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專題策劃是新聞傳播中一種常用的操作方法,運用它能提高新聞的豐富性,同時更有深度。對于文摘期刊來說,利用專題策劃是增強新聞信息二次傳播效果的有效手段。文摘期刊專題策劃適用期刊策劃的普遍規律,同時又具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手段。通過專題策劃,文摘期刊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辦刊優勢,彌補不能發出自己獨立聲音的這個劣勢。
關鍵詞:文摘;期刊;專題;策劃
中圖分類號:G2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9-0108-03
一、引 言
如今,是信息泛濫、媒體層出的時代。傳統的報紙、期刊、圖書、電視、廣播,特別是建立在新技術基礎上的網絡、手機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一系列媒體平臺,讓人們身處一個信息紛雜的社會,對信息源的感知往往處于應接不暇的狀態。在如此激烈的媒體競爭中,如何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力?
專題策劃是報刊雜志上常見的操作方法,它往往能使報道變得豐富而且有深度。它不僅能充分發掘當前新聞的價值,同時能夠極大地開拓和有效地利用新聞資源。對于文摘雜志來說,利用專題策劃無疑是增強新聞信息二次傳播效果的有效手段。
二、信息時代,文摘期刊要摒棄傳統編刊思維
(一)文摘期刊
傳統文摘雜志,一篇文章反映一個主題。編刊模式堪稱“填鴨式”編刊,即編輯總是在既定路徑和風格之下,往固定的欄目這個“框”里填滿內容。在曾經的信息、資訊不發達時代,文摘雜志這種信息來源廣泛、內容豐富多彩的特點,曾贏得大規模的市場和讀者群。國內著名文摘雜志《讀者》曾創發行量突破千萬大關的記錄,就是明證。
但現在,以網絡為主的新媒體的信息海量,加上傳統媒體借助網絡發展其電子版、網絡版,在電腦和網絡的普及支持下,其新鮮體驗和獲得信息的快捷度,對受眾會產生極大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對原來的文摘期刊來說,堪稱是致命的沖擊力。但是,我們也不能由此說,文摘期刊就“氣數已盡”,沒有市場了。
因為,新媒體畢竟也有它的短板,比如閱讀“碎片化”等。近年來崛起的文摘雜志《看天下》執行主編林楚方的觀點是,信息爆炸時代,更需要信息整合商為大家服務,傳統媒體在內容制造、加工、提煉等方面的能力,在這個時代還是可以“變現”的。
(二)專題策劃
有人說新聞是“易碎品”,因為時效性是新聞的生命,沒有了時效性,新聞就失去了意義。但是事實上,在當今信息過剩時代,很多新聞的價值并沒有得到完全的開發,通過新聞信息的二次傳播,我們能讓二手新聞產生新的價值。能使這種價值最大化的手段,就是進行專題策劃。
所謂專題策劃,就是為了產生較為深遠的影響,圍繞同一主題而組織推出的一系列稿件。無論是從主題來說,還是從篇幅來看,一本雜志的專題策劃都是奪人眼球的“重頭戲”。據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的讀者調查表明,報刊吸引讀者購買、閱讀的主要因素是,其報道的內容必須是“重要”、“豐富的”、“知識含量大的”、“有見地”和“實用的”。能滿足這些文化內涵的,就集中體現在策劃的專題文章上。在現代社會的海量信息中,人們會在不自覺中將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歸納總結。
如果信息來源過多過于繁雜,他無法歸納整合,那他會感到沒有了把握這個社會的能力,這就反倒導致了“資訊使人焦慮”。當然,如果說是因為媒體的眾多制造了資訊泛濫的話,那么就有另一些傳媒應運而生,來盤點、深化資訊。在這個過程中,電視、報紙、網絡的先天優勢是可以搶占先機,那么雜志就必須以一種手段來抵消時效的弱勢,作事后整合提升或挖掘事件的意義,這個手段,就是專題策劃。總之,在資訊越是極度豐富的情況下,人們越是需要講求質量的、能夠沉淀下來的媒體表現形式。文摘期刊以信息量大見長,以“雜”為特色,但在這種信息時代如果仍然一味地滿足于“雜”,一味地追求信息量大,很容易讓讀者覺得“缺乏重點、缺乏深度”,使文摘期刊的特色變成了自身短板。為揚期刊較之其他媒體更容易組織深度報道,更便于多角度、多方面組織探討某一問題的特長,就必須加強專題策劃和組織。
專題策劃是新聞傳播中一種常見的操作方法,傳統媒體都不乏對它的運用。利用專題策劃,往往能使報道更豐富更有深度。它不僅能充分發掘當前新聞的價值,同時能夠極大地開拓和有效地利用新聞資源。對于文摘期刊來說,利用專題策劃無疑是增強新聞信息二次傳播效果的有效手段。傳統文摘期刊都是比較被動地轉摘他人文章,現在注重專題策劃后,就是一種創造性轉摘,為文摘雜志注入了技術含量。
三、文摘期刊要遵循的專題策劃普遍原則
專題策劃是期刊的重頭戲,它體現著期刊的辦刊理念、編輯思想和團隊力量。專題策劃要求文摘期刊編輯在對大量相關信息進行分析、歸類的基礎上,進行篩選、重構、增值,創造性地整合信息資源,在期刊的最重要位置,形成一種規模話語,從而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引起其更深入的思考。
每本期刊所面對的目標讀者群,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價值觀,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根據自己的社會承擔和使命意識,根據自己的辦刊理念和價值取向進行專題策劃。要進行好專題策劃,首先必須遵循四個原則:
趨勢原則:就是要從事件或人物看到整個社會趨勢,從具體事件、具體事物、具體人物之中看到大時代的變化。
獨特原則:市場遵循的是差異化生存法則,新聞源這么多,究竟從哪里下手進行策劃?媒體都面對相同的新聞源,一本有特色的期刊,只有從角度、觀點和切入點上下功夫進行專題策劃,必要時還可以提煉特別的新觀點,才能展示自身的特色。
擴展性、延伸性原則:我們的專題策劃,關注的僅僅是單一事件、單一現象,還是預示著某種關聯和趨勢?是否能將這事件和個體的影像置于到宏大背景里去,即我們的關注對象,它是否能撐起一個專題框架?這都是專題策劃需要重點考慮的。
關聯原則:我們策劃的專題跟目標受眾的關聯是什么?這個世界發生了什么,與我們的讀者什么關系?這是我們在做專題策劃時必須考慮的。
遵循原則之外,就涉及到具體的選題。傳媒軍師喻國明謂傳媒業的本質是“影響力經濟”,期刊作為品牌媒體、階層媒體更是影響力經濟的精確體現,他提出三條競爭力原則:你有,別人沒有;別人有,你的更好;別人的也好,你的角度更絕。所以可以說,選題是專題策劃的生命,是體現刊物專題策劃水平及整個刊物品位與特色風格的首要環節。什么樣的選題才是好的專題,能夠有效吸引眼球?衡量一個專題策劃水平高低的標準到底是什么?關鍵是要把握兩點,一是現實性,二是影響力。
所謂現實性,就是必須密切關注新聞、關注現實,緊扣時代發展脈搏、緊跟社會發展步伐。因此,在搞專題策劃時,要有敏銳的時代眼光,善于捕捉富有時代特色的選題。 所謂影響力,就是策劃的選題要有重大的意義。我們要針對讀者的需求,精確選定報道角度,從辦刊宗旨和本刊讀者的閱讀心理出發選擇切入口,盡量挖掘社會熱點與讀者內在需求的深層關系,通過熱點介入,走入讀者心靈,滿足其閱讀需求和心理需要,以及有內涵的資訊收獲。
最后,專題策劃必須要有好的文本表現力,使期刊的專題是可讀的專題。專題策劃比一般的文章要長,所以除了要有好的主題,在表現形式上還必須有好的文本,使讀者能產生閱讀快感。做專題要力求形成穩重大氣、生動通俗、貼近受眾的敘事風格。專題結構安排要邏輯嚴謹,層次清楚,脈絡清晰,獨具匠心,能生動、精當地駕馭材料。
標題制作要揭示事物的本質特征,簡潔有力、朗朗上口,能抓住吸引讀者。行文要簡潔流暢,準確傳神,干凈利落,娓娓道來,力求做到大氣而不呆板、通俗而不媚俗。成功實施專題策劃,關鍵是落實,必須發揮編輯的主體意識。傳統意義的編輯,扮演的是“加工廠”的角色,是比較被動地履行自己的編輯職責。而要搞好專題策劃,要求編輯發揮極大的主觀能動性,能及時敏銳地捕捉社會熱點問題、焦點現象、突發事件、新聞人物、能積極主動地實施策劃選題。
一些期刊的成功策劃案例證明,那些有影響力、有沖擊力的專題策劃,無一不是編輯們主觀能動性和智慧的結晶,無一不是努力求新、求變,開拓創新、果敢實施、敏銳應對的結果。
要做好專題策劃,對策劃組織者的新聞敏感性、業務素質、協調能力、文字駕馭能力等多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編輯要加強業務素質訓練,時時關注社會熱點,勤于思考、廣聞博覽,才能做出出色的專題策劃。
四、文摘期刊主題策劃的特別思路
除了遵循期刊在專題策劃上的普遍規律和原則,文摘期刊由于其信息來源的特殊性,在選題、操作上還具有一些特別的思路和方法,概括起來就是要“強化整合,廣選精編”。可運用以下一些手段。
(一)集中報道
圍繞當下發生的重大新聞事件和讀者關注的熱點,全方位、多視角、多側面地進行突出而集中的報道,讓讀者獲得縱深的信息。近年來特別注重專題策劃的文摘雜志《看天下》在2010年第30期策劃了《火燒娛樂圈》專題,這是在2010年秋,娛樂圈相繼發生了若干“火”事件,網絡媒體、日常話題都非常關注這些事件的背景下的一次專題策劃。
專題包括《王菲復出之火》、《大S流言之火》、《Selina燒身之火》幾部分為關注主體,集中展示此段時間發生在娛樂圈的大事件,并由此延伸至“那些為人們津津樂道卻語焉不詳的幾把火:為吸引眼球而無所不用其極的炒作之火、為了成名而不惜舍身相撲的欲望之火……”,這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綜合了娛樂圈的各種“火”,展示明星生存狀態的同時,也讓人反思整個社會的欲望、浮躁之火。
一件娛樂圈的事件,只是單純的個例,讀者或許就是看看熱鬧,但由于專題將這個時間段眾人關注的熱點娛樂事件集中起來,并以一個主題統攬,這樣就使讀者形成了極大的閱讀興趣和關注欲望。
專題中的文章雖然大部分是從其他報刊轉載來的,但是這些不同角度的文章組合在一起,產生了新的閱讀價值,使得一些比較平常的娛樂圈事件變成了一組有看點、有深度的專題報道。
(二)熱中取冷
當眾多媒體集中報道某一熱點新聞時,文摘期刊卻逆向思維,另辟蹊徑,熱中取冷,補充報道主流媒體忽視的方面。在全國發行量達到66萬多份的《黨員文摘》,也意識到專題策劃對雜志的品質提升作用,從2011年起每期推出專題策劃欄目“新視點”。
比如在慶祝建黨90周年時,其他媒體都是從中國共產黨90年的歷程、90年的成績展開報道,而《黨員文摘》卻以獨特的視角,推出《歷史見證:“局外人”眼里的共產黨》,選取特定歷史節點上一些特定的歷史人物,以他們的眼看中國共產黨。
從而集中地、獨到地、客觀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的魅力。利用這種形式,既讓讀者享受到深閱讀的快感,同時也起到了一本黨刊在輿論引導和宣傳上的應盡之責。
(三)背景發掘
當一件眾多讀者關注的焦點熱點新聞發生后,不去跟風報道熱點本身,而是去深入挖掘新聞背后的東西,力求為讀者提供更寬的背景、更好的角度、更深的分析,以及更準確的事實真相,給讀者奉獻他們更感興趣的的資源和素材,為他們釋疑解惑、拔云見霧,從而獲得更多的閱讀興趣。
《看天下》在《潛伏》熱播,觀眾對歷史諜戰興趣濃郁之時,推出專題策劃《〈潛伏〉熱播,歷史真相是什么——揭秘“共產黨的大特務”》。并沒有某一本雜志或報紙上存在著一篇現成的《揭秘共產黨的大特務》文章,但《看天下》以一部電視劇為切入點,歸納出一個吸引人的主題,然后利用多種報刊、書籍的素材,規模集納成文。其文摘的來源非常廣泛,角度非常多元,引起讀者強烈的關注欲望和閱讀興趣。
(四)小題特作
不是每天都有重大新聞發生,我們所經歷的往往都是平常的日子。如果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文化、生活現象或題材以一個主題加以提升,化平凡為神奇,讓讀者感到這些小題材也有大看頭。
比如《黨員文摘》做了一期《“傍傍族”得了什么病》的專題策劃,針對日常生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結婚要傍大款、理財要傍巴菲特、辦事要傍有權力的人”這種現象,以一組數據分析、故事呈現、評說集納,將看似很平常的現象進行深度解析,策劃出了更深的意蘊。
一直以來,文摘期刊的優勢和尷尬都很明顯,優勢是 “博采中外、薈萃精華”,尷尬就是沒有原創性的文章,沒有自己獨立的聲音,而一本沒有獨立聲音的媒體對社會的影響是要受很多限制的。專題策劃,就是解決這個尷尬的一大“法寶”了。
參考文獻:
[1]王方劍.《讀者》20年:一本暢銷雜志的命運[J].經濟觀察報,2001(11).
[2]王穎.新文摘雜志如何提高二次傳播的效果[J].青年記者,2011(1).
[3]閆肖鋒.新周刊專題策劃法[J].青年記者,2007(24).
[4]劉子剛.論行業期刊的專題策劃[J].中國測繪,2009(5).
[5]王玉川.探尋文摘類期刊脫穎而出之路[J].傳媒,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