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于協整檢驗和格蘭杰因果檢驗的方法。研究了1985-2009年陜西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通過研究發現,陜西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且兩者的因果關系是經濟增長是引起能源消費的顯著的Granger原因,而能源消費不是引起經濟增長的Granger原因。
關鍵詞:經濟增長;能源消費;協整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24-0087-02
一、問題的提出
陜西省既是能源生產大省,也是能源消費大省。2008年,全省能源生產總量22935.63萬噸標準煤,占全國8.8%。消費總量7219.35萬噸標準煤,占全國2.5%,比上年增長8.7%,低于當年GDP增速6.9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彈性系數為0.56,比上年下降0.08個百分點。研究陜西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與能源消費關系,對于陜西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基于協整檢驗以及格蘭杰因果檢驗,對陜西省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之間的關系進行探求。
二、陜西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關系的研究
1.序列平穩性檢驗
采用陜經網和中國統計局信息網1985—2009數據,經濟變量選取陜西國內生產總值,量綱為人民幣億元;能源變量選取能源總消費量,量綱為標準萬噸煤。為了避免“偽回歸”的現象,需要對時間序列lnsny和lnsgdp的平穩性做出判斷。在進行平穩性檢驗的時候,本文主要利用ADF檢驗法。利用統計軟件Eview6.1對序列lnsny和lnsgdp及其差分序列進行檢驗(表1)[1]
表1 lnny和lnGDP單位根檢驗
從表1可以看出,能源和GDP兩個序列兩個都是一階單整I(1)。
2.協整性分析
對時間序列lnsny和lnsgdp做Johansen協整檢驗表(2)[2]。從檢驗結果看,似然比29.98899>20.04(1%顯著水平),拒絕原假設,0.818611<6.65(1%顯著水平)可以認為變量lnsny和lnsgdp存在協整關系。
表2Johansen協整檢驗
因為1985-2009年的lnsgdp與lnsny都是一階單整序列,因此可以進一步檢驗其協整性。建立他們之間的協整方程,并通過OLS回歸[3]得到:
Lngdp=-12.97412+1.781052lnsny
-19.4167021.55322
R-squared0.958272
F=464.5413
對殘差序列經行單位根檢驗,結果ADF值為-4.986145,10%顯著水平為-2.650413,5%顯著水平為-3.020686,1%顯著水平為-3.808546.既殘差序列是平穩的可以認為GDP和能源消費存在穩定均衡關系。
3.因果關系檢驗
前面的協整檢驗說明了能源消費與GDP之間存在協整關系,然而其并沒有說明二者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以及因果關系方向怎樣。下面利用格蘭杰因果檢驗進行分析說明表(3)[4]
表3 Granger因果檢驗
得出以下結論:經濟增長是引起能源消費的顯著的Granger原因,而能源消費不是引起經濟增長的Granger原因。究其原因是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帶動科技進步,通過發展低碳經濟,使得陜西省經濟穩步增長的同時,能源消耗逐步降低。
三、陜西能源消費存在問題與對策建議
1.陜西能源消費存在問題
以陜西1985—2009年的數據為樣本,采用實證分析方法檢驗了能源消耗和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能源投入的增加會帶來經濟產出的增加,而反之則不然。這說明陜西省是能源依賴型經濟增長模式,能源消耗增加使得陜西省的生產總值不斷增加,陜西省的經濟增長建立在高耗能基礎上。從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陜西省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第一,能源消費指標高,產業結構不合理
2008年,陜西增加值能耗最高的二產比重高于全國7個百分點,比2007年提高3.3個百分點;而增加值能耗較低的三產比例低于全國7.2個百分點,差距比2007年加大近10個百分點。三產的單位增加值能耗遠遠低于二產,而陜西省正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以工業為主的第二產業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產業結構重型化是這一時期的階段性特征。雖然二產是陜西省經濟增長的源泉,但卻以更大的單位耗能強度為代價。
第二,經濟增長方式粗放
因果關系檢驗及協整分析結果證明陜西省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具有長期均衡關系,即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陜西省經濟增長將要伴隨著能源的高消費。這種以資源的大量消耗來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不僅加重了經濟增長對資源供給的壓力,而且造成資源嚴重的浪費以及資源的低效率利用。
第三,對節能重視不夠從個人角度來看,隨著家庭生活全面電器化、私家車及天然氣入戶的逐步普及,居民生活消費的能源在能源消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但大多數人缺乏節能意識,認為節能降耗是國家和企業要做的事情,與己無關。
對于企業來說,由于節能降耗技術的開發和推廣的先期成本較高,導致一些企業目光短視,投入不足,特別對先進適用的節能技術,尤其是一些有重大帶頭作用的關鍵技術開發推廣不夠。
政府方面,對節能降耗的社會宣傳力度不夠,既缺乏有效的節能降耗激勵機制,也沒有形成超能耗受罰的約束機制。信息缺乏,人才短缺,整體實力不強。
2.陜西能源消費于經濟增長的對策建議
考慮到長期能源供給瓶頸的問題,結合陜西省的具體情況,應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強化節能意識。能源是世界的一個長期性的問題。因此,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戰略要立足于節能,用有限的資源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節能不僅是解決-眼前能源緊張的臨時性問題,還是保證區域經濟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一個戰略問題。因此要解決能源短缺的問題,一定要樹立科學發展觀,發展節能產品,以節能求發展,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最大的價值。
其次,優化產業結構,鼓勵工業向低能耗、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充分考慮我省的具體情況情,走科技含量較高、能源消耗率低的新型產業化道路是我省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省政府借助應稅收、法律等手段約束和引導相關產業向低能耗、高效能的方向發展。必須加大力度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那些耗能比較少,而附加值比較高的產業[5]。實行激勵性政策,鼓勵第三產業的發展,調整第三產業在所有產業中的比重,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減少能源的消耗。
最后,開征資源稅,促進經濟發展。資源稅是通過重新配置來平衡與制約稀缺性資源利用和與之相關的環境問題的一種制度性安排。根據不可再生自然資源的稀缺程度及環境影響征收的資源稅,可以促進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張曉桐.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使用指南[M].北京:機械出版社,2004.
[3]韓智勇,魏一鳴,焦建玲.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協整性與因果關系分[J].析系統工程,2004,(12).
[4]馬超群,儲慧斌,李科,周四清.中國能源消費與經濟增長的協整與誤差校正模型研究,系統工程[J].2004,(10).
[5]張明慧,李永峰.論我國能源與經濟增長關系[J].工業技術經濟,2004,23,(4).
[6]崔民選.能源藍皮書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0)[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