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認為英國的互聯網管理是以自律為明顯特征的多元管理,重點監管涉及兒童色情作品的內容。其自律機制主要通過互聯網觀察基金會(IWF)的運作實現。本文介紹了IWF成立和運行的一般情況,重點介紹了其通過熱線舉報和黑名單對互聯網不良內容的控制。
關鍵詞:英國互聯網管理;自律;互聯網觀察基金會
中圖分類號:G20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9-0022-02
2011年3月2日下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趙啟正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了對“網絡水軍”或“網絡推手”問題的關切。他指出網絡環境紛繁復雜,“網絡水軍”或“網絡推手”背后隱藏著機構的利益。這一現象并非我國獨有,但我們的法律尚缺乏有關的界定和可操作的程序。至此,互聯網的有效監管隨著“網絡水軍”或曰“推手”現象凸顯,一個健康、透明、誠信的互聯網環境的營造,顯然除了在“提高廣大網民鑒別真偽的本領”外,還需構建合理有效的監管體系。本文將英國的互聯網自律機制納入研究范圍,重點討論其中互聯網觀察基金會(IWF)的運作,旨在為我國的互聯網管理提供借鑒。
一、以自律為主的多元管理
《英國電信法2003》自2003年12月29日起開始生效,自此英國的電信業和廣電業被置于一個單一的法律制度下管理。這一法案本意在建立一個新的政策體系,以簡化監管框架,但這一包括411個條款和19個附件的法案卻被研究者視為缺乏彈性和適應性,因其將互聯網的監管排除在外。但明晰、層次分明的管理機制的缺席并不意味著監管的缺位,相反,自律彌合了制度的缺口。從世界范圍來看,盡管各國的互聯網監管方式各有不同,但對色情內容傳播的限制和對未成年人特別是兒童成長環境的關注均是其重點防范方向。英國對互聯網內容層面的監管更多集中在有害內容而非競爭引發的負面效應。非法色情內容特別是兒童色情作品,互聯網聊天室中對兒童的性引誘,互聯網發布內容中對個人的誹謗等內容尤其引人關注。內容非法意味著在互聯網的內容層面,如同印刷媒體、廣電及其他內容提供者一樣,存在著科層管理。但除了市場和科層管理機制外,英國的互聯網內容層面也有獨特的網絡自律管理體制,以互聯網觀察基金會(IWF)尤為著稱。這種鮮明的自律特征,被學者認為當今出現的網絡文化是以自律為特征的文化(Thompson,2003)。
二、互聯網觀察基金會(IWF)
IWF成立于1996年,由兩個互聯網機構——互聯網服務提供協會(ISPA)和倫敦互聯網交換局(LINX),及一個慈善基金組織——安全網絡基金會共同成立。此前,由英國貿易工業部協調,特定互聯網服務供應商(ISP)、倫敦警察廳、英國內政部和安全網絡基金會之間進行了廣泛討論,由此促成了“R3安全網絡協議”(即Rating分級認定、Reporting舉報和Responsibility承擔責任)。協議提出相關ISP需具備對互聯網用戶的可識別性和可追蹤性;ISP需與IWF合作以識別非法內容的提供者,促進追蹤的便捷。IWF成立后,仍在這一協議框架下運行。IWF是一個擔保有限的非政府公益機構,它由一個10人組成的理事會負責管理,包含1個獨立主席,6個業外代表和3個業內代表。理事會負責監督和審核IWF的管理范圍、政策、預算以保證IWF能實現其目標。此外,IWF還設政策委員會,負責規范制定、引導、監督運營和用于內容舉報的熱線;由業內代表和政策委員會主席組成資金委員會,按照政策委員會的要求和規定,提供IWF日常運營所必須的資金。資金來源方面,IWF由英國的通信服務提供商自愿出資資助,包括ISP、移動電話運營商、互聯網行業協會、搜索引擎、硬件生產商和軟件供應商。它也接受支付清算服務協會和歐盟的資助。IWF與警方、政府、公眾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保持一種非正式的合作關系。最初,IWF向警方提供可疑的在線兒童色情作品,隨后IWF的管理范圍擴大到犯罪性的淫穢內容。其對內容的監管主要是通過舉報熱線和黑名單來實現的。
(一)舉報熱線
IWF的網站提供一項獲得政府批準基于網絡的舉報可疑在線內容的服務,這也是迄今為止英國僅有的一家。依照有關《性侵犯法案2003》第46章的諒解備忘錄內容,IWF充當相關政府機構的角色,這意味著其分析人員在執行任務期間不會因觀看非法內容而受到起訴。舉報可以匿名提交。根據IWF的諒解備忘錄,如果可能的非法內容存儲在英國的服務器上,IWF會與相關服務提供商和英國警察廳合作將這一內容“刪除”,如有必要,將協助使散布此內容的違法者承擔責任。這些內容包括:存儲于世界任一服務器上未滿18歲兒童的猥褻圖片;存儲于英國服務器上或由英國公民上傳的犯罪性淫穢內容(據淫穢出版物法案);存儲于英國服務器的煽動種族仇恨的內容。幾乎整個IWF的重心都集中在有兒童色情作品嫌疑的內容上,而對其管理范圍內的其他方面則較少提及,比如種族仇恨和其他犯罪性的淫穢內容。被IWF判為兒童色情作品的圖片會被鎖定,同時其他可能的非法內容會被上報至警方以采取進一步的行動。自2009年1月26日起對英國公民而言持有成人的“極端色情”圖片被視為非法。IWF將這類“極端色情”圖片歸為“犯罪性的淫穢內容”,意味著他們將上報存儲于英國服務器上或由英國公民上傳的此類內容,但他們不會攔截對此類內容的訪問或處理英國境外的網站。憑借其“熱線”舉報系統,IWF打擊對互聯網服務的濫用,通過“告知和刪除”服務警示ISP注意IWF管理權限內的任何潛在非法內容,同時邀請警方調查發布者。此外,IWF與全球虛擬特別小組、重大組織犯罪署和英國內政部販賣兒童問題及線上保護中心保持合作聯系。
(二)黑名單
IWF編制和維護一份網址名單,這些個人網頁均包含兒童性侵犯內容。如果某個域名用于傳播兒童性侵犯圖片,網站就會被記錄在此黑名單上。IWF稱“名單上的每個網址均表示這些可以公開訪問的網站包含描繪猥褻兒童的圖片、對這些內容的廣告或指向這些內容的鏈接。這個名單一般會收錄500-800個網址,而且名單每天會進行2次更新以確保這些網址仍可訪問”。當英國境內網站上違法的內容立即被刪除時,他們就不會繼續在名單列出;其他的網站只有當刪除相關內容時,才會從名單上消失。據IWF的網站稱,攔截訪問只適用于潛在犯罪性的網站,這些可公開訪問的網站上包含有關兒童性侵犯的內容。而經由其他渠道(比如點對點共享)傳播的圖片是“IWF的警方合作伙伴”的事務,IWF無意擴展名單涉及的內容。IWF黑名單的維護由一個四人組經警方培訓的分析員團隊負責,其負責人稱分析員每周可平均向名單中添加65~80個網址,主要依據公眾舉報,而非從事調查性研究。2004~2006年,英國最大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英國電信集團推出其Clean feed技術(內容鎖定系統),實現了IWF黑名單的技術應用,并被80%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采用。Clean feed本質上是主機服務器的過濾裝置,它能阻止用戶登錄被IWF列為非法的網站。若用戶請求的網址在IWF的黑名單上,它將返回一個出錯信息顯示“網頁未找到”。盡管IWF現在獲得諸多部門和政策團體的支持與尊重且成效顯著,IWF在其成立10周年之際公布的報告顯示,英國網上源自本土的非法內容,特別是與兒童色情有關的內容已經從1996年的18%下降到了0.2%。在被舉報的網上非法信息源中,來自英國本土的只占1.6%(羅靜,2008)。但仍有部分自由主義者對IWF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可能引起的寒蟬效應表示關注,尤其是Godfrey訴Demon互聯網有限公司案判決所確立的“刪除”措施可能會使互聯網上的言論自由遭受打擊(Collins,2006)。此外,對IWF的權限、黑名單效果也有質疑之聲。
參考文獻:
[1]Collins, R. “Internet governance in the UK” , Media, Culture Society, 2006, Vol.28,No.3.
[2]Doyle G. Vick, D.W., “The Communications Act 2003: A New Regulatory Framework in the UK”, Convergence, 2005, Vol.11, No.3.
[3]羅靜.國外互聯網監管方式的比較[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8(6).
[4]趙啟正.“網絡水軍”或“網絡推手”值得警惕[OL].新華網,201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