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報刊和網絡上有關大學生職業生涯方面的指導性文章很多,但幾乎都是普遍性和公共性的。而針對專業和行業的特殊性指導基本見不到。本課題組以我校在校生為調查對象,著重對金融專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目標確立、自我評價、環境評價和職業定位四個方面進行問卷調查與分析。思考和探索對金融專業學生職業生涯教育指導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職業生涯規劃;金融人才
中圖分類號:G642.46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24-0186-02
一、調查背景
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和被動性;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可以使職業目標和實施策略了然于心,并且便于從宏觀上予以調整和掌控,使大學生在職業探索和發展中少走彎路,節省時間和精力;同時,還能對起到內在的激勵作用,使大學生產生學習、實踐的動力,激發自己不斷為實現各階段目標和終極目標而進取。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學生的大半生,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的人生,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上海金融學院是一所有著近60年辦學歷史,以經濟管理學科為重點,以金融學科為核心,相關學科交叉支撐,文、法、理、工學科協調發展,重點培養現代服務業(特別是現代金融服務業)所需應用人才的公辦多科性全日制本科高校。幾十年來,學校致力于培養國家經濟金融所需要的各級各類專業人才,碩果累累,被譽為“未來金融家的搖籃”。
課題組經多次討論研究后,決定在全校范圍內對金融專業大學生職業規劃采取問卷調查和專訪的形式進行調查。
二、數據分析
在本次調查過程中,課題組共印發了200份調查問卷,并全部成功回收。其中,男生61份,女生139份,分別占到30.5%和69.5%。四個年級學生分別所占比例為:大一28.5%,57份;大二60%,120份;大三8%,16份;大四3.5%,7份。
之一,對“學習和生活中是否有明確目標”的調查,有明確的長遠目標的占25.5%,有明確的短期目標的占49.5%,目標模糊的占22%,沒有目標的占3%,總體結果比較好。
之二,對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認識的調查,認為“形勢嚴峻,就業難”,占58%;認為“形勢正?!?,占30%;認為“形勢較好,就業容易”,占7.5%;對當前就業情況“不了解”,占總體4.5%。如圖:

可見目前,我校學生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普遍較悲觀。2008年三季度末,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使一些企業倒閉,員工失業,曾讓金融專業學生陷入了“畢業即失業”的困境。今年我校07級畢業生成功簽約率雖然是去年的兩倍,但是金融危機為就業市場帶來的陰霾依舊未能散盡——金融專業的畢業生對就業前景依舊不樂觀。
課題組認為,學生對就業形勢的評價不僅僅反映了其對社會環境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們對自己就業的信心和對社會的信任。
之三,對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狀況的調查,評價為“一般”占60.5%,評價為“滿意”占19%,評價為“不滿意”占10.5%,感到“非常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均占2%,“沒有考慮”占6%。
經分析,該項目調查結果與前項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是一致的。社會就業形勢是外在的,客觀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內在的,主觀的。兩個因素都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大學生才能成功就業。好的就業形勢要靠全黨全民的努力,靠經濟社會的發展。在校大學生也是社會一員,為創造好的就業形勢責無旁貸。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業與職業生涯規劃存在一定因果關系。職業生涯規劃目標明確且不息為之奮斗,各方面都很優秀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中存在很大優勢。反之,迷茫、不思進取、能力平平在就業市場中就沒有優勢。
之四,對專業前景評價的調查,結果顯示,17%的同學認為職業前景“很好”,39.5%的同學覺得“還不錯”,37%的同學認為“一般”,而認為評價“差”的占6.5%。“很好”和“還不錯”共占56.5%達到一半以上的多數。調查中發現,這與入學前專業的選擇是吻合的。68.5%的學生入學前就抱著熱愛金融行業(銀行、保險、證券),看好金融專業的發展前景。他們真正認識到國家越強,經濟越發展,金融行業越重要。盡管當前就業形勢不容客觀,但學生們對前景充滿信心。
之五,對學生四年間思想重心和欠缺素質的調查,結果顯示,“廣泛參加社會活動”、“努力學習校內課程”、“考取各類專業資格證書”“實習找工作”的是大多數。其中,35.5%認為能力同樣重要,“偶爾為了社會活動翹課”也值得;而在17.5%的同學心目中,校內的績點和獎學金比較重要,平日學習應當以校內考試為重點;另外,30%的同學認為求職時,工作單位看中的是專業素養和操作能力,應更多地投入到考取專業證書上;另有13%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實習機會,以幫助自己盡快到工作。如圖;

對“欠缺素質”的調查,57%的同學自己缺少“相關工作和實習經驗”,22%的同學認為自己最需要的是“承受壓力、克服困難、溝通協調的能力”。可見目前,大部分學生缺少在專業領域實踐的機會和經驗,必將成為畢業求職的弱項。
之六,對學生畢業后三年到五年工作計劃和就業去向的調查,自己對此“非常清楚”的占6%,“比較清楚”的占51%;“很不清楚”的占23%;對這個問題“從來沒有考慮過”的占20%。課題組發現,當前多數大三、大四學生對自己的未來短期規劃比較明確,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怎樣努力。大二學生中一部分比較清楚,一部分比較迷茫。大一學生基本沒有目標??梢钥闯?,隨著年齡增長,對自己的規劃會越來越明確。值得注意的是,低年級學生的茫然會耽誤其大量寶貴時間,是學生職業規劃中不容忽視的問題。
就業去向的調查結果是52%的學生打算就業,29%的同學想要考研,13%的同學有意出國深造,另外創業和待業各占3%。如圖:

此結果與我校2007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去向大體相當(職場謀職占39%,考研究生占20%,暫緩就業占15%,出國留學占10%,自主創業等占16%)。當前,企業對于求職者工作經驗的要求是形成我校學生較強求職意識的主要因素。
之七,對學生擇業標準和職業生涯規劃需求的調查,37%的同學表示在選擇工作時會優先考慮“個人的發展空間”,32%的同學優先考慮“工資和福利”等現實問題,21%的同學關注“工作環境”,10%的同學考慮“公司業績和前景”。
對學生職業規劃需求的調查,49%的同學認為“非常需要”和“需要”,35%的同學認為“不需要”,16%的同學表示自己“沒想過”。結合前文分析不難看出,目前我校對職業規劃指導、相關心理輔導都存在一定缺口,需求大于供給。
三、現狀分析
經過對調查數據的整合與分析,課題組對上海金融學院在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歸納如下:
1.對就業形勢預期慘淡,對專業自信力強
由于專業背景,性質等原因,我校學生對自身專業前景預期良好。隨著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步伐的加快,上海乃至大陸金融行業的熱度不斷升溫。上海金融學院作為一所以金融為特色的高等院校,兼地域,行業兩大優勢于一身,歷屆畢業生大多進入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系統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工作,發展狀況好。因此,我校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專業持有一定的自信心,即便大環境緊張,但他們認為財經專業就業前景高于社會平均水平,專業前景良好。這也讓我校大多數學生在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仍然選擇畢業后直接就業,而不通過考研或出國等方式來延遲就業。
2.偏重理論,專業實踐能力亟待提高
調查顯示,我校學生目前學習生活都圍繞著在校課程,各類證書考試以及校內活動進行,很少有同學利用在校時間走出校門到火熱的金融行業進行實戰演練。對此,同學們自己也感到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成為一雙“長短腿”,會對未來求職構成障礙。經過調查,課題組發現,我校學生平均每學期必修22學分,大一、大二學生除去雙休日外每天都有課,剩下的部分時間還有要用于學生會,社團等校內實踐活動,再加上各類證書的準備時間,學生很難集中時間走出校門尋找并執行各類實習項目,鍛煉專業技能。這是學生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3.低年級學生易迷茫
調查中,無論是對長遠理想的制定還是對短期發展的規劃,大一、大二學生都表現出明顯的迷茫與憂慮。尤其是大一新生,本來應該充滿好奇與活力的他們在調查卻充滿了困惑。課題組分析,此現象的出現可能是由于新生剛從中學生純粹的書本知識學習中解脫出來,并未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財經類專業文理結合,要求學生雜學旁收,很多人還處在摸索階段。另外,對行業現狀的陌生也是導致低年級學生迷茫困惑的原因之一。
4.職業規劃指導力度不足,輔引缺口較大
據調查,我校學生對專業的職業規劃輔導需求強烈。由于缺少實踐機會,他們對于“求職從哪里起步”,“企業最需要怎樣的人才”,“求職過程中應注意什么”等問題充滿了渴望,然而卻得不到解渴的“飲料”。多數學生表示,無論是在求職還是學習過程中,一定的專業心理輔導能夠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以更加積極和樂觀的心態迎接機遇和挑戰??梢姡倚T诼殬I規劃輔導,心理輔導方面還應投放力量,加大力度。
結論與建議
針對調查反映出的問題,經過認真討論與研究,課題組認為,我校學生目前對職業規劃認識普遍不夠清晰,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多存在迷茫與困惑,所以急需提高我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和能力,幫助學生全面發展,順利就業,課題組建議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盡早培養職業生涯規劃意識
中國傳統的教育模式以嚴厲灌輸為主,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伸張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束縛,以至于對自己真正的特長、愛好不了解,職業生涯意識單薄或在進行規劃時缺乏方向感。對此,高等院校應當建立全程化的職業規劃教育體制,加強對學生職業規劃意識的培養,給予其正確的方法,引導其走向正確的方向。作為以金融專業為特色的上海金融學院應當在學生入校之初對其進行系統的金融行業入門培訓,使學生了解到金融行業的基本體制、內容、作用等,需要具備何種素質的人才,以盡早地確立奮斗目標,避免在猶豫和徘徊中浪費時間。
2.建立以課堂教學為主,專題講座為輔的規劃體系
開設職業規劃課程,改變以往僅將其作為選修課的情況,使職業規劃教育走向正規化、科學化。同時,定期邀請業內知名專家學者針對不同年級進行不同內容的職業生涯規劃講座,例如,對大一新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對大四學生進行求職技能輔導等。
3.建立職業生涯跟蹤檔案
結合實際情況,從每個院系中挑選1~2個班級作為試點,進行職業生涯跟蹤,記錄學生在校成績、社會活動、資格證書、實習以及各方面表現,在其畢業后跟蹤記錄畢業去向,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可作為后輩學生的指導性參考資料。
4.提供個性化咨詢,最大程度地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需求
建立職業生涯規劃引導與心理咨詢相結合的服務站,配備專職、專業教師對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分析和輔導,使職業規劃教育在普及的同時兼具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讓學生的職業之路寬敞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