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被金融人士形容為徘徊在歐洲大陸上的幽靈。但為何個別國家的財政風險,卻讓整個歐洲都陷入危機?關鍵在于歐元像血液一樣在各國之間流動,其中也包括“壞”的血液。英國前首相梅杰最近就撰文說:“英國當初預見到了歐元的結構性缺陷,所以沒有加入歐元區。”
歐元區成立之初就暗藏缺陷?
1991年12月第46屆歐洲共同體首腦會議上簽訂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為歐共體建立政治聯盟和經濟與貨幣聯盟確立了目標與步驟 。首先,每一個成員國削減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3%的政府開支;第二,國債必須保持在國內生產總值的60%以下或正在快速接近這一水平;第三,在價格穩定方面,通貨膨脹率不能超過三個最佳成員國上年通貨膨脹率的1.5%;第四,該國貨幣至少在兩年內必須維持在歐洲貨幣體系的正常波動幅度以內。但是事實上,當歐元區的11個創始成員國在1999年1月啟動歐元時,上述審慎的先決條件被忽略了。政治考慮壓倒了理性的經濟權衡。
英國為什么沒有加入歐元區?
當時的英國首相約翰·梅杰參與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簽訂過程,不過他認為歐元區存在著結構性缺陷,未建立財政聯盟的貨幣聯盟具有很大風險;強大的北部經濟體不太可能與南部經濟體“趨同”(尤其是在兩德統一之后)。另外還有一個政治理由:加入歐元區并廢除英鎊,將使英國政府喪失關鍵的政策選擇。當時英國的做法引起了歐洲伙伴的不滿。
希臘為何不能退出歐元區?
退出歐元區能否解決希臘的債務問題?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一旦希臘退出歐元區,糟糕的連鎖反應將不期而至。首先,持有希臘國債的國家將無法收回債務。目前希臘債務高達4000億歐元以及外債1200億歐元,即使以每年12%的經濟增長速度,也需要近30年來解決債務和償還債務,這對希臘來說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務。而葡萄牙、意大利等債務比較嚴重的國家還持有大量的希臘國債,一旦希臘破產,會將這些國家拖入危機風暴中心。由此將引起更多國家受到負面影響,2008年的金融危機將有可能重演。
如何才能保住歐元區?
歐元區靠統一的中央銀行來管理區內的貨幣政策,但是沒有統一的中央機構來管理財政政策,這是歐元設計上的天然缺陷。由于歐元區統一的貨幣政策無法適合各成員國的需要,各成員國只有借助財政政策來調節經濟。長遠來看,要保住歐元區,必須從根本上改變政策。歐元區必須變成一個財政聯盟,一個通過轉移支付抵消地區差距的聯盟。否則,它就必須縮減規模。
2002年1月1日,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愛爾蘭、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斯洛文尼亞、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15個歐洲國家采納歐元。但瑞典、英國一直拒絕加入歐元區。
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員馬丁·沃爾夫認為:一個真正的中央銀行應該可以充當最后貸款者的角色,它擁有足夠充裕的資金,確保主權債務市場的償債能力,同時可以有效處理主權債務問題和銀行危機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可是歐元區缺少這樣一個機構。
美國前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表示:“歐元正在崩潰。歐洲很多銀行業持有希臘國債,一旦希臘退出歐元區,那么這些銀行的資金將無法收回,銀行的再融資可能更難,那就需要歐洲央行印發更多鈔票來解決銀行之間的流動性。到那時,恐怕危機比現在更嚴重。”