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個完整和有效的理論教育傳播實踐活動系統,既要有主體對思想信息的傳播活動,又要有客體自覺和有效的接受性,這是教育傳播活動實現目的、取得效果的基本保證??腕w即受眾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社會性的人,受思想觀念、所處環境、心理狀態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呈現出多重特征。
關鍵詞: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受眾;考察
中圖分類號:D6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24-0013-02
哲學視野中的客體,是與主體相對應的,是同主體認識和實踐活動有功能聯系并被具體指向的東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傳播活動過程中的客體是指理論教育傳播的對象,即受眾,它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思想信息的接受者和實踐者。一個完整和有效的理論教育傳播實踐活動系統,既要有主體對思想信息的傳播活動,又要有客體自覺和有效的接受性,這是教育傳播活動實現目的、取得效果的基本保證??腕w對教育傳播活動的接受性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主體自身的人格力量及其傳播的思想觀念的真理性和說服力,是提高接受性的前提條件;客體自身的主觀因素如心理狀況、認識水平、思想品質、個性特征等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本文擬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傳播活動中的客體即受眾作為研究視角,對受眾特征進行理論探討。
受眾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社會性的人,受思想觀念、所處環境、心理狀態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受眾呈現出多重特征。
一、受眾的復雜性
受眾由于生活范圍廣闊,層次眾多,所受的外界影響復雜,因而呈現出一種復雜性特征。不同受眾的政治覺悟有高有低,即使是同一受眾其思想也存在矛盾性,在他的思想觀念中既有積極的成分,也有消極的因素;既有正確觀念,也有錯誤意識。譬如當代中國的政治意識的本質是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意識,同時又受傳統政治意識的影響。馬克思主義作為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經過社會主義政治意識載體的傳播,已日益占據主導地位。然而,任何形態的政治意識都以傳統政治意識作為新政治意識的生長點,由于我國的社會主義是在封建傳統的社會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傳統政治意識中與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政治意識具有相通性的精華內容,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逐漸演變為社會主義政治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使馬克思主義政治意識不斷充實豐富。同時,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由于意識形態具有的獨立性和歷史繼承性使得傳統政治意識中的消極因素,并沒有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而迅速消失,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的心理態勢、思維模式以及許多封建主義的心理積淀并沒有很快消除,正如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形象的比喻:“一切已死的先輩們的傳統,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盵1]585恩格斯也曾經指出:“舊氏族時代的道德影響、傳統的觀點和思想方式,還保存很久,只是逐漸才消亡下去?!盵2]116此外,改革開放后,多種經濟成分的發展,利益群體日益多元化,反映不同利益群體的政治文化也日益復雜起來,特別是西方政治意識有目的的滲透和影響,使得當代中國的政治意識更顯復雜[3]11-13。因此,要鞏固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就必須對受眾的特征全面把握,對各種情況一一分析,從而立體地、動態地掌握受眾復雜的思想狀況,“因材施教”。列寧曾引用考茨基的正確觀點,來說明理論教育方法“應該因人而異”,“對馬車夫講話應該不同于對水手講話,對水手講話應該不同于對排字工人講話?!盵4]236有針對性地開展大眾化的傳播活動,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二、受眾的不平衡性
這種不平衡性的表現是多方面的。
地域差異。人和環境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這種關系決定了環境對人的思想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大影響。但是,由于各地環境的不同,對人的影響也是不同的,我國雖然地域遼闊,但人口多、底子薄,發展極不平衡。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差距形成新的不平衡,沿海城市與內地、邊遠地區的差距呈現擴大態勢,社會結構的二元性造成了城市和農村的差異,民族地區與非民族地區之間也存在差別,這種環境的不均衡,造就了政治思想在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表現和不同的發展。
價值取向差異。不同階層和社會團體對主導政治思想宣傳的情感、態度、取向不同,表現出差異性。雖然剝削階級作為階級已經被消滅了,各種社會主義的利益群體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階級差別和社會分工仍然存在,不同階級、階層和團體,對政治活動的感受、情感、價值觀念和態度不同。加之,社會成員的民族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政治經驗不同,導致他們對政治體系的認知、信任感和好惡各異。
利益差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利益上的調整加劇了社會成員心理上的不平衡性,改革所帶來的利益群體的分化與組合,出現了新的利益格局。社會成員獲得利益多寡、先后的差異,決定了他們對各種權力的要求以及對各種政治活動的態度、情感和評價標準大相徑庭。
三、受眾的層次性
在《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的任務》(1897年)中,列寧第一次對理論教育客體作層次上的區分,指出“我們的工作首先和主要是針對城市工廠工人的,但絲毫不意味著放棄其他工人階級和群眾”[5]430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的客體由于不同的年齡、地域、民族、接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也決定了其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傳播接受的層次性。具體表現為:
其一,從年齡角度看,受眾可分為兒童、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五個層次。年齡雖與一個人智識的發展不成正比,但在通常情況下,它也可以作為衡量一個人知識多少、能力強弱、經驗豐富與否和思想是否成熟的重要參數。因此,如果對受眾不加區分,所有年齡層次都采用相同的大眾化傳播方式,其效果可想而知。
其二,從思想素質上看,人們由于自身的世界觀、接受理論教育的程度、參加實踐活動等情況的不同,也表現出差異性。受眾思想素質的高低是我們確立大眾化傳播目標,選擇大眾化傳播內容和大眾化傳播方法的重要依據,從層次上認識受眾的思想素質,有助于大眾化傳播活動的有效開展。
其三,從知識水平上看,也表現出極大的差異性。由于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人民群眾接受教育的程度呈現出層次性,從而其思想意識水平也呈現出層次性。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教育過程中,我們應根據受眾不同的教育層次進行有區別的傳播,在大眾化傳播活動中,我們應當明確思想意識水平較高的部分最容易接受先進理論,首先應當讓他們接受理論教育,如大學生作為知識分子的一部分,是思想意識水平較高、較活躍的部分,我們的傳播者可首先考慮在大學普及顯性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對知識水平較低的部分,如中小學生和高中以下的普通民眾,可以采取隱性教育,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
四、受眾的變化性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事物是不斷運動變化的,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受眾也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表現為他們的思想意識、認識水平、心理特征等諸多方面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諸如教育環境、輿論環境、家庭環境等等,傳播者必須時刻關注社會的總體輿論環境,因勢利導;創設良好的傳播環境,培養馬克思主義的主流意識;重視社區建設,維護社會的總體和諧。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楊海蛟.政治意識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4]列寧.俄國社會民主黨人中的倒退傾向[M]//列寧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列寧.俄國社會民主黨人的任務[M]//列寧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Popularit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t theory of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dience
TANG Bi-Jun
(Bijie Institute of Marxism-Leninism Department,Bijie 551700,China)
Abstract: A complete and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of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education system, which requires both the main body of ideas and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ctivities, but also have to accept the object of conscious and effective, this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the basic guarantee of results achieved. Object that the audience is a social initiative of the people, by the ideas, their environment,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multiple factors, showing multiple features
Key words: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Audience;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