適當配置一定比率的黃金,比率可以在10%-20%之間。
李義杰則對貴金屬看空,他表示,“目前金價較高,買入的風險較大,不推薦投資黃金。當然,短線操作則另當別論。”
總結影響未來商品走勢的幾股力量
綜述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影響未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的首先是經濟基本面。邱麗群表示,現在全球經濟復蘇相對緩慢,“中國的經濟轉型的成果尚未顯現,而美國的就業數據仍然不佳,歐債危機尚未過去”,這些都影響到經濟的復蘇進程。“此前各國先后推出的經濟刺激政策只是推遲了危機的發生,但是現在在復蘇過程中就會表現出反復和曲折。此外,復蘇過程中還有通脹的干擾,甚至有些國家面臨著‘滯帳’的風險。因此,對經濟前景,我們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邱麗群說。
第二個重要的因素是美元的走勢。李義杰提出,要密切關注美國是否進入貨幣收縮的周期。邱麗群也表示贊同,但是她認為美聯儲現在的態度比較暖昧。因為目前美國的經濟復蘇很脆弱,因此美聯儲選擇既不退出QE2也不加息,但是這實際上意味著一種相對偏緊的貨幣政策。“如果美聯儲沒有推出QE3,那么美元可能短期出現反彈,畢竟已經跌了這么久。這就有可能導致大宗商品的下跌。”邱麗群說,“但是,長期牛市的格局還是不變的,因為長期來看,貨幣總是處于貶值的過程中。而美元的貶值是商品上漲的重要推動力。”
第三個因素是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中國、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仍在積極地擴張,并將需要更多的金屬、谷物和能源,而與此同時,這些原料的生產成本越來越高,這樣的事實并沒有改變。伴隨著經濟增長,這些國家居民的工資收入也會水漲船高,企業與居民的投資需求的增長可能成為上漲的主導力量。但是,目前的情形是,許多新興市場國家都面臨著嚴重的通脹,有些政府已經被迫進入貨幣緊縮周期。貨幣政策將影響市場的資金面,從而影響商品價格。不過,李義杰也提出,即使央行緊縮貨幣,仍然有民間游資的存在,這一部分資金仍然可能在一定階段炒作商品價格。
這三個方面的變量將左右著未來大宗商品價格的方向。但是,在目前不斷震蕩盤整的情況下,仍然難以辨明商品價格的下一步動向。大陸期貨福州營業部分析師艾繼征建議投資者,先持觀望態度,到6月底時再對大宗商品走勢作出判斷。因為那時美國的QE2已經結束,QE3是否會推出或者是否會加息,美聯儲應該會有一個表態;歐債危機能否化解也會出現信號;國內上半年的經濟調控也會有一個總結,下半年的政策也很可能出現一個定向……總而言之,大宗商品市場往哪兒走,可能在6月底做出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