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以來黃金價格出現回調,但是黃金仍然是今年的最佳投資資產類別。事實上,黃金作為投資者心目中“避風港”的地位一直以來都沒有動搖過。目前,世界上許多發達國家都深陷債務危機,它們削弱本國貨幣,并拖累全球經濟增長。在這種情況下,黃金很可能仍具有保護投資者財富的能力。黃金投資有三種方式:實物黃金,包括以實物黃金為基礎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黃金礦業股以及黃金首飾股。其中,實物黃金的投資方式一直備受青睞:投資者可以直接從有利的供需形勢中獲益。從供給方面來看,金礦產量增長有限,比如未來五年黃金的凈增量預計僅為1%到2%,因此黃金的稀缺性將得以保持。
由于美國債臺高筑,為了避免陷入流動性陷阱,美聯儲推出量化寬松政策增加了貨幣供應量。而歐洲中央銀行正在通過買入債務危機國的債券來增加歐洲金融系統的流動性。如果每個國家都嘗試增加貨幣供應量,以迫使本國貨幣匯率在市場水平之下,那么本國貨幣就不能相對于他國貨幣貶值,而只能相對于商品、服務以及黃金等實物資產出現集體貶值。
這使得黃金需求更加令人矚目。隨著黃金消費量在新興市場中產階級中不斷攀升,高貿易順差額國家,如中國、日本、新加坡,對增加美元之外的儲備貨幣、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的需求越來越高,因此需要買入黃金。簡而言之,實物黃金可以對沖貨幣貶值及日益加劇的通貨膨脹風險。因此,投資者在高通脹經濟不景氣時期會買入黃金。ETF是一種便捷的直接投資黃金的方式,無需存儲實物,因此不產生物流費用。但是,人們對這種“紙黃金”的擔憂在于ETF發行人是否有充分的實物黃金來支持,或者基金類的產品是否有足夠的透明度。
那么,黃金礦業股怎樣呢?總是能從黃金價格上漲中獲益嗎?答案是否定的。黃金礦業股并不一定是純粹的黃金企業,有些公司也經營銅和鋅等其它金屬業務。金礦的高資本需求以及不斷上漲的生產成本削弱了其利潤率。當金價上漲時,這些公司的平均售價也水漲船高,但黃金價格上漲通常伴隨著高通貨膨脹,這意味著能源和勞動成本也將上升。
匯率影響是黃金礦業公司面臨的另一個挑戰。大多數金礦公司位于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南非,而在過去的幾年中,這些國家的貨幣對美元大幅升值。如果以本幣統計,這些金礦股的表現不佳。ETF的出現也促使一部分投資從黃金礦業股轉移了出去。
黃金首飾股從另一方面受到黃金價格的影響。盡管與黃金礦業股有一些相似之處,例如由于股票風險溢價升高以及高成本壓力(尤其是租金)造成潛在市場估值下降,但是兩者的驅動因素卻大不相同。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的珠寶首飾零售額達到1260億元,與2009年相比上漲了56.2%。2011年前八個月珠寶零售增長勢頭依然強勁,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52.3%。即使黃金價格回調后,珠寶首飾商店的銷售額在“黃金周”期間仍然保持20至30%的增長率。過去十年黃金價格穩定上升,從2000年每盎司272美元上漲到今年10月份的每盎司1666美元以上。但是,珠寶銷售量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金價的上漲速度。目前,市場預期亞洲奢侈品股票每股盈利增長率將保持在20至30%,遠遠高出美國和歐洲同類股票15%的每股盈利增幅,尤其是在香港上市的珠寶零售商2001年以來的股價每年平均增長近40%。
因此,盡管黃金價格波動仍將持續,但是珠寶生產商仍可能繼續受益于新興市場不斷增長的奢侈品消費,尤其是亞洲。黃金首飾股面臨的下跌風險與整個耐用消費品類股的一個相似之處是:都屬于晚周期行業。另一個風險在于,如果黃金價格迅速下跌,黃金首飾股將面臨存貨跌價的風險,但是近幾年來新興市場黃金首飾消費持續攀升在一定程度上沖抵了這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