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瓷器,我一直抱有很強烈的感情,喜歡它的“聲如磬,薄如玉,明如鏡”,為它數百年綿延不斷的文化折服,每每見到心儀的瓷器總有將它們買下的沖動,所以作為瓷器王國的景德鎮理所當然成了我的精神故鄉。這個春天,收拾好行囊,帶上滿心的向往,踏上了奔赴景德鎮的旅途。

感受街頭瓷文化
景德鎮自漢唐以來就以盛產陶瓷而著稱于世,有“瓷都”之美譽。在世界瓷都,感受濃郁的陶瓷文化,體悟中國悠遠的文化傳統精髓,來到瓷都,來到江南的春天,動手DIY一回,做一位前沿而時尚的旅游者,親手做一件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工藝品,是一件多么有意義的事情。
來到瓷器王國,要做的當然就是賞瓷器淘瓷器享受瓷器帶給你的愉悅感受。在景德鎮你與瓷器相關的所有愿望,都可以一一實現。
在景德鎮逛街,實在是件悠閑且愜意的事。因為不經意中就能發現陶瓷給這座城市打下的文化烙印。街上的路燈柱、紅綠燈竟然都是青花瓷做的。千百年來,景德鎮陶瓷業的興衰起落,留下了許多瓷文化精品及遺存。行走之間,俯首偶得的一些與瓷有關的景物,最能讓人眼前一亮:繪畫后即將進窯燒制的青花大碗在陽光下晾曬。之后,它們也許就是百姓捧在手里吃飯的碗、舀水的勺。在更多的百姓家里,陶瓷干脆被用作建材,那些精美的柱形陶器將圍墻裝飾得也別有風味……
體悟制瓷史
珠山龍珠閣自古就是景德鎮的象征,也是景德鎮的必去之處。建在珠山之巔的“龍珠閣”,幾經興毀,今天的6層仿明重檐宮廷建筑氣勢恢弘,巍峨壯觀。
在龍珠閣內參觀,會發現閣內的所有瓷器均為殘件。在古代,這些因種種原因被篩除下的不合格瓷器在指定地點由專人用專業工具將瓷器擊毀,以免流人民間。而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這些殘件都是由專家們在宮窯銷毀瓷器的遺址挖掘并復原而成的。但是從這些嚴重毀壞的次品中我們仍能看出當年瓷都制瓷工藝的精湛,不難想象,那些送入皇宮候府的珍品又是何等的鬼斧神工,美侖美奐。
感知景德鎮的制瓷歷史,還有—個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景德鎮陶瓷館。該館的展出內容分“歷史之部”,“新中國之部”和專題展覽廳,共展出瓷器2500余件。有五代的青瓷、白瓷;宋代的青白瓷;元代的青花瓷、卵白瓷、釉里紅;明代的青花瓷、五彩瓷、斗彩、各類顏色釉瓷;清代的數十類精品陶瓷。現代各陶瓷工廠、陶瓷研究所和陶瓷名家的作品也都有收藏。在這里,讓你不出大門一步就能賞編所有的瓷器風景。
“淘瓷”“制瓷”之趣
在景德鎮淘瓷器自然首選陶瓷街。古代的瓷器街位于市區麻石下弄,是明末清初景德鎮最為熱鬧繁華的一條街。現在著名的瓷器街,其一是位于市中心的蓮社南路瓷器街,其次是位于瓷都大道上的三河瓷器街。每條街都有國營、集體、個體瓷器商店數百家,各種珍貴名瓷異彩紛呈、琳瑯滿目。來景德鎮逛瓷器街淘寶,這個地方是絕對不能錯過的。
在市中心的蓮社南略瓷器街每天晚上還會有很多景德鎮陶瓷學院的學生拿出自己制作的創意小物件在街上擺攤出售,吸引來不少旅客的目光和贊賞。
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千年窯火不斷。在景德鎮的陶瓷歷史博物區、雕塑瓷廠明清園、瑤里風景名勝區等景點,不僅可以欣賞到精湛的陶瓷技藝,還可以自己動手制作瓷器。另外,景德鎮市內的多數陶瓷店也提供這種娛樂活動,收費標準為每人每次20元,制作的瓷器歸制作者所有。
除“瓷”之外
作為與古徽州文化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江南古鎮,景德鎮除了瓷器,秀美的山水和純樸的古村落當然是必不可少的。
在景德鎮市區就有一處古宅值得推薦,那就是樣集弄民宅,它是一條保存較完整的明代巷道,內有明代住宅多處,其中3號、11號兩幢建于明成化年間的民居最具特色。
在景德鎮之外,美景與人文氣息濃重的古鎮當然遠不只此。因白居易的“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而聞名全國的浮梁,和素有“瓷之源、茶之鄉、林之海”的美稱的瑤里都是為景德鎮錦上添花之處。
此外,燦爛的陶瓷文化和茶文化也造就了歷史上的“望縣”浮梁,其縣署品級曾經為五品,高出一般縣署2級(一般縣為七品)。現在的浮梁依然保留著全國唯一的五品古縣衙,有“江南第一衙”之稱。

在浮梁除了五品古縣衙,還有香醇可口的浮紅茶和經世難尋的千年瓷壇,宋代佛塔——紅塔;氣勢宏偉的古城門樓;堪稱世界一絕的歷史文化長廊;體現喜慶浪漫的千禧良緣廣場;曲徑通幽的千年古井;充分展示陶瓷文化的精品陶瓷館魁星閣;在建的寶積寺和韻湖……
而遙里鎮也堪稱景德鎮的勝跡。在中國,無數人都知道景德鎮;在江西,無數人也都聽說過瑤里。其建鎮于西漢,遠在唐代中葉,這里就有生產陶瓷的手工作坊,是江西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
古鎮不大,群山環抱,逶迤清亮的瑤河穿鎮而過,將小鎮一分為二。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而在瑤河觀魚卻是當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灰白色調的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在瑤河兩岸,飛檐翹角,粉墻黛瓦,掩映在青山綠水之中。
這個美麗的地方除上述佳地外,還展示著精湛徽派“三雕”藝術的獅崗勝覽老屋;被稱作古徽州大道上最繁華商業街之一的明清商業街;曾是新四軍瑤里駐地的敬意壇以及古窯址、徽州古道……都向人們無聲地述說著古鎮輝煌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