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哈爾濱被聯合國授予“音樂之都”的稱號,標志著世界上對于哈爾濱音樂文化事業、音樂生活的認同、贊揚和肯定。
本文就哈爾濱正在研究制定的“十二五”規劃中如何堅持發揚城市音樂文化特色、進一步建設音樂名城談幾點建議:
一、堅定突出音樂特色的城市文化建設目標,明確“十二五”期間音樂事業發展的重點
哈爾濱市自建城初期,便在外來文化的影響下,在中國較早出現市民性的西洋音樂文化。哈爾濱產生過國內最早的交響樂團和音樂學校等音樂專業組織。解放后,國內的所有交響樂團中都會有大量的是哈爾濱籍的演奏員。哈爾濱人喜愛音樂由來已久,近代,曾出現過金鐵霖、李雙江等大師級的音樂教育家和歌唱家。
哈爾濱之夏音樂會是較早的城市地方音樂文化節日,曾與“上海之春”、“廣州羊城花會”并稱“國內三大音樂節”,而惟“哈爾濱之夏”堅持了50年30屆辦到現在,并成為國內舉辦屆數最多、堅持時間最長的音樂盛會。
特別是自1996年由國家文化部和哈爾濱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以來,每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都舉辦全國音樂賽事,全國各省、市的音樂家的參與使哈爾濱之夏音樂會的規模和質量有了大幅的提高,使哈爾濱作為音樂城在國內頗有影響和吸引力。
改革開放以來,音樂對外交流是哈爾濱的一項經常性活動,除每年都有國外音樂家和團組來哈訪問演出外,哈市的音樂藝術團隊多次地與亞洲、歐洲、美國等音樂團隊進行交流演出。哈市的合唱團曾在意大利國際合唱比賽中獲金獎;交響樂團曾走進維也納的金色大廳;我市的音樂家在芬蘭、拉脫維亞、匈牙利、韓國、臺灣等地演出均受到熱烈歡迎。
在哈爾濱市社會轉型、經濟轉軌帶來的各種各樣的困難時期,哈爾濱人民樂觀地以音樂藝術溫潤心靈、舒緩壓力、涵養人生,豐富平凡的生活,豐富精神世界。沒有出現過任何騷亂和盲動。
百余年來,音樂已成為哈爾濱人民重要的生活內容,成為這座城市顯著的文化特色,成為哈爾濱的顯著標志。哈爾濱是個熱愛音樂的城市。哈爾濱人以城市音樂事業的每一點發展而歡欣和自豪。
哈爾濱城市文化未來發展應該堅持和弘揚這一傳統,確定在全面推進城市文化發展中以發展音樂事業為重點,把哈爾濱辦成世界音樂名城這樣一個奮斗目標。
在“十二五”期間(也可把“十三五”考慮在內),哈爾濱的音樂事業的發展重點筆者建議如下:
1.專業隊伍的建設要以交響樂、歌劇為重點
哈爾濱市音樂事業與全國、全省比較,長項在于歌劇和交響樂方面。一是這方面歷史較長;二是屬國內較高水平,陣容比較整齊;三是這方面的愛好者多,鑒賞水平高。因此,潛心發展歌劇、交響樂事業是哈爾濱音樂城建設的重要內容。
2.以青少年為重點,全面提高城市全民音樂文化素養
有計劃地以青少年為對象普及音樂知識,更廣泛地開展青少年喜聞樂見、愿意參加的音樂活動,培育、提高全市青少年的音樂素養、音樂興趣,并開發他們音樂方面的天賦。這是一項音樂城建設的百年大計。
3.以提高合唱藝術水平為重點,豐富群眾音樂文化生活
目前“合唱”已成為倍受哈爾濱人喜歡的音樂活動。如江邊、廣場、社區、學校、機關、企業常年都有合唱團的活動。很多合唱團的團員是經過考試選拔進入的,合唱藝術在較高水平。
哈爾濱每兩年要舉辦一次“合唱藝術歌會”。每年都有大量的合唱團參加比賽。要以比賽評比標準為導向,逐步引導哈爾濱群眾合唱藝術普遍提高。五年內,要使絕大多數合唱團的演唱藝術技巧有較大提高,也使市民對于合唱藝術的欣賞水平有較大提高。這也是一項音樂城建設的基礎性工作。
二、加快城市音樂文化事業方面的基本建設
音樂文化設施建設是建設音樂名城必不可少的。對于哈爾濱市的音樂文化設施建設筆者建議如下:
1.對在建的文化設施,考慮未來發展,不留遺憾
當前已列入規劃建設的一批文化設施中有大劇院和音樂廳。這些設施應該從現在起就有音樂專業人士的介入。
大劇院的建設。現在恰逢藝術表演院團改革,要選拔和保留那些對于演出經營、舞臺管理等方面有豐富經驗和很好潛質的人集中培訓,參與籌劃劇院的建設和未來運營。特別是對于保證大劇院上演當代歌劇功能的落實有重要的意義。
新的音樂廳的建設。目前文化部已經確定每隔兩年在哈爾濱之夏音樂會上舉辦全國聲樂比賽。新音樂廳的建設就應該充分考慮到將來是否可以作為“全國聲樂比賽”的專門場地。那么在建設時就要盡量滿足聲樂比賽所需的一切條件,包括電視直播的條件,把音樂廳建設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聲樂比賽場地。
2.“十二五”期間建設開辦一批音樂類的文化設施
根據建設音樂名城的目標,建議在哈爾濱市增設:“哈爾濱音樂博物館”、“哈爾濱音樂圖書館”、“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展覽館”、“哈爾濱音樂名人館”等等。這些設施不一定非要一律建設新館,可以把城市中位置適合、較有特色的老建筑改建成上述博物館。當前不能增設的,可以先組織前期的論證籌備工作。
3.建設幾個音樂廣場和一個音樂主題公園
目前群力新區已經建設一個音樂廣場,投入很大,很有規模。隨著群力新區人氣漸旺,預計這個音樂廣場將會大放異彩,大有作為。在全市的各區都應該有這樣的廣場。太平區曾建設過一個音樂廣場,很受百姓歡迎。可是后來不見了。有了音樂廣場這種平臺,群眾的音樂文化生活才有著落。
哈爾濱很適合建設一座音樂主題公園。這個公園最好是把中外音樂經典和當代高科技手段相結合,迎合人們時尚的休閑、娛樂品位,創辦一個有豐富音樂內涵的音樂游樂園。
4.增加有音樂內容的街頭雕塑
中央大街的幾件銅雕作品十分成功,惹人喜愛。太陽島上的銅鋼琴也十分受人歡迎。很多市民和外地游客都要到此游玩關拍照留念。
“十二五”期間,可以再向全社會征集新的銅雕作品設計,通過市場化、商業化的運作,點綴在城市街頭,成為城市的文化特色標志。
三、開展好全市性音樂活動
1.辦好“哈爾濱之夏”音樂會
“十二五”期間,將舉辦三次“哈夏”音樂會。根據以往的工作經驗,文化活動搞好不難,最重要的是有很多工作需要全市各部門積極配合。各方面一起努力,會把“哈夏”這一品牌做得更好。自國家文化部介入“哈夏”之后,每屆全國兄弟省市都積極參與。辦好“哈夏”對于我市音樂城建設可以說是重中之重。
2.提高“合唱藝術歌會”的藝術水平
合唱藝術歌會作為“哈夏”間歇年的重大音樂文化活動已經七屆,以現在哈市群眾合唱活動的參與熱情和訓練水平看,“合唱藝術歌會”面臨新的突破。“十二五”期間,要加大輔導力量,在曲目難度、合唱演唱技巧上增加難度要求,推動哈爾濱市合唱藝術水平的不斷逐年提高。
3.辦好各類器樂比賽
每年要舉辦全市性的管弦類器樂比賽一項或兩項。吸引、發現器樂演奏人才。對于達到一定水平的要有專項統計并建立人才檔案。
4.每年要辦好“歌劇”、“交響樂”的公益演出季
哈爾濱市的文化消費能力較低。往往對于音樂藝術愿意欣賞,不愿意買票。特別是“歌劇”、“交響樂”,演出成本很高,如果是商業演出,票價比較昂貴。是否可以每年以政府購買形式為群眾公益演出“歌劇”、“交響樂”(可以采取補貼票價的形式),以低票價售票演出。
演出單位當然以哈市的音樂團體為最好,也可以請國內國際的優秀團組來哈市演出。
四、制定一些扶持發展城市音樂文化事業的特殊政策
為了實現音樂名城建設這一目標,可以自行制定一些有別于全國其他城市的地方政策,比如:
1.規定把音樂課延伸到中學階段,即:小學、初中、高中都可開設音樂課程。這樣,到了高中,每個學生就應該具備了較高的音樂方面的知識和能力。這也是符合提倡素質教育目的的。
要請專家精心設計編寫教材,力求扎扎實實地在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和音樂能力。使音樂能力成為哈爾濱市青少年明顯長于其他城市青少年的優勢,以增加學生國內國際音樂類院校的入學比率,從而逐漸成為國家音樂苗子人才的基地。
2.鼓勵、扶持音樂類文化產業的創業和發展
政府投入引導資金,開辟音樂類的就業渠道。對于從事音樂類企業的可給予一定的優惠,對于音樂創造含量較大的(如作曲)音樂工作室的可考慮減免一定的賦稅。對于音樂教學、樂器修理、音樂類演出等都可以分別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對于創意好、有可能有產業發展前途的音樂事業或企業,政府可給予資金支持。
誠然,目前哈爾濱市城市建設百業待興,不可能指望一下子拿出大量資金,急功近利地大搞音樂城建設。但是,把建設音樂名城確定為哈爾濱市的建設目標,增加一些緊迫感、責任感,增加一些努力和堅持,做到重在建設、注重積累、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應該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藝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