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進行調研,結合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和實施原則,對西安世園會當前的經濟社會影響狀況進行剖析。科學評價西安世園會可持續發展的當前狀況,指出世園會對西安市經濟發展的拉動,國際影響力的增強和民眾自豪感的提升;預測其對西安市經濟社會發展建設,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傳播有著深遠影響。通過分析發現了現存問題,同時引出了關于如何延續世園會效應的新議題,并給出了合理化建議。積極推廣3R化(少使用、再利用、再循環)活動的理念,提倡環境低負荷的交通組織,強化環境教育活動,要重視可持續發展內涵的研究與延伸,大力弘揚世園精神,加強世園會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的探討研究。
關鍵詞: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可持續發展;影響;建議
中圖分類號:C912.69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24-0105-03
一、緒論
(一)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
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于2007年9月,由世界園藝生產者協會在第59屆大會一致審批通過。此次博覽會的主題為:天人長安,創意自然——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可持續發展定義及在西安市辦園藝博覽會中的體現
聯合國于1983年成立了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Com
mission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UNCSD),該委員會在1987年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首次對可持續發展做出了全面、詳細的闡述,并給出了權威性的定義: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可持續發展包含多方面含義,每層含義在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中都有所體現。
1.側重于自然方面
在側重自然方面可持續發展被定義為:“保護和加強環境系統的生產和更新能力”,其含義為可持續發展是不超越環境、系統更新能力的發展。在西安世園會中的表現體現在園區的選址建設以及世園會舉行過程中的運行管理對周邊環境的總作用。
2.側重于社會方面
在側重社會方面可持續發展被定義為“在生存于不超出維持生態系統涵容能力之情況下,改善人類的生活品質”。在西安世園會中的表現體現在世園會的舉辦對西安市人民生活滿足感,生活品質的總影響。
3.側重于經濟方面
在側重經濟方面,愛德華-B·巴比爾(EdivardB.Barbier)在其著作《經濟、自然資源:不足和發展》中,把可持續發展定義為“在保持自然資源的質量及其所提供服務的前提下,使經濟發展的凈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在西安世園會中的表現體現在世園會籌備、舉辦過程中招商引資,帶動相關產業鏈發展,對西安市經濟發展產生的總的促進效應。
4.側重于科技方面
在側重科技方面,斯帕思(Jamm Gustare Spath)認為:“可持續發展就是轉向更清潔、更有效的技術——盡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封式’工藝方法——盡可能減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的消耗”。在西安世園會中的表現體現在世園會展示的新技術以及對節能減排的總促進效果。
(三)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遵循的原則[4]及在本論文中的應用
1.公平性原則
是指機會選擇的平等性,具有三方面的含義:一是指代際公平性;二是指同代人之間的橫向公平性,可持續發展不僅要實現當代人之間的公平,而且也要實現當代人與未來各代人之間權利與義務的公平;三是指人與自然,與其他生物之間的公平性。
2.可持續性原則
是指生態系統受到某種干擾時能保持其生產率的能力。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系統可持續性的保持,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可持續發展使得人們必須根據可持續性的條件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態可能的范圍內確定自己的消耗標準。因此,世園會應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保持適度的人口規模,處理好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的關系。
3.和諧性原則
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旨在促進人類之間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倘若人人都能真誠地按和諧性原則行事,那么人類與自然之間就能保持一種互惠共生的關系,亦唯有如此,可持續發展才可能實現。
4.需求性原則
人類需求是由社會和文化條件所確定的,源于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決定的結果,與人的價值觀和動機密切相關。可持續發展立足于人的需求而發展人,強調的是人的需求而非市場商品,旨在滿足所有人的基本需求,向所有人提供實現美好活愿望的機會。
5.高效性原則
高效性原則是指人類整發展的綜合和總體的高效。不僅僅根據其經濟生產率來衡量,更重要的是根據人們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的程度來衡量。
6.階躍性原則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的需求內容和層次將不斷增加和提高,因而可持續發展本身隱含著不斷地從較低層次向較高層次的階躍性過程。
7.原則在西安世園會中的應用
本論文將運用公平性原則,可持續性原則與和諧性原則分析西安世園會,得出其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體現,并做深入探究。然后根據需求性原則,高效性原則和階躍性原則對西安世園會的可持續發展效應進行評估。最后,在整體的分析基礎上找出存在問題和不足,提出建議。
二、西安世園會對西安可持續發展的影響
通過結合可持續發展的定義與原則,對西安世園會進程與收效的分析得出世園會的舉辦于西安發展而言,不僅具有積極的現實促進作用,也將產生長遠而深刻的影響。
(一)舉辦世園會為西安帶來前所未有的新變化,并產生深遠影響
世園會正式對經濟社會的積極影響集中表現為:打造了西安的新形象,拉動了經濟強勁增長,推動旅游業蓬勃發展,促進了現代服務業全面升溫,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大幅提升了區域價值,培養并引進了大批優秀人才,強有力地激發了全體市民的城市榮譽感。
(二)世園會集中體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且緊扣世界環保主題
本次西安世園會園區的建設本身是生態文明的生動實踐,提出和強調“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造園理念,并在策劃、規劃、設計和建設中,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將當今生態建筑的最新成果在世園會中綜合運用,建設一座“零消耗、零排放”的生態建筑群。同時,將開辟專區,建設生態烏托邦,集中展示當今生態、節能、環保方面的新技術與新產品,讓人們能夠充分了解并切身感受當前世界先進的生態環保理念和科技成果,緊扣世界環保主題,傳播生態、節能、環保理念。
(三)提出延續世園會效應需要重視和研究的幾個新問題
根據重大節事在歷史中的發展規律和效用可知,重大節事的后續效應大于籌辦期的投資效應和展期的需求效應,整體效應大于局部效應。因此,如何延續西安世園會效應,充分利用并放大“世園優勢”與“世園機遇”,最大限度地將舉辦世園會帶來的豐富資源轉化為推動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優勢,需要加強對其的思考和研究。在制定政策中,要重視世園理念及其內涵的研究延伸,使其理論化、系統化、具體化,指導并引領城市發展;積極推廣3R化(少使用、再利用、再循環)活動的理念;提倡低負荷的交通,通過這些努力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總結世園會籌辦和運營經驗,將其中環保節能的好方法和新手段推廣運用到城市建設管理的各個領域和多個環節;進一步加強世園會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的探討研究,努力把世園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最大化;確保后世園時期經濟社會持續發展。
三、延續世園會效應需要重視和研究的幾個問題
如何延續西安世園會效應,充分利用和放大“世園優勢”與“世園機遇”,最大限度地把舉辦世園會帶來的豐富資源轉化為推動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優勢,需要未雨綢繆,加強研究。
(一)人類活動3R化(少使用、再利用、再循環)
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生態系統可持續性的保持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可持續發展要求人們根據可持續性的原則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態條件允許的范圍內確定自己的消耗標準。因此,人類應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應該在西安世園會的規劃設計與建設中倡導3R化(Reduce、Reuse、Recycle)活動的理念,積極采用易于組合、拆卸和再利用的標準展出單元形式。此外,還應積極考慮將會場的垃圾進行分類回收再選用,有效減少西安世園會中不必要的浪費,同時積極推廣節能環保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二)創造環境低負荷的交通條件
積極為參觀者創造更多、更便利的公共鐵路交通,促使參觀者多采用公共交通手段出行,節能減排,如積極利用對沿線環境影響較少的鐵路。應投放高效的低公害效力型交通工具服務于會場內交通,如21世紀型巴士—燃料電池混合電路巴士,利用有效利用詳細的交通信息,緩和交通擁擠。通過這些努力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積極倡導人民的節能低碳生活。
(三)強化環保教育活動,宣傳可持續發展戰略
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旨在促進人類之間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呼吁廣大人民群眾真誠地按和諧性原則行事,打造人類與自然之間就能保持一種互惠共生的關系。
西安世園會可被用于更多公眾活動,通過舉行各種活動和展示,給參觀者提供在娛樂中學習,在娛樂中思考的機會,共同探討保護地球環境以及其他諸如此類的問題。同時還可開展各種參與和體驗型環保教育活動,如世園會舉辦前的前期工作規劃,舉辦期間的各種環境展覽,使宣傳教育工作在世園會結束后仍能繼續進行。
(四)政府在決策中要注意世園會理念的延續
本次世園會以“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倡導“綠色引領時尚”,集中展示了綠色、生態、節能、環保的生活理念。園藝展覽和場館建設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讓世人直觀了解和感受到世界先進的生態環保理念;簡約的儀式、不舉行大慶典、節儉辦園、有效調整運營和參觀方式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徹和落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發展理念等。這些理念,可更好地指導西安城市的發展
(五)加強世園會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的探討研究
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平臺和機遇,而世園會的舉辦正是加快西安發展的重大機遇,在加快產業發展、生態建設、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城市建設管理創新、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等方面都已經或正在產生積極效應,且效應將持續若干年,我們需要深入研究世園效應,助力西安發展。堅持綠色發展,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運用世園會所探索的城市建設管理機制,緊緊依靠市民群眾,集中各方智慧力量,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提前謀劃后世園發展,研究如何延續、放大和轉化世園的后續效應,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努力把世園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最大化。
(六)轉型世園會的后續發展
為了保持世園會的持續影響,需要從單純的基于特殊事件活動視角的策劃,轉變為與其他旅游活動或是區域旅游的聯合推廣,進一步將其轉變為常規的旅游產品。因此,西安世園會應在積極展現園藝主題的前提下,盡力展示古都人文內涵和歷史風貌,聯合原有的品牌旅游產品,重新定位、整合。同時,需要突出城市濱河生態區的特色,推廣城市生態和休閑度假性旅游產品;進一步調整世園會周邊用地的性質和功能,加強灞生態區、灞橋區和國際港務區的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和交通建設,嚴格控制開發強度,防止水泥森林的出現,完善西安城市旅游形象。
總結
本文通過對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至的運作情況及其產生影響的收集,結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及實施原則,對西安世園會做出了詳細評介。世園會對經濟社會的積極影響已開始顯現,拉動了經濟強勁增長,大幅提升了區域價值,激發了市民城市榮譽感。并對世園會在西安市經濟社會發展,生態建設,和國際化方面的未來影響做出了預測。西安世園會將對西安市的經濟、文化、生態將產生深遠的影響,明顯提高城市經濟實力,國際影響力,市民榮譽自豪感,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廣泛傳播。同時,也從分析中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和新生的問題和啟示。提出了如何延續西安世園會效應,充分利用和放大“世園優勢”與“世園機遇”,最大限度地把舉辦世園會帶來的豐富資源轉化為推動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優勢的新議題。最后,本文通過結合我們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和實施原則,對這一新議題給出了合理化建議。總結為積極推廣3R化(少使用、再利用、再循環)活動的理念,提倡環境低負荷的交通組織,強化環境教育活動,要重視可持續發展內涵的研究與延伸,重視世園精神及其內涵的挖掘提煉,要重視世園會籌辦和運營經驗的總結運用,加強世園會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的探討研究。積極面對后世園時期可能出現的“低谷效應”。西安世園會應在圓滿完成正常展會功能的基礎上切實搞好會后的延續工作,將世園會的資源、影響繼續最大化利用,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William M. Nelson,Green Chemistry and the Path to Sustain
able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 in Green Chemis
try, Chapter 2, 2004:7-21.
[2]Joseph Fiksel,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Industrial E
cology,Advancing Sustainability through Green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Chapter 2, 2002:13-29.
[3]http://www.expo2011.cn/2010/0914/1002.html[EB/OL].
[4]http://wenku.baidu.com/view/21f47feb551810a6f52486fe.html[EB/OL].
[5]龔建華. 論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與概念[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1996, 6(3),5-9.
[6]顧基法. 評價方法綜述,科學決策與系統工程[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22-26.
[7]蔣耀.基于綜合評價理論的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8,(4).
[8]王世超,嚴艷.中國三大園藝博覽會的對比分析[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0,(26).
[9]吳志強,干靚.世博會選址與城市空間發展[J].城市規劃學刊,2005,(4),10-15.
[10]陳浩,陸林.北京奧運會與上海世博會旅游效應及對比分析[J].經濟地理,2003,(6),845-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