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勇善戰是我軍的光榮傳統,歷史上我軍之所以能夠很好的激發出官兵的練兵動力,主要是在利益原則下發揮了愛、恨、榮譽的作用。愛是練兵動力的力量源;恨是練兵動力的推進劑;榮譽是練兵動力的倍增器。這就啟示我們可從使命的牽引、利益的激勵、憂患的驅動、激情的迸發方面來激發官兵的練兵動力。
關鍵詞:練兵動力;愛;恨;榮譽;啟示
中圖分類號:D261.1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24-0055-02
和平環境下如何激發官兵的練兵動力,有效提高我軍在新形勢下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是我們廣大指戰員必須思索的一個問題。我軍在八十多年的斗爭歷程中,一步步從小到大,不斷以弱勝強,同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密不可分。積八十余年之經驗,若想有效激發官兵的練兵動力,必須從三個方面入手,那就是愛、恨和榮譽。
一、愛是練兵動力的力量源
90多年前,一位英國記者——《大陸報》特派員埃德溫·丁格爾(EdwinJ.Dingle)寫道:“中國革命給世界上了實際的一課,那就是人們熱愛祖國和渴望自由的力量能夠使一個飽受壓迫的苦力變成勇猛而富有激情的戰士。”偉大的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也說過:“只有熱愛祖國,痛心祖國所受的嚴重苦難,憎恨敵人,這才給了我們參加斗爭和取得勝利的力量。”這些話都道出了愛對激發官兵練兵動力的源泉作用。愛,有對親人家園祖國的愛,也有他人對自己的愛。無論哪一種愛,只要有效激發出來,都會產生無窮的動力,促使官兵自覺苦練本領,變得小老虎一樣勇猛頑強。歷史上我軍的整訓大多結合尊干愛兵運動和擁政愛民運動進行,這是因為這樣能夠大大加強部隊的團結,通過這種對戰友對人民的熱愛極大激發官兵練兵的積極性。軍史上著名的王克勤運動即團結互助運動,就是通過激發戰友間的階級友愛精神,使得官兵在無產階級自覺基礎上互相幫助、親密團結來鞏固提高部隊戰斗力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提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入朝軍隊全部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并通過報紙、廣播、戰地慰問團等形式把祖國人民對志愿軍的關愛及時傳達給志愿軍官兵,使官兵想到絕不能辜負祖國人民對自己的囑托,人人都要積極作戰訓練,奮勇殺敵,不愧做“最可愛的人”。這些都說明,要想有效激發官兵的練兵動力,必須激發出官兵心中的愛,可以說“愛是力量的源泉”。
二、恨是練兵動力的推進劑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愛國心再和對敵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來——只有這樣的愛國心才能導向勝利。”和平年代,我們的官兵不缺愛,他們愛祖國、愛人民、愛家鄉也愛親人,但是在練兵動力上總感覺缺少一口氣,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的戰士缺少了那種對敵人刻骨的仇恨,猶如缺乏狩獵欲望的獅子,練兵積極性大打折扣。土地革命中我黨之所以能夠喚起工農千百萬,橫掃千軍如卷席,與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有著很大關系。農民在地主壓迫下根本沒有活路,窮人在共產黨領導下鬧了革命,因為有著對地主的仇恨,紅軍將士訓練就積極,殺敵也勇敢。抗日戰爭中,目睹親人被殺害家園遭焚燒,炎黃子孫們對日寇的仇恨滲到了骨子里,流在血液中,方才有了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進行的仇視、蔑視、鄙視美帝國主義的“三視”教育,就運用官兵耳聞目睹的美帝侵略罪行和朝鮮人民的深重苦難,來引發大家對敵人的憤怒仇恨,再輔之以政治教育,把對敵人的仇恨轉化成為練兵殺敵的動力。對印自衛反擊戰、對越自衛反擊戰中,面對敵人殺我戰友、屠我人民、侵我家園的暴行,激起了官兵無比的憤恨,就有了后面對敵摧枯拉朽式的打擊。最著名的因為對敵人的恨而極大激發官兵練兵動力的莫過于新式整軍運動。新式整軍運動中,我軍通過組織官兵痛訴反動統治階級對自己的剝削壓迫,把苦難源頭追溯到階級敵人身上來激發大家對敵人的仇恨,再結合殺敵立功運動,從而極大調動了官兵練兵殺敵的覺悟和熱情。毛主席稱贊為“新式整軍運動結合我們黨的其他政策將會使人民解放軍的威力無敵于天下。”從這些成功經驗中我們可以看到,恨猶如官兵練兵動力的推進劑,如果激發了官兵對敵人的仇恨,就會使官兵練兵的動力更加充足,效果更加明顯。
三、榮譽是練兵動力的倍增器
榮譽是貢獻的象征和功績的標志,崇尚榮譽是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基礎,是軍人精神價值追求的集中體現,軍人理應視榮譽更甚于生命。克勞塞維茨認為“在一切高尚的感情中,榮譽心是人類最高尚的感情之一,是戰爭中軍隊獲得靈魂的真正生命力。”回顧我軍歷史,通過榮譽來激發官兵練兵積極性貫穿始終,主要形式有比武競賽和立功運動。土地革命時期,紅軍第四軍各軍工作比賽條約中就寫到:比賽繳敵槍炮子彈及其它軍用品之多少及夜摸成績;比賽一彈打一敵和擲手榴彈四十米以上的成績;比賽連以上干部學會看地圖、劃地圖的有人數多少。由此可以看出,比武競賽在當時已經廣泛應用于官兵練兵當中。其他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比武競賽如20世紀50年代的創“三手”活動,60年代的大比武運動以及90年代末的科技大練兵等,都極大激發了官兵的練兵積極性,促進了部隊戰斗力的提高。而立功運動更是一種有強烈民族色彩,能極大發揮群眾革命熱情,激發官兵練兵動力的有效形式,它被毛主席稱之為打通連隊工作之門的三把鑰匙之一。僅在三年的抗美援朝中,通過開展立功運動,志愿軍榮立三等功以上的人員就達302774人,榮獲英雄模范稱號的有494人。再加上我們又組織立功人員組成巡回報告團作報告,把英雄事跡編成歌曲、小說、畫冊等廣為傳頌,更是在部隊形成了“學英雄、爭立功”的良好氛圍,極大促進了官兵的練兵熱情。實踐證明,榮譽可謂是激發官兵練兵動力的倍增器。官兵有了崇尚榮譽之心,練兵積極性就會空前高漲,戰斗力就能成倍增加。
四、歷史經驗對現今的啟示
站在歷史長河的岸邊,我們發現:愛、恨、榮譽三個方面都貫穿著利益原則。愛包含對自己利益的維護,恨是因為利益遭到侵害,榮譽則帶來利益的獲得。這就啟示我們應當結合利益驅動原則,注重激發官兵的內驅力,使之轉化為積極的練兵愿望和行為。
(一)以使命的牽引來激發練兵動力
軍隊與使命同生,軍人與使命同在。新世紀新階段胡主席為軍隊提出了“三個提供、一個發揮”的歷史使命,如何有效履行新的歷史使命,是我們這支軍隊必須思考的問題。一支軍隊,只有常思使命所系,常慮制勝之道,才能刻苦習練本領,自覺磨練本事。使命如旗幟,因了它,軍人知道前進方向;使命如燈塔,因了它,軍人明白向何趨赴。我們應當強化職能使命教育,讓官兵樹立隨時準備打仗思想,明確軍人就是為戰爭而存在,練兵打仗是軍人的天職,從而把這種理念內化成官兵練兵的自覺動力。
(二)用利益的激勵來激發練兵動力
我們馬克思主義者是從不避諱談及利益的,正確的運用利益原則一直是我軍政治工作的光榮傳統。在訓練中正確把握和恰當運用利益驅動原則,對于激發官兵練兵積極性有著很大作用。這種利益的驅動既有物質利益又有精神利益,兩個方面同等重要,決不可偏廢其一,必須結合使用。在精神利益方面,主要是從榮譽方面著手,激發官兵愛軍精武、犧牲奉獻精神,解決一個內驅力問題。物質利益方面,則要關心官兵的切身利益,與入黨升學、晉銜提干、套改士官、工資津貼等結合起來。運用利益激勵來激發練兵動力,制度要健全,程序要公正,運用要到位。決不可獎懲不公,導致干好干壞一個樣;以偏概全,只重精神獎勵不要物質獎勵。
(三)以憂患的驅動來激發練兵動力
這種憂患是憂黨、憂國、憂民、還有憂己之憂患。無論是哪一種憂,它都會產生出責任,進而激發出動力。所謂天下雖安、忘戰必危。軍隊關系到國家的安康、人民的福祉,身為軍人必須時刻抱有憂患意識,做到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憂患意識來源于認識上的清醒。要讓官兵了解當前世界風云的變幻,清楚我國面臨的挑戰;看到軍隊改革的步伐,認清自己所處的位置;知道軍隊肩負的使命,明白自己身上的職責。從而憂慮國家的發展、人民的幸福、自己的前途,更好的激發練兵熱情。
(四)用激情的迸發來激發練兵動力
激情本質上是對理想信念的執著追求,是對所從事工作和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軍事訓練是一件非常辛苦、枯燥的事情。正因如此,長年累月的單調之中更需激情來激起絢麗的浪花。激情來自于堅定的理想信念、敢打必勝的信心以及對軍人職業操守的堅持。有了信念、信心和操守,激情就有了不竭的源泉,官兵練兵也就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指揮員要學會調動大家的激情,動員、競賽、評功招招有;善于營造練兵的氣氛,彩旗、板報、廣播到一線;穿插文化的調節,小品、相聲、影視件件全。
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展望未來。在激發官兵練兵動力上,先輩們已經創造了許多成功經驗。我相信,今天的我們只要我們緊貼形勢任務,緊扣官兵需求,發揚優良傳統,堅持多措并舉,積極改進創新,善于從愛、恨和榮譽方面做文章,就一定能調動官兵的訓練熱情,促進部隊戰斗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總政辦公廳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歷史資料選編[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
[2]毛澤東選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3]朱德選集——關于練兵與帶兵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卜松林,吳東莞.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發展史[M].北京:藍天出版社,2004.
[4]卜松林,張建堂,談志興.中國人民解放軍整治工作發展史新編[M].上海:南京政治學院上海分院,1998.
[5]岳忠強.思想政治工作學[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8.
[6]岳忠強主編.軍隊政治工作學[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
[7]王樹蔭.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8]徐國慶.連隊政治工作概論[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0.
[9]李圖群.運用多種手段激發練兵動力[J].政工學刊.2005,(5):51-52.
[10]林綏.憂患意識是練兵動力[N].人民軍隊,2001-04-3(4).
[11]李社祥.新形勢下激活練兵動力的幾點思考[J].海軍雜志.2002,(4).
[12]于國鋒,尚爾琛.激發官兵持久練兵動力[J].政工學刊.201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